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0 道试题
1 . 武汉市涨渡湖湿地公园水域面积6万亩,水产局研究小组调查了该湖泊中乌鳢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0

107

123

70

69

62

73

78

74

55

92

109

204

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鱼群的年龄结构大体为______,理由是_______
(2)在该自然湖泊中,乌鳢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对其直接起决定作用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
(3)为了调查该乌鳢的数量,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第一次捕捞并标记185条乌鳢,第二次捕捞160条乌鳢,其中具有标记物的有30条。由此可估计该水域约有乌鳢______条。
(4)某养殖户在其罗非鱼精养鱼塘为消除小杂鱼抢食饲料,引入了适量乌鳢,调查统计罗非鱼数量动态变化如图

       

据图推测,乌鳢最可能是在______对应的时间点引入鱼塘;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C点影响种群数量下降的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2 .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秋茄是某红树林群落中的优势种,可利用___________法调查种群密度。若调查中发现幼龄树数目最多,成年树次之,老龄树较少,年龄结构呈___________型。
(2)该湿地所有生物构成一个___________,秋茄与桐花树高低错落,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红树林植被结构简单,群落的___________低,部分植食性昆虫缺少天敌的制约,易爆发形成严重的虫害。
(4)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与红树具有几乎相同的生存空间,___________高度重叠,从而抑制了红树林的生长。互花米草对红树林群落有哪些影响?___________
A.降低生物多样性        B.使群落水平结构更复杂C.破坏生态平衡            D.提高经济效益
3 .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且需注意标记物对跳蝻生活的影响
B.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C.多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D.某种生物依赖其声纳系统觅食,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
4 . 下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②③④依次为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C.调查农田里的跳蝻种群密度,应采用标记重捕法,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值偏大
D.对于某些已经低于种群延续所需的最小种群数量的物种,需要采取保护措施
2024-01-28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四校(杨柳青一中、咸水沽一中 、四十七中、一百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5 . 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等多种多样的昆虫,他们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中的所有小动物及无机环境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进行物种相对数量的统计时,对于个体较大且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采用记名计算法
C.蜘蛛、蜈蚣等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因此实验时适于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D.用诱虫器采集土壤中小动物时利用了土壤中小动物的趋光性
2024-01-28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四校(杨柳青一中、咸水沽一中 、四十七中、一百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藏羚主要分布于我国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雄性有角,雌性无角。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地的藏羚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I、Ⅱ、Ⅲ、IV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最长寿命约8年)。据图预测一段时间后,图1中____________地藏羚种群数目增加的可能性最大。

(2)图2表示某地藏羚的R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b-c时段藏羚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若在d时,有少量藏羚从其它地迁入该地,则该地藏羚的K值____________(填“减少”、“不变”或“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
(3)在导致藏羚死亡的因素中,狼的捕食占比较高,狼的捕食属于影响藏羚种群数量发展的_____________(填“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4)研究人员通过航空遥感技术监测藏羚数量变化,主要操作流程: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藏羚并计数。与标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________(答2点即可)。
7 . 环颈雉是一种珍贵的鸟类。研究人员统计发现某地环颈雉种群中,成体占85%,幼体占15%。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环颈雉种群密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B.推测未来该地环颈雉的种群数量会增加
C.环颈雉种群密度是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增大环颈雉种群的K值
8 .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一山地的蒲公英进行了取样调查,所取样方的面积为1m2,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取样为等距取样,不符合随机取样原则
B.该山地蒲公英种群密度约为6.6/m2,结果为估算值
C.若蒲公英数量较少,可适当增加样方数量或样方面积
D.此方法也适用于蚯蚓、跳熵、家鼠等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9 . 下列有关种群及其动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C.在使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在渔业上,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量在 K/2 左右)可以一次性获得最大的鱼产量
10 . 某动物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在10年中增长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第6年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以后开始下降,第10年增长速率降到0。经调查,在第6年时该种群数量为399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动物种群在该地区的环境容纳量为399只
B.第10年增长速率降到0,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动物种群时,若标记物脱落,则会使结果偏小
D.该种群的密度与气温、干旱等环境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有关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