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1 道试题
1 . 我国存在着多种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生活的生物存在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过程参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寒温带针叶林生物群落区别于热带雨林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
(2)水鹿是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中常见野生林栖动物,主要以各种野草、树叶为食。水鹿粪便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时,能量从第_______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调查显示2012年长白山约水鹿445头,2023年约1636头,且母子鹿遇见率和幼鹿占比都显著增加。由此推测,目前长白山水鹿种群的年龄结构最可能为_________。目前通常采用红外相机来调查水鹿的数量,与标记重捕法相比,这种调查方法的优点有_______(答出两点)。
(3)在食物链“植物→雪兔→猞猁”中,与猞猁相比,雪兔的同化量和摄入量的比值明显较低,从食物成分角度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调查发现,猞猁种群摄入的能量为8.0×102J.hm-2.a-1,同化量为5.5×102J.hm-2.a-1,若猞猁种群同化的能量中约20%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则其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约为_________ J.hm-2.a-1
(4)热带雨林是陆地上非常高大、茂密的生态系统。雨林中动物种类丰富,但每种动物的个体数不多,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现象存在的原因是______
2024-04-17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调研押题卷(五)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2 . 《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已知某池塘中鲤鱼的环境容纳量为K。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K值可以随环境优化而增大
B.“数罟不入洿池”的目的是保证该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鲤鱼的种群数量,标记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大
D.该鲤鱼种群成年鱼及其幼体因食物来源不同在水中的不同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3 .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一种入侵植物,严重影响农林生产以及荒地植被的自然恢复,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研究人员在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程度的入侵地研究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动植物群落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采样区

轻度入侵区

中度入侵区

重度入侵区

试验样地

对照样地

试验样地

对照样地

试验样地

对照样地

土壤含水量/%

30.25

32.65

30.65

31.06

29.78

32.65

土壤pH

5.53

5.69

5.13

5.52

5.04

5.48

有机质/(g·kg-1

44.01

40.54

38.91

42.88

34.36

42.25

植物类群数

38

36

28

35

18

33

动物类群数

11

11

9

12

7

10

动物个体数

2078

1879

1670

1761

1201

1692

(1)在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地,影响其种群数量增长的非生物因素有土壤的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及光照强度和______等,这些非生物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______
(2)分别在每个样地就近相同的生境取样作为对照样地,每个样地均随机选取多个样方采集土样,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
(3)结合研究结果,在加拿大一枝黄花轻度入侵区域中,土壤动物生物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随着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程度加剧,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2024-04-10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定位)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生物
4 . 研究人员在2000—2020年间对南汇东滩盐沼地区的主要植被及其他生物进行了调查,部分结果见下图。其中在2000—2005年间,该地实施了海岸圈围工程(将近海海岸改造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在2015—2020年间。该地实施了海岸促淤护滩(促进近海与海岸湿地恢复)工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2000—2005年间南汇东滩三种植物的环境容纳量均下降,但相关动物不受影响
B.采用样方法调查南汇东滩盐沼地区芦苇的种群密度时应注意随机选取样方
C.海岸促淤护滩工程能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抵抗力稳定性
D.引入天敌光蝉、种植盐沼植物碱蓬防止互花米草的方法均属于生物防治
2024-04-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在某草原,由于开采煤矿,植被被破坏消失,土壤变得更干旱贫瘠。科研人员对该煤矿废弃后植被恢复情况进行了多年追踪调查,结果如下表。
第1年第5年第10年第15年第25年
物种数819204048
优势种蒺藜、猪毛菜、反枝苋、灰绿藜白莲蒿、蒲公英、鹤虱、狗尾草白莲蒿、差不嘎蒿、羊草、寸草苔差不嘎蒿、羊草、大针茅等大针茅、羊草、克氏针茅
均为一年生植物鹤虱和狗尾草为一年生植物,其余为多年生均为多年生植物均为多年生植物均为多年生植物
(1)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中,需依据植物的____________设置样方大小,并对其中的植物进行计数。一年生植物春季绿色盎然,吸引了众多食草动物前来取食,这反映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__________功能。
(2)植被恢复是生态恢复的关键环节,请从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的角度阐述理由:__________
根据表中调查结果可知,该植物群落演替的趋势是__________
(3)与本地未开发的草原相比,恢复中的露天废弃煤矿生态系统更容易发生虫灾。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发生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2024-04-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晋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6 . 东亚飞蝗是一种农业害虫,因其聚集、迁飞和暴食等特性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的“J”形曲线增长需满足的条件是___;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增长率=___,此增长模型中的增长率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2)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这体现了___(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3)为了防止蝗灾爆发,可通过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___来降低种群的___,由此降低种群密度,从而有效防止蝗灾。
(4)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形增长,某同学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在用血细胞计数板对某一稀释10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个(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
7 . 松材线虫是入侵种,生活在松树体内,能快速破坏松树的输导组织,导致松树萎蔫死亡。研究人员在受害程度不同的多个样地内进行了调查,测定乔木层和灌草层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的自变量为____。调查松材线虫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法,理由是____
(2)松材线虫入侵纯林初期,其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最可能类似____形,原因可能有____(写出2点)。
(3)纯林与马尾松阔叶混合林相比,受松材线虫入侵危害较大的是____,由此可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____有关。
(4)林中的灌草层与乔木层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灌草层地上部分的生物量随松材线虫受害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分析其原因主要是____
2024-03-2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朔州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生物
8 . 近年来,某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触发相机、无人机拍摄等方式,捕捉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影像资料;采集动物粪便并分析其中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不同个体间高度变异的核苷酸简单重复序列),为大熊猫及其他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支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的方法一般用于调查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恒温动物
B.通过红外触发相机拍照调查种群密度时,若调查时间过短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C.通过采集粪便并分析其中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能调查大熊猫的性别比例
D.通过封山育林、林种更新等修复方式改善栖息地环境能提高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
9 . 粪便DNA标记重捕法是通过调查动物的粪便,获取其中的DNA,根据DNA的特异性序列来确定种群的个体及数量,在调查区域不同地点的同一个体的粪便数据中,其中任何一次记为标记,其他看作是该个体的重捕,再通过计算得到种群密度。下列关于该标记重捕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粪便DNA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警觉性高,不易为人类观察到的兽类种群
B.粪便DNA标记重捕法基于个体遗传信息的特异性开展,结果更准确可信
C.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动物,由于个体较大,宜选用标记重捕法
D.该方法避免了传统标记重捕法对动物的干扰和标记物引起的误差
10 . 植保站工作人员为调查某灌木丛中生活的一种活动范围广的大型有害昆虫的种群特征,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该昆虫种群展开调查,两次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该昆虫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的最优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B.该昆虫性别比例改变,能够预测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可能遭遇了性引诱剂诱杀
D.两次调查中各日龄的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显著,但其基因库未发生改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