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3 道试题
1 . 白天鹅作为一种候鸟,每年 3 月开始从越冬地迁徙回繁殖地进行繁殖。研究人员在夏季对某白天鹅繁殖地(2 hm2)的白天鹅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 18 只白天鹅,第二次捕获了 25 只,其中有标记白天鹅 9 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繁殖地内的全部幼年和成年白天鹅个体组成一个种群
B.调查期内,该繁殖地内白天鹅的种群密度约为 50 只·hm-2
C.调查期内,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种群密度的调查值大于实际值
D.繁殖地白天鹅的种群密度由出生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
2 . 为探明几种常见农业害虫的趋光行为的差异,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结构会直接影响某害虫的种群密度
B.害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一部分流入其天敌,一部分在呼吸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C.农田害虫防治能够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
D.被调查的几种害虫中鳃金龟最不适合用灯光进行诱捕
2024-04-0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某小型湖泊中存在如下图甲所示的营养结构,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丙表示绿藻和蓝细菌对水体中N、P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相对值。请回答:
   
(1)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若标记个体更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同样增重2kg,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需要绿藻和蓝细菌的量是体长为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的__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3)该湖泊受到富含P的生活用水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
①首先培养___________去除水体中的P,理由是___________
②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绿藻和蓝细菌的数量。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鲮鱼,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科研小组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1)。由表中结果分析可知,罗氏沼虾同化量为____________kJ·ccm-2·a-1。罗氏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除去传递给露斯塔野鲮鱼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包括___________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7.67.523.1
2024-04-01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
4 . 在封闭环境中,科学家采用黑光灯诱捕某昆虫,间隔相同时间统计诱杀的该昆虫数以及累计捕获数。随着连续的诱捕,种群内的个体数逐渐减少,每次捕获数逐渐递减而捕获的总累计数逐渐增加,如下图所示。在调查期间,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且每次捕获时,该种群所有个体被捕的几率相等。据图分析,诱捕前该种群的数量约为(       
A.500 只B.520 只C.580 只D.620 只

5 . 群落交错区亦称生态过渡带或生态交错区,是指两个不同群落交界的区域。该区域往往自然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较高。现对长白山森林北坡群落交错区进行调查。


(1)在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


上层

中层

下层

植物

乔木

灌木

草本

动物

雀鸟、戴胜

煤山雀、黄腰柳莺

靴雉、昆虫

上表反映了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生物有明显的_________现象,研究发现,群落交错区的动物丰富度较高,是因为_________。研究戴胜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_________,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____


(2)研究人员调查了北坡某地一年生草本植物月见草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调查月见草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该调查方法的关键是_________,月见草的种内斗争1972年较1975年_________(填“强”或“弱”),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死亡率。


(3)长白山交错区有着丰富的动物资源。下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是J/(cm2·a)]。据图分析:图中A表示_________。完成D过程的能量转化主要依赖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__J/(cm2·a)。

6 . 近年来某草原上的鼠数量明显增加,当地有关部门为了解鼠害的现状,采用了有效洞法估计鼠的种群数量,即在该草原上选定适宜数量、适宜大小的样方,统计样方内总洞数,再将样方内所有鼠洞用土堵住,隔天检查盗开的洞口数(有效洞数),以各样方有效洞数与总洞数的比值的平均值表示鼠的相对种群密度。如图曲线表示该草原上近几年来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当地居民为了防治鼠害,在e时刻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b时刻前进行防治,并将数量控制在K/2以下
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有效洞法使操作更加简便,调查完成所需时间更短
C.气候干旱导致鼠种群数量下降,其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
D.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增大
7 . 某湖泊中的鲤鱼及沼虾以藻类为食,同时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下图表示湖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鲤鱼和沼虾的种间关系既有捕食又有竞争
B.调查该湖泊中鲤鱼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C.根据能量流动的原理,以沼虾为食更有利于鲤鱼种群数量的增长
D.治理湖泊中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华,可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鲤鱼
8 . 相对多度是群落野外调查的一种估测指标,是指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植物乙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特点是演替速度快、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
B.调查甲、丙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都是样方法,但样方面积可能不同
C.植物物种甲、乙和丙中最可能为乔木的是丙
D.图二中的cd段对应图一第30年至第50年,因为乙增长速率在下降
9 . 东北虎和东北豹都是顶级猎食动物,二者常捕食马鹿、梅花鹿等草食性动物。近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编号为73号的一只东北豹被东北虎猎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种群数量
B.东北虎是东北豹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二者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种间竞争强度越低
D.开阔地区域比郁闭林区域更利于东北虎和东北豹捕食
10 . 蚊子是纤小飞虫,最远活动距离可达180公里。雌蚊以血液为食,是疟疾等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雄蚊以植物汁液为食。被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感染的蚊子精细胞遇到不含同种细菌的卵细胞时,因“胞质不融合”而使卵无法存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蚊子的种群密度不能使用标记重捕法
B.Wolbachia可通过改变蚊子的性别比例降低蚊子的种群出生率
C.某地蚊子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由当地被吸食血液动物的数量决定
D.可通过消灭蚊子以避免疟疾等疾病的传播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