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逐个计数法等估算法
B.种群的K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相对大小
C.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的数量,包括增长型、稳定性、衰退型
D.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均匀分布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9 只鼠,第二次捕获 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15 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 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       )(结果取整数)
A.66 只/公顷
B.77 只/公顷
C.83 只/公顷
D.88 只/公顷
2021-07-09更新 | 10481次组卷 | 5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3 . 下图为人工创建的一个简易生态农场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生态学相关问题:
净同化量呼吸消耗量流向分解者未利用
农作物110752158
71013

(1)农田中经常发生虫害,若调查该农田某种害虫虫卵的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田间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_____
(2)经调查,该农田中的某种植物第一年的种群数量为 N0,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 1.6 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 2 次以后,该植物的种群数量为_____
(3)实际种植中,通常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
(4)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 条食物链(捕食链)构成。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时,该生态系统可以保持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
(5)经调查,农作物和鸡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5KJ)如上表。据表分析可知,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为_____
2021-03-0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回顾测试生物试题
4 . 某松林受到新型松毛虫的危害引起松林成片死亡,人们通过向松林引入灰喜鹊,从而有效控制虫害。科研人员对该松林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进行测定,获得图1所示结果。图2为该松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示意图[单位:吨/(公顷•年)]。

(1)科研人员在松林中随机选取多块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________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的方法为__________。松林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生物群落具有空间结构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途径①是指_________,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是_________。研究表明,新型松毛虫繁殖力很强,在一定条件下新型松毛虫短时间内可呈“J”型增长,假设迁入某地的新型松毛虫初始种群数量为1000只,每天可增加5%,10天后新型松毛虫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即可)。
(3)向松林引入灰喜鹊以控制新型松毛虫危害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灰喜鹊捕食新型松毛虫摄入体内的能量大于灰喜鹊从新型松毛虫处同化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认为引入灰喜鹊防治松毛虫不属于物种入侵,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字母表示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1)老鼠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字母__________中;在2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老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则老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只/hm2
(2)蛇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若蛇增重0.2 kg需要间接消耗草___kg(用图中字母表示)。
(3)老鼠和蛇均为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______
(4)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群落会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藏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2020-07-11更新 | 7190次组卷 | 52卷引用:河南宋基信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群落外貌雄伟壮丽,不仅物种种类繁多,而且营养结构复杂。某科研团队以其中的乔木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多个样地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的调查,其中胡桃楸(高达20余米)白桦(高达25米)红松(高达40米)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密度

(株/公顷)

占比(%)

密度

(株/公顷)

占比(%)

密度

(株/公顷)

占比(%)

胡桃揪

94

92.16

8

7.84

0

0

白桦

138

34.24

125

31.02

140

34.74

红松

60

4.22

307

21.57

1056

74.21

A.该生态系统中胡桃楸种群、白桦种群和红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衰退型、稳定型和增长型
B.由于红松个体数量多、体积较大,所以红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密度为1423株/公顷
C.在自然演替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中的白桦树种群密度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
D.在长白山地区,针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增高而增多,阔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增高而减少,这说明群落垂直结构的形成与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有关
8 . 有关生物研究中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B.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只能利用标志重捕法
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计数需要用到光学显微镜
D.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丰富度统计
9 .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地布氏田鼠数量的增长方式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
B.种群的特征与个体的特征相同
C.调查各种植物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都是样方法
D.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10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应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
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C.相对湿度、年降水量等气候因素可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D.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