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栗斑腹鹀(俗名红腹麻雀)是一种世界性濒危鸟类,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等环境,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某地区由于修建车道、开垦耕地、火烧等原因导致栗斑腹鹀种群的生活环境破碎化,以斑块形式存在(如图)。为研究斑块面积及周边环境对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该地区食物资源相似的4个斑块(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1号斑块2号斑块3号斑块4号斑块
面积/km20.41.20.21.1
栗斑腹鹀/只106233

(1)栗斑腹鹀在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中有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采食后同化的碳元素,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内。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框中画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柱状图。

(3)该地区栗斑腹鹀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保留整数)。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假设其他环境因素不改变),请预测几个斑块的栗斑腹鹀数量和该地区的种群密度可能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2 . 近年来山东近海高眼鲽的资源量呈下降趋势,为了对高眼鲽资源的保护、管理和长期利用,某科研小组对该鱼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夏季高眼鲽的性腺发育最成熟,且雌性个体远多于雄性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研究种群的_____________可以预测山东近海高眼鲽的数量变化趋势。夏季高眼鲽的性腺发育最成熟,且雌性个体远多于雄性个体,该现象可以改变种群的_______,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2)调查高眼鲽种群数量,通常利用_____________法。
(3)在不破坏高眼鲽资源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渔民收入,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制定出较为全面合理的捕捞策略并阐明理论依据:
策略一:_____________。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
策略二:_____________。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
2022-02-20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中2021~2022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载体植物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手段,由载体植物、替代猎物和天敌昆虫构成,是一种天敌饲养和释放系统,替代猎物在载体植物上繁衍,作为天敌昆虫的食物,以维持天敌昆虫的数量。载体植物系统可有效弥补传统天敌应用方法的不足。为研究茶园中载体植物系统对茶蚜等害虫的防治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茶树植株健康、长势一致的茶园,均分为A、B、C三组,A组茶园内种植适量蚕豆苗,然后在每株蚕豆苗上接入5头蚕豆蚜成虫,3天后按2.5头/m²的比例在A、B两个茶园中释放南方小花蝽,C组茶园不做处理。3周后调查各组茶园内茶蚜等目标害虫的种群数量,发现A组中目标害虫的数量最少,B组次之,C组最多。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一般可利用_____法来调查茶蚜的数量,南方小花蝽与茶蚜之间存在_____关系: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选用蚕豆蚜为替代猎物,原因是除蚕豆蚜可在蚕豆苗上繁衍,并作为南方小花蝽的食物外,还包括蚕豆蚜_____
(2)与实验中B组的传统天敌防治方法相比,载体植物系统防治害虫的优点有_____(答出1点即可)。
(3)接种蚕豆蚜和释放南方小花蝽的间隔时间过短时,对茶蚜的防治作用较差其原因是_____
(4)茶蚜、茶棍蓟马及小贯小绿叶蝉同时发生时,南方小花蝽载体植物系统对茶蚜及茶棍蓟马的防治效果较低甚至没有,但能有效地控制小贯小绿叶蝉。试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_____
2022-02-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4 . 图甲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图乙是某种鱼和某种龟两个种群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图丙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是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从岸边到湖心依次生长着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等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原因是由于_____(答出两点即可),其中植食性昆虫为第_____营养级。
(2)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水域某种鱼的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5尾,第二次捕获30尾,其中有标记的10尾。第一次标记后有一定数量的该种鱼进出该水域,但总数保持稳定。若第二次捕获前有5尾标记的该种鱼离开该水域,则该水域这种鱼的数量约为_____尾。
(3)图乙中,龟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填图中字母)中。龟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用图中相应的字母和数学运算符号表示)。
(4)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请用恰当的箭头连接下列生态系统的各组分完成能量流动的图解:
_____
2022-02-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5 . 在华北地区植树造林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在人工林群落中,容易发生鼠害。随着人工林的成长,山鼠剥食落叶松、樟子松的树皮,啃食幼苗,危害林木的生长和存活,而山鼠的种群数量会大增。研究人员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人工林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发现防治后过一段时期,鼠害还会反复。然而,在气候条件相似或优势树种相同的天然林中,鼠害的威胁却小得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有限的人工林中,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形。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山鼠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这一人工林中山鼠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该方法常用于调查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山鼠并标记65只,第二次捕获60只,其中有标记的4只。若已知第一次标记后有一定数量的山鼠进出该区域,但总数保持稳定,离开该区域的山鼠中有5只带有标记,则该区域的山鼠数量约为______只。
(3)通常,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同。从群落的视角出发,人工林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除了研究其范围和边界、种间关系,还应包括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调查天然林中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若通过经常投放鼠药的方式来防治人工林的鼠害,最终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鼠种群的K值,因此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为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可以采取___________的方法控制鼠害。在优势树种相同的天然林中,鼠害的威胁小得多的原因是天然林中组分更多,食物网更复杂,因而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1-2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图1中c表示________,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的方法是之一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做到________;计数时,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_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4)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__(填“大”或“小”)。
7 .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鼠的种群密度在0~4年,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相似,在4~10年,调查结果则和图乙中的______相似。
(2)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期间,若部分被标记的个体死亡,则调查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将______。科研人员通过给老鼠吃“避孕药”来降低其种群数量,减少草原鼠害,从种群特征角度说明“避孕药”对鼠种群密度的影响是______
(3)图甲属于研究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______。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提出2个切实可行的防治鼠害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第3年,由于未知原因,迁来少量老鼠,则该草原上鼠的K值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
8 . 亚洲飞蝗属于群居性昆虫,其繁殖能力强、数量多,是主要的农业害虫之一。探索防治亚洲飞蝗的措施,有利于农作物增产。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态系统中,亚洲飞蝗属于消费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为评估亚洲飞蝗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往往需要调查其种群密度﹐调查时采用标记重捕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亚洲飞蝗的雌虫能利用前翅发声,吸引雄虫前来交尾繁殖后代,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功能。请据此原理设计一个降低亚洲飞蝗种群数量的方案:______________
(3)请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防治亚洲飞蝗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9 . 研究种群或群落的特征,常用调查法。以下是不同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小组在对某池塘内鲫鱼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条,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条,其中带标记的鲫鱼有10条,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______条,此方法为_____________,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
(2)第二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m-2)连续进行5年的调查,所得的数据如表所示,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

