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某同学欲在弃耕一年的自家菜地中开展两个活动: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两活动的取样点应相同,且要随机取样
B.只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样土中的各种存活动物逐个计数
C.对土壤中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应用标记重捕法调查
D.调查结果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
2022-08-06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
2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带标记物的动物更易被捕食会导致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B.某种以大象粪便为食的蜣螂最多获取大象20%的能量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于农田生态系统
3 .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评估一块面积为20m×30m菠菜地受蜗牛危害的程度时,对该地蜗牛的种群密度和数量进行调查与测定。下列做法或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取样方法最好是样方法中的等距取样法
B.布设的样方数量越多,测得蜗牛的种群密度数值与实际偏差越小,因此,可适当增加样方数量
C.选取的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m2)中捕捉到蜗牛数量分别是18只、20只、19只、21只和17只,则该菠菜地中蜗牛数量大约为1.14 × 104
D.如个别样方里没有捕捉到蜗牛,则在计算时应舍弃该样方
2022-06-29更新 | 307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某弃耕地的存在食物链:植物→田鼠→鼬。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

(1)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________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比实际值______________。(偏大/偏小/不变)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
(4)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5)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鼠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5-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5 . 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绵羊数量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岛屿上一定存在绵羊的捕食者
B.该曲线的后期数据可能是通过标记重捕法估算来的
C.10~40年间,绵羊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
D.绵羊种群数量约在第30年时的增长速率最大
6 .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年龄0+1+2+3+4+5+6+7+8+9+10+11+≥12
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该方法常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B.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一定会保持稳定
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无关
D.该鱼种群同化的能量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被分解者分解和流向下一营养级
7 . 下图中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统计植物种类一般采用样方法,结果如图甲,则调查该生态系统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对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常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____
(2)图2中,在t2时刻甲的出生率____________(填“等于0”或“不等于0”)。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导致甲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4)假设乙种群为蝗虫,则下列属于沙漠蝗虫种群特征的有               (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②迁入率③互利共生④物种丰富度⑤种群密度⑥消费者
A.②③B.②④C.①②⑤D.③④
8 . 请完成下列与种群及群落相关的问题:
(1)研究者对某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时,发现了该保护区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灰鹤生存,为了更好地保护灰鹤,工作人员随即决定对灰鹤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研究者发现灰鹤是一种大型鸟类,灰鹤种群通常在同一地点集群夜宿。经调查得知,该保护区灰鹤种群数量为245只,研究者得出这一数据最佳的调查方法是采用_____________法。欲进一步研究灰鹤在该保护区中的地位或作用,生态学家通常要研究灰鹤的生态位,即除了研究该鸟类的栖息地,通常还需进一步研究灰鹤的食物、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
(2)样方法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该调查方法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如下图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量是_____________株。

(3)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法。如果某同学第二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有6个,则该同学该天计数的活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_______万个/ml。
(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
(4)下图为松林中某种鸟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前10年中该鸟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________年,第16年时若调查该鸟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相似。
②科研人员发现近来该松林出现了新型松毛虫,严重危害松林树木,遂决定引入灰喜鹊加以控制,灰喜鹊因捕食新型松毛虫而摄入体内的能量大于灰喜鹊从新型松毛虫处同化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科研人员认为引入灰喜鹊防治松毛虫不属于物种入侵,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
9 . 利用鸭的杂食特性,稻鸭共作生态系统对防治水稻害虫有明显效果。科研人员就不同处理的稻田中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度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进行了研究,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均将会经历次生演替
B.分析数据可知,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多足摇蚊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
C.稻鸭共作能显著升高了稻田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D.圆田螺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2022-03-31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下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________。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________。图乙中B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
(2)二化螟是稻田中常见的一种害虫,通常会用农药来防治。某研究小组调查了一块1000m2的稻田中二化螟的种群密度,记录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样方编号

123456

样方面积(m2

111111
二化螟数量(只)151815191514

该块稻田中二化螟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常采用_______的方法。
(3)如下图甲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相似,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_____年。据甲图分析,在调查的20年间,种群数量接近“J”形增长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符合此时间段的年龄结构图像是图乙中的__________
2022-03-09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