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某松林受到新型松毛虫的危害引起松林成片死亡,人们通过向松林引入灰喜鹊,从而有效控制虫害。科研人员对该松林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进行测定,获得图1所示结果。图2为该松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示意图[单位:吨/(公顷•年)]。

(1)科研人员在松林中随机选取多块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________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的方法为__________。松林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生物群落具有空间结构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途径①是指_________,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是_________。研究表明,新型松毛虫繁殖力很强,在一定条件下新型松毛虫短时间内可呈“J”型增长,假设迁入某地的新型松毛虫初始种群数量为1000只,每天可增加5%,10天后新型松毛虫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即可)。
(3)向松林引入灰喜鹊以控制新型松毛虫危害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灰喜鹊捕食新型松毛虫摄入体内的能量大于灰喜鹊从新型松毛虫处同化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认为引入灰喜鹊防治松毛虫不属于物种入侵,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科学家设计一系列50m×50 m的区域以研究更格卢鼠(啮齿类)对其他小型食种子啮齿类动物的影响。将更格卢鼠从一半这样的区域中移走,另一半保持原样。每个区域的围墙上都有能使啮齿类动物自由通过的孔洞;但是,移走更格卢鼠的那一半区域围墙孔洞较小,更格卢鼠不能通过。接下来三年实验数据如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他啮齿类动物的数目时,若标记物脱落,估算值将偏大
B.其他啮齿类动物不会存在竞争关系
C.该实验因变量在不同条件下变化趋势是同步的,有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
D.本实验证明更格卢鼠与其他啮齿类动物发生了竞争,并限制了它们种群的大小
3 . 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回答下列与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以及应用相关的问题:

(1)若曲线X表示某地区一种外来双子叶植物的增长曲线,则出现这种变化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调查该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为减少实验的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曲线Y表示一定时间内某草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则BC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会__________,该段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若在C点时,该地区迁入了大量同种的食草动物,则一定时间后,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曲线Y表示池塘中某种鱼类的数量变化,则为持续获得经济效益,捕捞后鱼群的年龄组成应为______;若曲线Y表示有害动物的变化曲线,则对其防治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调查该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某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在一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捉并标记30只,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10只没有标记,4只有标记,因动物被捕捉一次后的灵敏度提高,事实上有害动物的数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和具体数值)只/公顷。
2021-01-10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4 . 青藏高原啮齿类动物鼠兔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重要生物干扰源之一,其对草原生产力、物种多样性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调查了植食性动物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某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可间接反映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
B.高原鼠兔属于该食物网中的第二营养级
C.调查结果显示小花草玉梅属于增长型种群
D.可以通过开洞、堵洞的方式控制鼠兔的生存区域,以此来降低鼠兔种群的K值
2021-01-0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于个体较大、数量较少的生物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种群数量
B.采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的前提是调查的生物不活动或活动范围小
C.若标记的个体部分死亡,则实际的种群数量应比统计的结果偏大
D.若标记个体没有混合均匀即进行重捕,则最终的统计结果偏大或偏小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6 .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2021-01-05更新 | 32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5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生物试卷
7 .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字母表示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1)老鼠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字母__________中;在2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老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则老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只/hm2
(2)蛇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若蛇增重0.2 kg需要间接消耗草___kg(用图中字母表示)。
(3)老鼠和蛇均为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______
(4)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群落会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2020年肆虐非洲的蝗灾,大量毁坏当地的草场、作物,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罪魁祸首是一种栖息在沙漠中的短角蝗虫——沙漠蝗。蝗虫与干旱往往形影不离,俗话说“旱生蚂蚱涝生鱼”。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是主要的蝗灾害虫,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判断的依据是_____,跳蝻为沙谟蝗的幼虫,在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常用_____法。
(2)影响蝗灾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____,蝗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_____(至少答出2点)。
(3)生物防治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防治技术。常用方法有:一是运用蝗虫信息素如促成熟信息素群居信息素等来破坏蝗虫的群集行为,以阻止其群集起飞和迁飞,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_____具有重要作用;二是采用蝗虫的病原微生物(如微孢子虫)加以防治, 微孢子虫与蝗虫之间为_____关系;三是通过养鸡、养鸭防治蝗虫,既能减少_____,获得生态效益,又可通过养鸡养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9 . 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田(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农田中所有玉米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农田中作物上的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该农田中的玉米长势整齐,故其垂直结构没有分层现象
D.研究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各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10 . 图1是水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内卷叶螟的变化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各种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水稻田生态系统内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植物都是生产者
B.卷叶螟粪便中的能量值为P,卷叶螟呼吸消耗的能量值为R
C.图2可反映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双向性和逐级递减性
D.利用标志重捕法可估算该水稻田生态系统内青蛙的种群密度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