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受气候影响,某地的马尾松林会向针阔叶混交林以及常绿阔叶林过渡,但由于马尾松寿命长,自然演替需要很长时间。研究发现,松材线虫入侵马尾松林群落后,马尾松死亡造成林窗(林冠层空隙)开放,改变了林内资源和空间分布,导致阔叶树种进入群落并迅速生长起来。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松材线虫的入侵改变了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松材线虫入侵后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C.在染病的马尾松林补种当地阔叶树种可加快演替的进行
D.在松材线虫集中分布处选取样方,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偏大
2 . 褐马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由于非法狩猎等原因,野生褐马鸡曾一度濒临灭绝。2010年,我国在陕西韩城建立了褐马鸡国家自然保护区,至今该保护区内褐马鸡的种群数量已接近1000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该保护区褐马鸡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褐马鸡种群密度时,若部分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大
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褐马鸡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褐马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同时,应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2023-06-1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标志重捕法是一种用于研究动物种群大小、密度和移动的调查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标记个体与未被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是该方法的前提条件
B.若标记物过分醒目,可能会增大标记个体被天敌捕食的概率导致结果失真
C.两次捕获需间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让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充分混合
D.该方法能准确识别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4 . 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
   
(1)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
(2)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若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会造成牡蛎减产,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
(4)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 ______
5 . 请完成下列与种群及群落相关的问题:
(1)研究者对某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时,发现了该保护区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灰鹤生存,为了更好地保护灰鹤,工作人员随即决定对灰鹤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研究者发现灰鹤是一种大型鸟类,灰鹤种群通常在同一地点集群夜宿。经调查得知,该保护区灰鹤种群数量为245只,研究者得出这一数据最佳的调查方法是采用_____法。欲进一步研究灰鹤在该保护区中的地位或作用,生态学家通常要研究灰鹤的生态位,即除了研究该鸟类的栖息地,通常还需进一步研究灰鹤的食物、_____以及_____
(2)样方法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该调查方法的关键是_____。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量是_____株。

(3)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法。如果某同学第二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有6个,则该同学该天计数的活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万个/ml。(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
(4)下图为松林中某种鸟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前10年中该鸟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年,第16年时若调查该鸟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相似。
6 . 丹顶鹤栖息于开阔的平原、沼泽、湖泊等地。每年的4月~4月中旬到达东北繁殖地,11月~11月中旬到达江苏盐城越冬地。下列对丹顶鹤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其种群数量时,若所做的标记容易脱落,则可能会造成调查值偏大
B.对盐城的丹顶鹤年龄结构进行调查可以预测繁殖地丹顶鹤的种群密度
C.直接影响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D.气温升高导致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减少,属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7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较实际数值可能会偏小的是(       
A.标记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再次被捕获概率降低
C.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吸取菌液前未振荡试管并吸取上层菌液
D.样方法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在相对密集处取样
8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计数
B.“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种群个体数较少时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C.“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时,对照组土壤要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D.制作的生态缸需密封,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2023-02-11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样方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种群密度(株/ m2

3

7

15

2

4

9

8

4

A.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完全相同
B.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C.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 6. 5 株/ m2
D.利用此方法可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
2023-02-0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二十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黄鼠是我国北方农田和草原的主要害鼠,对农作物危害严重。某研究机构对某草地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 = 10000m2 ) 。随机设置 100 个鼠笼,放置一夜后 ,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志后放归;3 日后进行重捕 与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2

10

32

20

(1)该草地上所有黄鼠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
(2)在理想条件下,黄鼠种群的增长曲线为_____,此曲线 _____(填“有” 或“无”)K 值。
(3)在对草地进行了药物灭鼠后 ,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4)黄鼠的种群数量调查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通过计算得出该草地黄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 ,曾经被捕获的黄鼠被重捕的几率下降,导致上述计算得到的种群密度值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023-02-0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二十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