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优势地下啮齿动物(喜食杂类草植物根茎),每年3~6月进入繁殖期,其采食、挖掘洞道及推土造丘行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产生多种影响,为了更好的保护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科学防控草原鼠害,某科研小组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联程度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采用土丘系数法(土丘系数=实捕鼢鼠数/土丘数)调查地下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调查发现9个标准地(面积为)的土丘数为a,鼢鼠种群密度为______。调查期间,每天9:00~12:00在高原鼢鼠新推土丘位置附近利用探钎探明并剖开其活动洞道,并在洞道中布设10个活捕笼,该操作的意义是______
(2)高原鼢鼠挖掘行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产生多种影响。一方面造成草地土壤更新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维持;另一方面,当高原鼢鼠种群密度超出______时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因其违背了______原理。
(3)由于高原鼢鼠种群特征对环境因子存在滞后效应,分别在春季(3~5月)、秋季(8~10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表为2014~2019年间高原鼢鼠栖息地环境因子的变化,图为高原鼢鼠种群参数的变化
表高原鼢鼠栖息地环境因子的变化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春季试验区平均地温

4.5

5

4

3.5

6

5

春季试验区雨量指数

18

10

29

24

6

50

秋季试验区平均地温

8

8.5

9

8

7.5

8.5

秋季试验区雨量指数

8.5

8

12

16

23

15

地上生物量

23.5

30

28

33

24

34

地下生物量

740

1000

600

540

860

780

高原鼢鼠种群参数年变化(2014—2019年)
①年际间种群密度、存活率整体呈______趋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②季节间存活率和种群补充量呈______趋势,其原因分别是______
③春季杂类草生物量和高原鼢鼠种群特征有很高的关联度,分析原因______
2024-04-22更新 | 3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2 . 下图1为某草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小叶锦鸡儿是该草原的一种优质灌木,既可作动物的饲料,又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某研究人员调查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叶锦鸡儿滋丛密度,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放牧强度为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在图1中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丁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2)调查草原中植物的种群密度常见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从中度放牧到重度放牧,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出现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在调查中还发现,与禁牧区相比,在重度放牧区鼠兔(该草原的代表动物,以采食植物为主)的数量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当鼠兔种群密度过大时,死亡率增加和________上升,并通过内分泌调节使生殖力下降,从而导致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 . 杜松在水土保持、保土固沙、涵养水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对内蒙古自治区西营子杜松进行调查时发现杜松在该地区的分布呈条带状,以基径(基部茎周长)划分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Ⅰ~Ⅲ径级为幼苗,Ⅳ~Ⅵ径级为中树,Ⅶ~Ⅷ径级为成树。图2为不同径级杜松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杜松进行年龄结构调查时采用样方法中的_____(选填“五点取样”或“等距取样”)法取样,由图1可知杜松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图2中成树的死亡率高是导致小树生存率高的重要因素,原因是_____(写出两点)。
(2)由于杜松成年树高度可达10米,以杜松为优势物种的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较为复杂,这为该群落中的动物创造了_____。杜松在群落中地位或作用称为该物种的_____
(3)死亡的杜松以及杜松的残枝落叶能增加土壤有机肥含量,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功能。杜松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两个去向是_____
4 . 长江口滨海湿地曾经广受互花米草入侵困扰,在清除互花米草后,其原植被恢复效果不佳,科研人员猜测是因为水鸟(多为肉食性)减少的结果,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猜想水鸟减少影响植被恢复效果,其依据是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在海岸线上选取样点,在样点处对经过的水鸟进行直接计数,以统计水鸟的数量。样点选取一般采用____________取样法,以确保取样的____________。相对于标记重捕法,直接计数的优势是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希望进一步研究水鸟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填写表格:
步骤操作
选取样地选取大小相同、①____________的数块样地均分为三组,去除其中②____________,记为A组、B组和C组。
样地处理在A组、B组和C组样地中种植等量的某种单子叶植物,A组放置拦鸟网阻拦水鸟进入,B组③____________,C组引诱更多水鸟。
数据统计一段时间后,收获A组、B组、C组各样地所有植物,烘干并④____________(不直接用样方法计数,原因是⑤____________)。
结果预期若⑥____________,说明水鸟对植被恢复有利。
(4)科研人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水鸟数量增加会提高湿地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土壤微生物增加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是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鼠兔外形酷似兔子,身材和神态很像鼠类,体形较小,是典型的食草性动物。科研人员对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鼠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兔的种群数量。乙鼠兔在第1年年末迁入该区域,不考虑甲鼠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回答下列问题:

   