年份

种名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0

6.8

5.5

曼陀罗

3.0

2.1

1.1

0.3

0.1

灰绿藜

3.2

2.8

1.7

1.3

0.6


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豚草与灰绿藜的关系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小组的成员发现该地区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的分布都具有垂直结构,引起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等,引起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_________等。
(4)第四小组的成员发现由于合理保护,该地区中的物种组成不断增多,群落结构越来越____,这种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5)第五小组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
10 . 紫花苜蓿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主要的优质栽培牧草,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作物。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既能提高农牧交错区粮食产量、满足家畜营养需求,又能减轻该地区的风沙危害、维持农田生态环境,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
(1)在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中,二者株高不同,间作能提高植物对___________的利用率.
(2)真菌AMF能与紫花苜蓿的根系建立生活体系。AMF从紫花苜蓿获取光合产物,同时能为紫花苜蓿提供无机盐。据此分析,AMF与紫花苜蓿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3)假设农田弃耕后演替成茂密的乔木林,下图表示某野兔迁入该地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A、B图中能反映该野兔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图中的___________曲线。此野兔繁殖过快,容易泛滥成灾,若要保持该系统的生态平衡最好是在图示的t1时间____________(填“前”或“后”)控制兔子的种群数量。若要调查该野兔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一段时间内直接决定该野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群特征有___________
(4)为实现天然草场的可持续利用,国家提倡划区轮牧,即将草原划分出若干牧区,按照一定次序逐区放牧,轮回利用。相比于自由放牧,划区轮牧具有以下哪些优点:___________
①减少牲畜自身能量的消耗②有利于牧草的恢复
③有利于年年增加载畜量④有利于充分均匀地采食牧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