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图1、图2分别为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示意简图。请据图回答:

(1)图1森林中,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现象,森林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___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以及气候干旱,使得我国北方某地草原逐渐沙漠化,该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演替。
(3)采取标记重捕法调查草原上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在2公顷的范围内放置100个捕鼠笼,捕获鼠80只,标记后放归原处。一段时间后,再在原范围内放置100个捕鼠笼,捕获鼠90只,其中被标记的有15只,则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只/公顷。鼠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第一次捕获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低于普通个体,则调查所得的结果会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受影响”或“偏小”)。
(4)分析图2,在1~5年间该种群数量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基本不变”)。第10~20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__(填“<”、“=”、“>”)死亡率。第20~30年,种群的年龄结构是___________型。
2023-12-2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受气候影响,某地的马尾松林会向针阔叶混交林以及常绿阔叶林过渡,但由于马尾松寿命长,自然演替需要很长时间。研究发现,松材线虫入侵马尾松林群落后,马尾松死亡造成林窗(林冠层空隙)开放,改变了林内资源和空间分布,导致阔叶树种进入群落并迅速生长起来。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松材线虫的入侵改变了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松材线虫入侵后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C.在染病的马尾松林补种当地阔叶树种可加快演替的进行
D.在松材线虫集中分布处选取样方,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偏大
3 . 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下图为磨山西峰景区南坡和北坡几种植物的频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且样方数量和样方面积要合理
B.马尾松是南坡频度最高的植物,但不一定是南坡群落的优势种
C.小叶栎是北坡频度最高的植物,说明小叶栎密度在北坡群落中最大
D.同种植物在南北坡的频度不同,说明物种占据的生态位与环境有关
2023-05-27更新 | 49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九次大考理综生物试题
4 . 布氏田鼠(天性警觉,被捕获一次后再被捕获难度增大)、草原鼢鼠(营地下生活,善于挖掘,可在地表形成土丘,常通过调查土丘数目推算其数目)是危害草原的主要鼠种。近年来草原鼠害日益严重,威胁着草原生态和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解某草原的鼠害情况,研究人员对该草原的布氏田鼠和草原鼢鼠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布氏田鼠的性别比例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其种群密度
B.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鼢鼠种群密度时,应在土丘数目较多处取样
C.调查布氏田鼠种群密度时,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低
D.调查草原鼢鼠种群密度时,需首先获取鼢鼠数与土丘数的比值
5 . 徽山湖既有特有物种四鼻孔鲤鱼,更有凶猛的内食性鳜鱼,还有丰富多样的其他生物。其中绿藻、蓝细菌是四鼻孔鲤鱼和徽山湖沼虾等动物的食物,沼虾又是四鼻孔鲤鱼的食物。科研工作者经过10年的调查绘制了四鼻孔鲤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已知在第7年大量的生活污水流进了徽山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四鼻孔鲤鱼的种群密度
B.四鼻孔鲤鱼在1~7年之间,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
C.P点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可能与水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D.第9年,肉食性鳜鱼的数量可能呈现图中相同的变化趋势
6 . 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I和II为幼年期,III和IV为成年期,V和VI为老年期
A.甲地III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
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高
C.甲、乙两地阴坡乔木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
D.该乔木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7 . 请完成下列与种群及群落相关的问题:
(1)研究者对某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时,发现了该保护区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灰鹤生存,为了更好地保护灰鹤,工作人员随即决定对灰鹤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研究者发现灰鹤是一种大型鸟类,灰鹤种群通常在同一地点集群夜宿。经调查得知,该保护区灰鹤种群数量为245只,研究者得出这一数据最佳的调查方法是采用_____法。欲进一步研究灰鹤在该保护区中的地位或作用,生态学家通常要研究灰鹤的生态位,即除了研究该鸟类的栖息地,通常还需进一步研究灰鹤的食物、_____以及_____
(2)样方法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该调查方法的关键是_____。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量是_____株。

(3)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法。如果某同学第二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有6个,则该同学该天计数的活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万个/ml。(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
(4)下图为松林中某种鸟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前10年中该鸟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年,第16年时若调查该鸟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相似。
8 . 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落叶树与该甲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
B.该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C.不能在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中找到该甲虫
D.应在落叶稀少的区域调查该甲虫种群密度
9 .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马铃薯培养液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1)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取样计数?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2)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应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计数,在计数前常采用___________染色,若细胞被染成蓝色,则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统计。
(3)若某同学用长和宽为1mm,深度为0.1mm的血细胞计数板,为监测酵母菌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000倍后,经等体积染液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5个中方格中无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___________,才能达到每毫升2×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
9-10高三·天津·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一定偏大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B.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数量时,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