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样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B.与沾蘸法相比,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所需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较高
C.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时,先构建物理模型,再构建概念模型
D.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
2021-02-0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田(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农田中所有玉米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农田中作物上的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该农田中的玉米长势整齐,故其垂直结构没有分层现象
D.研究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各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3 .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群落外貌雄伟壮丽,不仅物种种类繁多,而且营养结构复杂。某科研团队以其中的乔木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多个样地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的调查,其中胡桃楸(高达20余米)白桦(高达25米)红松(高达40米)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密度

(株/公顷)

占比(%)

密度

(株/公顷)

占比(%)

密度

(株/公顷)

占比(%)

胡桃揪

94

92.16

8

7.84

0

0

白桦

138

34.24

125

31.02

140

34.74

红松

60

4.22

307

21.57

1056

74.21

A.该生态系统中胡桃楸种群、白桦种群和红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衰退型、稳定型和增长型
B.由于红松个体数量多、体积较大,所以红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密度为1423株/公顷
C.在自然演替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中的白桦树种群密度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
D.在长白山地区,针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增高而增多,阔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增高而减少,这说明群落垂直结构的形成与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有关
4 . 下列操作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小的是
A.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
B.标志重捕法:标记物易脱落
C.抽样检测法: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
D.丰富度调查: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
5 .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飞扬,故在野地里呈点状分布
B.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呈“J”型
C.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两种常用方法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2016-08-31更新 | 8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