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下列调查某种生物种群密度所使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可用“逐个计数法”调查某山坡上珙桐的种群密度
B.可用“样方法”调查某农田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C.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草场跳蝻的种群密度
D.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2 . 数据统计和分析是许多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中获取数据的方法合理的是(       
编号实验内容获取数据的方法
调查某自然保护区灰喜鹊的种群密度使用标志重捕法,尽量不影响标记动物正常活动,个体标记后即释放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摇匀后抽取少量培养物,适当稀释,用台盼蓝染色,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调查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在数量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调查
探究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设置0℃、37℃、100℃三个温度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
2022-01-13更新 | 4597次组卷 | 1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研究种群或群落的特征,常用调查法。以下是不同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小组在对某池塘内鲫鱼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条,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条,其中带标记的鲫鱼有10条,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______条,此方法为_____________,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
(2)第二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m-2)连续进行5年的调查,所得的数据如表所示,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

年份

种名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0

6.8

5.5

曼陀罗

3.0

2.1

1.1

0.3

0.1

灰绿藜

3.2

2.8

1.7

1.3

0.6


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豚草与灰绿藜的关系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小组的成员发现该地区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的分布都具有垂直结构,引起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等,引起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_________等。
(4)第四小组的成员发现由于合理保护,该地区中的物种组成不断增多,群落结构越来越____,这种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5)第五小组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
4 . 为了确定渔业捕捞强度和有效控制农林害虫等,需要对相关生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植物的样方一般设置为1m2B.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样方法
C.调查池塘的鲤鱼用取样器取样法D.调查农业害虫均可用黑光灯诱捕法
5 . 单向性集团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其中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属于集团内猎物
B.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二、第三营养级
C.若移走寄生蜂,瓢虫获得的能量可能会增加
D.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单向性集团内蚜虫的种群密度
6 . I.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灰苍鼠,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第二次捕获了52只灰苍鼠,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
(1)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只/hm2。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可能会偏________
II.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1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2)图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型。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因为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福寿螺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我国引入后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一些地方的秧苗遭到啃食,农作物减产。福寿螺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5)在亚马孙河流域,由于鸟类、鳖等与福寿螺之间形成了________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进行。
IV.现有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的血细胞计数板。将1 mL酵母菌样品加99 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6)观察到图中所示a、b、c、d、e 5个中方格内共有酵母菌44个,则上述1 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______个。
7 . 陆均松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省,研究人员对霸王岭、吊罗山和尖峰岭三地的陆均松天然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调查,结果如图。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研究陆均松种群的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调查陆均松种群的种群数量和年龄结构可采用样方法
C.在进行调查的三个地点中霸王岭的陆均松种群数量最大
D.吊罗山和尖峰岭陆均松的年龄结构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
8 . 黑光灯发出的365nm左右的紫外光波是人类不敏感的光。大多数趋光性昆虫的视网膜上存在一种色素,对这一波段的光很敏感。色素吸收光之后刺激视觉神经,最终引发昆虫趋向光源飞行。一盏20W的黑光灯可管理50亩农作物,一夜的诱杀虫总重数高达4-5k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农田中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B.昆虫的趋光性导致了昆虫被诱杀,说明了趋光性是一种不利的变异
C.用黑光灯诱杀昆虫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了害虫种群密度
D.用黑光灯诱杀昆虫使用方便、效率高、无污染,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特点
9 . 某科研小组调查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某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
B.调查结果表明高山嵩草种群属于衰退型
C.随着有效洞穴密度增加小花草玉梅种群密度有增大趋势
D.高原鼠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可能会降低高山嵩草的种群密度
10 . 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果园中某些害虫及害虫天敌的密度,结果如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害虫害虫天敌
蚜虫(头/枝)螨(头/叶)小花蝽(头/枝)瓢虫(头/枝)盲蝽(头/枝)
生态果园39.30.340.470.290.33
对照果园79.12.580.150.160.02

A.调查果园中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蚜虫的总能量最多只有瓢虫总能量的10倍
C.生态果园流入害虫及其天敌的总能量比对照果园少
D.害虫与害虫天敌的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