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1 . 极端天气会使蝗虫蔓延, 对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中科院团队在《自然发表文章指出:群居蝗虫释放的4-乙烯基苯甲醚(4VA)对群居型和散居型飞蝗的不同发育阶段和性别都有很强吸引力, 蝗虫通过定位在锥型感器中的嗅觉受体OR35, 能够快速感应4VA从而聚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极端天气导致蝗虫数量的上下波动属于周期性波动
B.信息素4VA对蝗虫种群密度的影响属于正反馈调节
C.用人工合成4VA群聚蝗虫并将其诱杀, 属于化学防治
D.用样方法对蝗虫幼虫进行调查, 即可得蝗虫种群密度
2023-09-12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中、河中、北中、惠中、阳中、茂中等6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2 . 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才能顺利开展探究活动。下列关于生态学探究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上蝗虫的种群密度
B.用黑光灯诱捕法估算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D.用灭菌的土壤样品探究其中的微生物分解作用
3 . 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关于调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该植物分布密集的地方取样
B.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细菌计数板进行计数
C.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丰富度
D.调查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动物,特别是猛禽和猛兽时,可用红外触发相机监测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4 . 库布其沙漠原本是一片草原。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和滥砍滥伐,加上自然因素,库布其逐渐演变为一片荒凉的沙漠。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人们对库布其沙漠进行了生态修复,种植了大量沙漠植物,如枸杞、羊草、胡杨树、沙柳和榆树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库布其沙漠已从不毛之地变成了生态繁荣的绿洲。回答下列问题:
(1)治理后的库布其沙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当地胡杨树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取样时除注意随机取样外,还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库布其沙漠进行生态修复时,选择了耐寒耐旱的枸杞、羊草、胡杨树、沙柳等,这遵循了生态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在胡杨林下种植羊草,除了提高生物多样性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3)在对库布其沙漠进行生态修复过程中,最初种植的人工林需不断地人工维持和管理,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甲、乙、丙是A、B两个物种对空间资源利用的三种类型,科研人员随机调查了库布其地区两物种对空间资源利用情况,结果发现乙类型最常见,从生态位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保护红树林群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省通过围垦养殖整治、城市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清理、立法保护等措施,成为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公园是休闲度假、亲近自然的理想场所,在抵御台风、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以育为主,育护改造相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建设理念,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原理。
(2)广西涠洲岛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共存区域,是巨大的海洋生物基因库,因其具有较高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这三大生态系统往往位于靠近海岸的地方,其位置关系如图1.它们会因动物的移动和物质的迁移形成紧密的关系。研究人员对红树林丰富的A地区和红树林缺失的B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①调查两个地区珊瑚礁中不同体长蓝仿石鲈(一种鲈鱼)的比例,结果如图2,由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同时还发现A地区珊瑚礁中该鱼的密度更大。
②海草床是蓝仿石鲈重要的育苗场所, A、B两个地区海草床中蓝仿石鲈体长无显著差异,均以体长2-6cm的占比最高。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A地区红树林中的蓝仿石鲈以体长6-8cm的占比最高。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测随个体生长,蓝仿石鲈在不同生境之间的迁移路径________(用箭头和文字表述)。
(3)科学家利用遥感影像技术,对红树林样方不间断拍摄,下表为用遥感技术测得的红树林保护区内的主要植物类型及其所占面积比例,以及相应树种的生长速度、树种类型。
植物种群无瓣海桑秋茄卤蕨老鼠簕其他
所占面积比例%82.015.013.823.315.85
生长速度-
树种类型引进物种本土物种本土物种本土物种-
相对于调查种群密度的传统方法,遥感影像技术不间断拍摄的优点是_______。为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请你为今后红树林的扩大种植工程提出一项合理的建议_____
2023-08-11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6 . 2022年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等物种被列为贵州省重点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是多年生草本,其入侵贵州关岭后,与农作物、牧草和林木争夺肥、水、阳光和空间,并分泌有毒物质、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对农作物和经济植物产量、草地维护、树木更新有极大影响。天牛和某些真菌能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的生长,天牛可以取食紫茎泽兰;叶斑真菌等可以引起紫茎泽兰叶斑病。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路边紫茎泽兰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写具体方法)。下图为贵州关岭紫茎泽兰调查汇总后种群的年龄结构图,据图分析紫茎泽兰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型。