注: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其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1)由图1可知,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______(填“大”或“小”)。
(2)为了调查该草原某区域中甲鼠兔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只甲鼠兔,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只甲鼠兔,其中有3只带有标记,该甲鼠兔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只。如果标记物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数值偏___(填“大”或“小”)。
(3)由图2可知,第2年甲鼠兔种群L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由图2可知,甲鼠兔种群在第2年年末的年龄结构为______,甲鼠兔种群数量在第______年年末达到最小值。
(5)若乙鼠兔大量繁殖,则可能对草地造成危害,要进行防治最好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______只以下。根据所学知识,提出1条合理控制乙鼠兔种群数量的建议:______
6 . 小叶锦鸡儿是一种灌木,具有强大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叶锦鸡儿的灌丛密度,结果如图所示(注:图中CK为禁牧、LG为轻度放牧、MG为中度放牧、HG为重度放牧)。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草原中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与调查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相比,调查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选择样方大小时应该_____
(2)据图分析,放牧强度对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的影响可描述为_____;据图结果分析,对小叶锦鸡儿种群发展最有利的放牧强度为_____,原因是_____
(3)持续高强度放牧后,小叶锦鸡儿种群退化,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种群得以发展,原因是_____
(4)小叶锦鸡儿有强大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7 . 红腹锦鸡是我国特有的鸟类。一般生活在秦岭地区,为山地雉种,活动性较弱,主要取食植物的种子,偶尔也会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我国科研人员为研究气候变化对红腹锦鸡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在四川省及周边地区调查了红腹锦鸡的适宜分布区,并预测未来红腹锦鸡栖息地将向甘肃、陕西等山区不断迁移。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适合用______法。研究人员发现在红腹锦鸡数量较多的区域,草地的物种多样性更高,试用“收割理论”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
(2)科研人员推测红腹锦鸡会向更高纬度地区迁徙,生境碎片化程度加剧。为更好地保护红腹锦鸡生境,可以在彼此孤立的生境间建立生态廊道,提高红腹锦鸡生境连通性,以利于红腹锦鸡种群间进行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为进一步探究保护红腹锦鸡的方式,对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能量收支及采食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忽略性别差异,以下均为平均值):

体重(kg)

每日摄入能量(J)

每日粪便能量(J)

每日体重增加对应能量(J)

0.66

62300

52930

400

①红腹锦鸡平均每日同化量为______J,呼吸作用耗散量为______J。
②进一步研究表明,红腹锦鸡的呼吸作用耗散量明显小于以上计算量,推测计算量与实际量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4)由于资源有限,该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会争夺____________。山区中的红腹锦鸡和其他动物通过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食物选择,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__,从而能在同一区域中共存。
8 . 东洞庭湖保护区是国际著名的湖泊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鸟类繁殖与越冬的良好场所,许多鸟类集中在湿地上或湿地周围,形成了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高的生态系统。科研人员以4种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和不同分布生境情况:

鸟类名称

种群数量

觅食生境1

觅食生境2

觅食生境3

觅食生境4

小鸊鷉

++++

草滩沼泽(40%)

苔草沼泽(30%)

水塘(30%)

(0%)

夜鹭

+++++

水塘边林(35%)

林缘地带(64%)

开阔水域(1%)

(0%)

小天鹅

++

草滩沼泽(23%)

苔草沼泽(43%)

滩涂边芦苇(18%)

芦苇(16%)

绿翅鸭

+++++++++

草滩沼泽(67%)

苔草沼泽(4%)

滩涂边芦苇(24%)

开阔草地(5%)

注:“+”表示种群数量,“+”越多表示种群数量越多,百分比是指的在相应觅食生境获得的食物占总食物的比例
(1)科研者用鸣叫计数法来调查洞庭湖的某些国宝级濒危鸟类,通过将某种鸟的鸣叫或鸣唱录音在野外播放,吸引同种鸟类反应并据此来推算种群数量。鸟类鸣叫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类型中的______信息,推测不用标志重捕法的原因是______(答2点即可)。
(2)表中鸟类在群落中最占优势是______,从觅食生境来看,与其他3种鸟类生态位重叠度最小的是______。推测小天鹅和绿翅鸭降低种间竞争的方式是______
9 . 红腹锦鸡是我国特有的鸟类。一般生活在秦岭地区,为山地雉种,主要取食植物的种子,偶尔也会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我国科研人员为研究气候变化对红腹锦鸡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在四川省及周边地区调查了红腹锦鸡的适宜分布区,并预测未来红腹锦鸡栖息地将向甘肃、陕西等山区不断迁移。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适合用__________________法。研究人员发现在红腹锦鸡数量较多的区域,草地的物种多样性更高,试用“收割理论”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山区生物群落区别农田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推测红腹锦鸡会向更高纬度地区迁徙,生境碎片化程度加剧。为更好地保护红腹锦鸡生境,可以在彼此孤立的生境间建立生态廊道,提高红腹锦鸡生境连通性,以利于红腹锦鸡种群间进行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为进一步探究保护红腹锦鸡的方式,对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能量收支及采食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忽略性别差异,以下均为平均值):
体重(kg)每日摄入能量(J)每日粪便能量(J)每日体重增加对应能量(J)
0.666230052930400
①红腹锦鸡平均每日同化量为__________________J,呼吸作用耗散量为__________________J。
②进一步研究表明,红腹锦鸡的呼吸作用耗散量明显小于以上计算量,推测计算量与实际量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资源有限,该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会争夺____________________。山区中的红腹锦鸡和其他动物通过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食物选择,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____,从而能在同一区域中共存。
10 .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下图为某“生态农业”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常用___________法调查鱼的种群密度。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鱼的种群数量最好控制在K/2左右,其原因是__________
(2)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填“水平”或“垂直”)结构在实践中的应用,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农田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该生态农业建设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原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