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3 道试题
1 . 如图是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以及在a点之后的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种群或群落的特征,常用调查法,对某池塘内鲫鱼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条,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条,其中带标记的鲫鱼有10条,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__条,此方法为___,而对植物调查采用的方法一般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
(2)图中“J”形曲线和“S”形曲线之间的黑色阴影是指___
(3)对于一个呈“J”形增长的种群而言,随着种群数量增加,其λ值(当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需要对锥形瓶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若曲线Ⅲ表示统计结果,则a点之后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
(5)(4)中所述实验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酵母菌计数方法为___,需要用到___
(6)大熊猫种群数量稀少,是我们国家的国宝,由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Ⅰ和曲线Ⅱ可知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是___
2024-05-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2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群中,种群密度越大的种群个体数量越多,种内竞争也越激烈
B.群落水平上的研究可涉及物种丰富度、群落演替等方面
C.草原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D.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引起物种组成的变化,进而引起演替
2024-05-1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某湖流域每年都会因N、P排放超标,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造成影响。下图为科研人员通过对该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食物网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__,它的作用是___
(2)食物网中鲌鱼和鲚鱼的种间关系是___。底栖动物中的某种螺类仅生活在沉水植物叶片上,以叶片表面的附着藻类为唯一食物,这可以降低附着藻类对沉水植物的危害,增加其光合作用。此螺类与沉水植物的种间关系是___
(3)若要调查该湖中单细胞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通常选择___方法;在调查鲫鱼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捞用小网眼渔网,第二次误用稍大点网眼捕捞,由此计算出的种群密度调查结果___(填“偏大”或“偏小”或“差别不大”)。
(4)为了解决该湖的富营养化问题,政府投入一定的生态浮床和种植芦苇等挺水植物,这可以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原因是___(答出两条)。在种植挺水植物时应尽量选用本地物种,理由是___(答出两条)。
2024-05-17更新 | 4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
4 . 蚜虫常聚集于植物的嫩叶、嫩茎及植株顶芽等部位,造成植株叶片皱缩、卷曲,甚至导致植株枯死。蚜虫有无翅和有翅(能迁飞)两种类型,该分化与种群密度、温度、湿度有关。当种群密度过高时,若蚜通过触觉感受到拥挤,部分个体会发育为有翅蚜虫。科研人员对某地大豆田间蚜虫总数和有翅蚜虫数进行了调查。一段时间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豆田间蚜虫数量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持续高温有利于蚜虫暴发
B.7月中下旬有翅蚜虫进入暴发期,其增长类型近似于“J”形增长
C.8月田间蚜虫数量减少除了与有翅蚜虫迁飞有关外,还可能与雨水增多有关
D.有翅蚜虫的出现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有利于降低无翅蚜虫的环境容纳量
5 . 水松是仅分布于中国和越南的单种属植物,现处于濒危状态。水松野外种群分布区域狭窄,分布面积小,种群数量稀少。科研人员对福建省(12.4万km2)内的水松种群进行了调查,发现水松个体总数为500株,并统计了这些水松的龄级分布情况,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样方法调查,水松种群密度约为40株/万km2
B.气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据图推测该地水松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保护水松最有效的办法是保护其原生地
6 . 某种鸟在树上筑巢,一年繁殖一次,幼鸟需要雌雄成鸟共同喂养长大。如图表示一繁殖地中成鸟的对数与平均每对成鸟养育成活幼鸟数量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雄性个体比例上升,种群出生率下降
B.可通过样方法调查鸟巢估算该鸟的种群密度
C.随着成鸟数量增加,种群幼鸟成活数量下降
D.每对成鸟抚养成活幼鸟数量受生物因素制约
7 .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描述的是从一个群落中连续两次抽样所得到的个体属于不同物种的概率,下图是在甲、乙、丙三个不同群落中的8块样地上取样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越高,物种丰富度越高
B.乙群落比丙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要高
C.选择样地时要注意多选择个体数目多的样地
D.与乙、丙相比,甲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更高
8 . 三裂叶豚草是原产于北美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靠种子繁殖。研究者在北方某地发现了三裂叶豚草,连续跟踪调查并计算了该种群数量的λ值,结果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λ

1.62

1.86

2.05

2.04

2.05

1.87

1.50

1.26

0.99

1.00

注:λ=当年种群数量/上一年种群数量
A.三裂叶豚草会引起当地生物多样性持续降低
B.2003、2005年当地三裂叶豚草的种群密度相同
C.2001至2010年,当地三裂叶豚草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D.2010年后,当地三裂叶豚草种群的λ将维持在1.00不变
9 .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曲线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能更正直观的反应出种群的变化趋势。某小组对一种草原田鼠进行了研究,图1是田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2表示该种田鼠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种群数量以曲线I增长时,种群增长率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曲线Ⅱ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稳定,K值的含义是______,此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
(2)图2中b-c段时间田鼠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_____。如果在d时间,少量田鼠从其它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田鼠的K值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
(3)在2公顷的草原上调查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53只鼠,第二次捕获42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05只。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3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可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根据图1种群变动的曲线,我们应该在_______点采取措施控制鼠害。
2024-04-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月考生物试题
10 . 科研人员采用去除取样法对封闭状态下的某哺乳动物种群进行数量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所对应的数据为实际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部分个体的迁入或迁出不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
B.调查要求每次捕捉时每只动物被捕捉的概率相同
C.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动物种群的数量约为 115 只
D.图中内容表示描述一个系统的数学形式,称为数学模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