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应采取节约使用综合利用,避免浪费和破坏的原则。不仅现代人注重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古代的贤者也提出过有助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意思是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时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回答下列问题:
(1)池塘中的鱼_____(填“是”或“不是”)一个种群,理由是_____
(2)若想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法,采用密网捕捞池塘中的鱼不利于鱼类的可持续性发展,原因是_____
(3)与人工林相比,当地的天然林物种丰富度要_____(填“高”或“低”);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树林中的植物可为动物提供_____。假设山火造成某地的森林遭到严重的破坏,此种演替为_____
2 . 有一种昆虫叫“十七年蝉”,它的幼虫需要在地下生活17年,在17年后的夏季爬出地面转化为成虫,成虫仅能存活约1个月。图1是出现在某地的一个“十七年蝉”种群成虫现存量的变化和被鸟类捕食率的变化,图2表示该树林中某种鸟类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λ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1推测,“十七年蝉”种群的成虫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成负相关
B.图1中5月10日~22日“十七年蝉”成虫现存量上升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该种鸟在图2中d点时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前8年内其数量最大的点是a点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估算结果会偏低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研究小组利用标记重捕法进行鼠密度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53只鼠,第二次捕获42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0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但鼠有记忆,再次被捕概率会降低,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3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下列相应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B.通过计算可得该地区褐家鼠的种群密度为1200只/公顷
C.调查期间,褐家鼠种群的数量波动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D.调查期间褐家鼠的死亡率是20%
4 . 家鼠已是人类生活中最亲密、最难控制的动物。通过下面3段资料分析。
I.东北小兴安岭曾因冬春季老鼠啃食树皮导致林木死亡率很高,护林人尝试多种手段都难以有效控制鼠害。
(1)在鼠害严重的森林的边缘地带设多点捕鼠进行鼠种群密度调查,第一次捕获250只,标记后原地放回。一个月后再次在上述地区设捕,捕获200只,其中有标记的40只。上述区域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_只/区域面积。分析几十年的数据,发现鼠的数量有增无减。这段时间鼠符合S型增长而不是J型增长,其原因是______
Ⅱ.科研人员从古医书中找到用棉籽等植物材料制成鼠药的记载,并研制鼠药。实验雌雄鼠每天口服药后并没有明显变化,解剖实验鼠发现,1个月后的睾丸和卵巢内部组织出现破坏,3个月时破坏严重,而鼠的其他组织未见异常。此外,棉籽对睾丸的破坏有效,对卵巢无效。另外的某种植物成分对卵巢的破坏有效,对睾丸无效。他们又对鼠害区常见的其他动物进行该药物实验,并没有出现不良影响。于是他们将鼠药掺入鼠喜欢的食物中,调鼠喜欢的味道,制成新型灭鼠药投放到林区,终使鼠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2)这种防治鼠害的方法属于______治防,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鼠种群密度的降低是由种群特征中某个决定因素变化所致,该因素及变化是______
III..蛇是鼠的天敌,在生态系统中蛇对鼠的数量控制作用是极其明显的。可是在大连蛇岛调查发现,几种毒蛇的数量始终稳定在18000条左右,鼠的数量多且稳定。进一步研究发现,蛇岛上“鼠吃蛇”也是蛇、鼠数量保持稳定的原因之一,冬眠的蛇成了鼠的食物。由于海岛上低温时间较多,加上海岛特殊的空间资源条件,就形成了“半年蛇吃鼠,半年鼠吃蛇”的奇观。
(3)绘制蛇岛上蛇和鼠的种间关系曲线(时间跨度在2年以上,在曲线上标明蛇和鼠)____________
2022-03-12更新 | 26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纹白蝶的幼虫取食甘蓝菜,而步行虫是纹白蝶幼虫的捕食者。有人以90厘米的间距种植甘蓝菜,并在一组中除去杂草。比较两组实验结果如下,正确的是(       

有杂草

无杂草

纹白蝶幼虫的死亡率

70.3%

34.8%

步行虫的数目

69

13

甘蓝菜在实验结束后的重量(公斤/植物)

0.41

0.64

A.若有杂草在甘蓝菜中生长,会降低纹白蝶幼虫的危害
B.有杂草组的甘蓝菜产量减少,可是由于杂草和甘蓝菜之间存在种间竞争
C.调查纹白蝶幼虫的密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D.在甘蓝菜地生长的杂草,可能不利于步行虫的生活
2022-03-12更新 | 22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桔小实蝇成虫体长7~8毫米,在很多水果果实中产卵,幼虫善食果肉,严重影响水果产量和质量。在治理虫害时,往往先使用性引诱剂诱捕性成虫,再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使其与田间雌虫交配,产下不能孵化的卵,最后引入它的寄生性天敌—寄生蜂,进一步消灭桔小实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应使用样方法估算桔小实蝇卵的密度
B.使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成虫属于化学防治
C.引入寄生蜂后立刻降低桔小实蝇的种群密度
D.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会降低桔小实蝇的出生率
7 . 栗斑腹鹀(俗名红腹麻雀)是一种世界性濒危鸟类,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等环境,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某地区由于修建车道、开垦耕地、火烧等原因导致栗斑腹鹀种群的生活环境破碎化,以斑块形式存在(如图)。为研究斑块面积及周边环境对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该地区食物资源相似的4个斑块(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1号斑块2号斑块3号斑块4号斑块
面积/km20.41.20.21.1
栗斑腹鹀/只106233

(1)栗斑腹鹀在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中有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采食后同化的碳元素,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内。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框中画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柱状图。

(3)该地区栗斑腹鹀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保留整数)。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假设其他环境因素不改变),请预测几个斑块的栗斑腹鹀数量和该地区的种群密度可能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8 . 紫草多糖是一种免疫增强类化合物,通过抑制Th1(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来发挥抗炎症作用,还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加淋巴细胞数量,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野生紫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被大量采挖,严重威胁当地生态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紫草多糖只对特异性免疫有增强作用
B.调查野生紫草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C.紫草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对紫草资源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易地保护
2022-03-03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9 .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植物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
A.标记(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鼠更易被鼬捕食,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小
B.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0.3%
C.该耕地的碳(C)循环在植物、田鼠、鼬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D.若某营养级生物数量增加时,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0 .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图1中c表示________,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的方法是之一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做到________;计数时,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_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4)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__(填“大”或“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