   
(2)紫茎泽兰入侵关岭后迅速蔓延,近似呈“J”形增长,主要原因是_____。结合其增长曲线分析,对其进行控制的最佳时机应在_____之前。
(3)关岭存在一条紫茎泽兰的食物链:紫茎泽兰—天牛—喜鹊—雀鹰。按照上面的食物链,喜鹊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的同化量。若喜鹊同化天牛的能量为108J.cm-2a-1,喜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是12J.cm-2a-1,喜鹊粪便的能量是8J.cm-2a-1,喜鹊的呼吸消耗量为55J.cm-2a-1,则喜鹊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_
(4)紫茎泽兰在入侵后能够成片密集生长,以极强的繁殖能力排斥其他植物,导致生态系统_______稳定性降低。利用叶斑真菌等可引起紫茎泽兰叶斑病,使其叶子失绿,生长受阻,这属于生物防治方法,试描述生物防治的优点有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023-05-2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布氏田鼠(天性警觉,被捕获一次后再被捕获难度增大)、草原鼢鼠(营地下生活,善于挖掘,可在地表形成土丘,常通过调查土丘数目推算其数目)是危害草原的主要鼠种。近年来草原鼠害日益严重,威胁着草原生态和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解某草原的鼠害情况,研究人员对该草原的布氏田鼠和草原鼢鼠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布氏田鼠的性别比例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其种群密度
B.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鼢鼠种群密度时,应在土丘数目较多处取样
C.调查布氏田鼠种群密度时,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低
D.调查草原鼢鼠种群密度时,需首先获取鼢鼠数与土丘数的比值
8 . 大型溞是淡水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大型浮游甲壳动物,是淡水食物链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能够控制水体中藻类的过度增长。为探究大型溞对藻类数量增长的影响,某小组多次采集某池塘水样,混匀后分别装入透明塑料桶中,并将塑料桶随机分成5组(C0~C4组),再向桶中加入大型溞使其密度依次为0只/L、5只/L、15只/L、25只/L、50只/L。将各塑料桶置于22℃、适宜光照下,每三天统计一次各组水样中藻类植物个体密度以及小型浮游动物密度,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装入池塘水样、投放大型溞的透明塑料桶可以当作一个微型_____,将各塑料桶置于适宜光照下的目的是_____
(2)分析图1,第4—7天间,C0、C1、C2组藻类植物个体数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答出1点即可),C4组对藻类抑制效果反而不如C3组的原因是_____
(3)根据图2分析,画出投放大型溞的塑料桶中的食物网_____
(4)小组成员将藻类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藻类细胞分布如图3所示,培养液中藻类个体的密度是_____个/mL。
   
9 . 调查法是研究种群和群落特征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种群密度,可帮助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的情况
B.调查某片菜地某种蜗牛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样方法和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均可用于调查农田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D.调查发现某种群幼年个体数所占比例下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10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人通过植树造林将“昔日的茫茫荒原变为林的海洋”,这一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演替,理由是____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动物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2)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否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___,请说明理由: ___
(3)下表是研究者对某林场中两种乔木的调查数据(单位:株/hm2),请回答下列问题。

乔木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华北落叶松

50

55

56

长白落叶松

50

80

880


①据表可知,华北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年龄结构分别为_____________,其中华北落叶松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株/hm2
②落叶松的天敌是松毛虫,对松毛虫的监测和预防需通过____________法来调查并估算其种群密度,林场工人在造林时将树种合理搭配和混交,从而大大降低了虫害的发生。
2023-05-0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丰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