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0 道试题
1 . 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K值的含义是_______,某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维持K值的条件______
(2)若图中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请分析a点表示的外界因素有_____。若图中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填“K1”“K2”或“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用图中标号Ⅰ、Ⅱ、Ⅲ表示)。
(3)在实验室条件下细菌的繁殖呈J型增长。请分析种群在呈指数增长时_______(增长率/增长速率)是恒定不变的。
(4)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图3表示藻细胞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藻细胞有___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________个。
2 . 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以下是不同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参考图Ⅰ、Ⅱ、Ⅲ回答问题:

(1)第一小组采用样方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调查,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图Ⅰ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圆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___株。若调查的地形是狭长形的应该采用___________取样法。选择调查对象最好选择___________(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不选另一种植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第二小组在对某池塘内鲤鱼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带标记有10尾,估算该池塘内鲤鱼的总数有___________尾,此方法为___________。若是趋光性的昆虫,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
若图Ⅱ表示该种鲤鱼迁入新的环境后,其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Ⅲ中能反映该鲤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
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___水平,因为在此水平___________
2023-12-2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仪陇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草甸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牧场类型,分布于此的高原鼢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数量过多对草甸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1)青藏高原的某些区域形成草甸群落主要受____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草甸群落的季节变化即季相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若将生长于青藏高原的高原鼢鼠投放到另一环境相似的高山草甸中,高原鼢鼠种群数量将呈____形增长。
(2)为防止过多的高原鼢鼠对草甸的破坏,起初人们利用天敌鹰来控制高原鼢鼠的数量,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研究发现,鹰主要捕食了高原鼢鼠的老弱病残个体,改变了高原鼢鼠种群的____,随之种群数量快速恢复,后来研究人员采用了人工捕杀、药物抗孕、造林整地等多种措施进行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药物抗孕是通过降低种群的____控制高原鼢鼠的种群数量,造林整地是通过降低____实现降低种群密度的目的。
(3)高原鼢鼠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若要调查高原鼢鼠的洞穴密度来估计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高原鼢鼠挖洞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群落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为____演替。
(4)在高原鼢鼠形成的土丘上会发生规律性的演替,对此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有
A.多年生草本会逐渐取代一年生草本成为优势类群B.一年生草本的活动促进了多年生草本的生存
C.该群落的演替进行到森林阶段才会终止D.群落的稳定性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增高
(5)农田中的生物形成人工生物群落,它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相比,主要不同是____
(6)大量研究表明,过度放牧导致的草甸退化促进了鼠类数量增加,鼠类的密度过大又加剧了草甸退化,这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____
2023-12-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如图甲表示某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在乔木林阶段,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为动物提供了不同的_________
(2)假设该地区变成茂密的乔木林后,图乙表示该群落中A、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_________方法,该方法中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__________特性进行诱捕,调查该地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法。
(4)研究种群的_________,对于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3-12-24更新 | 4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
5 . 2020年沙漠蝗虫在东非及西亚罕见爆发,威胁了2500万人的粮食安全和生计。为治理蝗灾,人们研究了沙漠蝗虫的产卵量与环境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如图1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沙漠蝗虫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调查蝗虫产卵数量常用的方法为 _____。欲预测沙漠蝗虫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需对该蝗虫种群的_____进行研究。
(2)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沙漠蝗虫的产卵量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减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_____
(3)沙漠蝗虫所在的一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如图2所示,数据表示同化量[单位为×103J/(hm2•a)],同化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_____。沙漠蝗虫和沙云雀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在10%~20%区间,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
(4)研究人员提出,可以通过大型的捕蝗机械和建立栅栏等物理手段来防治沙漠蝗虫,除此之外,请提出控制蝗灾的两项措施:_____
6 .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高山草甸草原上2公顷范围内的喜马拉雅旱獭的种群密度时,初次捕获并标记54只,第二次捕获48只,其中有标记的18只。假设该段时间喜马拉雅旱獭种群数量稳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通过监测发现初次标记的该种旱獭在重捕前有3只被天敌捕食,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为68只/公顷
B.若该种旱獭被捕过一次后变得更加警惕不易再被捕捉,将会导致估算的种群密度偏小
C.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标记的个体与未被标记的个体被捕捉的机会应相当
D.根据题干中的数据估算该种旱獭的种群密度为72只/公顷
7 .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某个种群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则这个种群的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多
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改变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很多,对于生活隐蔽的猛禽猛兽等适合利用红外触发相机进行调查
D.只要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就会越来越大
8 . 如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速率和增长倍数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在t1~t3时间内,种群数量呈________形增长,在t2~t3时间内,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趋势。
(2)图2 中种群数量在______(填字母)时最少,其中de段表示种群在______等条件中的增长。
(3)某农田的面积为2平方千米,先捕获40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0只,其中有标记鼠15只,则该农田中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根据种群数量变动的曲线,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鼠害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
9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样方法更适合用于估算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B.标记重捕法主要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C.如果标记物不牢固而导致标记物脱落,则估算数据要比实际数据小
D.人为选择农田中某种群密度较大的地点取样,会使调查结果偏大
10 . 为了调查贵州梵净山金丝猴的种群密度、某实验小组在10公顷的实验区域内第一次捕获了30只猴,其中金丝猴有5只,做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又捕获了30只猴,其中有标记的金丝猴有2只,没有标记的金丝猴有6只。标记物不影响金丝猴的生存和活动,但金丝猴有记忆,再次被捕概率会降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统计方法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金丝猴实际的数量要偏大
B.若在两次捕猴期间发生山林大火,则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C.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梵净山蚜虫和跳蝻等动物的密度
D.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该地区金丝猴的种群密度约为2只/公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