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下图中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统计植物种类一般采用样方法,结果如图甲,则调查该生态系统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m2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对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常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
(2)图乙中,在t2时刻甲的出生率____________(填“等于0”或“不等于0”)。
(3)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4)在人为干预下,该生态系统被分割成环境不同的几个区域,后来某区域生物种类明显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2022-03-09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图1中c表示________,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的方法是之一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做到________;计数时,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_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4)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__(填“大”或“小”)。
3 . 请完成下列与种群及群落相关的问题:
(1)研究者对某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时,发现了该保护区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灰鹤生存,为了更好地保护灰鹤,工作人员随即决定对灰鹤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研究者发现灰鹤是一种大型鸟类,灰鹤种群通常在同一地点集群夜宿。经调查得知,该保护区灰鹤种群数量为245只,研究者得出这一数据最佳的调查方法是采用_____________法。欲进一步研究灰鹤在该保护区中的地位或作用,生态学家通常要研究灰鹤的生态位,即除了研究该鸟类的栖息地,通常还需进一步研究灰鹤的食物、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
(2)样方法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该调查方法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如下图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量是_____________株。

(3)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法。如果某同学第二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有6个,则该同学该天计数的活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_______万个/ml。
(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
(4)下图为松林中某种鸟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前10年中该鸟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________年,第16年时若调查该鸟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相似。
②科研人员发现近来该松林出现了新型松毛虫,严重危害松林树木,遂决定引入灰喜鹊加以控制,灰喜鹊因捕食新型松毛虫而摄入体内的能量大于灰喜鹊从新型松毛虫处同化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科研人员认为引入灰喜鹊防治松毛虫不属于物种入侵,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
4 . 图甲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图乙是某种鱼和某种龟两个种群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图丙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是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从岸边到湖心依次生长着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等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原因是由于_____(答出两点即可),其中植食性昆虫为第_____营养级。
(2)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水域某种鱼的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5尾,第二次捕获30尾,其中有标记的10尾。第一次标记后有一定数量的该种鱼进出该水域,但总数保持稳定。若第二次捕获前有5尾标记的该种鱼离开该水域,则该水域这种鱼的数量约为_____尾。
(3)图乙中,龟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填图中字母)中。龟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用图中相应的字母和数学运算符号表示)。
(4)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请用恰当的箭头连接下列生态系统的各组分完成能量流动的图解:
_____
2022-02-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5 . 有一种昆虫叫“十七年蝉”,它的幼虫需要在地下生活17年,在17年后的夏季爬出地面转化为成虫,成虫仅能存活约1个月。下图1是出现在某地的一个“十七年蝉”种群的密度变化和被鸟类捕食率的变化,图2表示该树林中某种鸟类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地的“十七年蝉”构成了一个种群,调查该地“十七年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记重捕法
B.图1所示的“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成负相关
C.图2内a-e五个点中,d点的种群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a点
D.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6 . 下图中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统计植物种类一般采用样方法,结果如图甲,则调查该生态系统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对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常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____
(2)图2中,在t2时刻甲的出生率____________(填“等于0”或“不等于0”)。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导致甲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4)假设乙种群为蝗虫,则下列属于沙漠蝗虫种群特征的有               (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②迁入率③互利共生④物种丰富度⑤种群密度⑥消费者
A.②③B.②④C.①②⑤D.③④
7 . 利用鸭的杂食特性,稻鸭共作生态系统对防治水稻害虫有明显效果。科研人员就不同处理的稻田中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度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进行了研究,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均将会经历次生演替
B.分析数据可知,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多足摇蚊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
C.稻鸭共作能显著升高了稻田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D.圆田螺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2022-03-31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如图所示两种装置采集土壤小动物,进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诱虫器中的金属筛网不可以用多层纱布代替
B.图乙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吸气时将土壤小动物吸走
C.许多土壤小动物活动力较强,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
D.图甲方法利用了土壤小动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
9 . 下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________。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________。图乙中B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
(2)二化螟是稻田中常见的一种害虫,通常会用农药来防治。某研究小组调查了一块1000m2的稻田中二化螟的种群密度,记录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样方编号

123456

样方面积(m2

111111
二化螟数量(只)151815191514

该块稻田中二化螟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常采用_______的方法。
(3)如下图甲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相似,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_____年。据甲图分析,在调查的20年间,种群数量接近“J”形增长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符合此时间段的年龄结构图像是图乙中的__________
2022-03-09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紫花苜蓿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主要的优质栽培牧草,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作物。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既能提高农牧交错区粮食产量、满足家畜营养需求,又能减轻该地区的风沙危害、维持农田生态环境,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
(1)在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中,二者株高不同,间作能提高植物对___________的利用率.
(2)真菌AMF能与紫花苜蓿的根系建立生活体系。AMF从紫花苜蓿获取光合产物,同时能为紫花苜蓿提供无机盐。据此分析,AMF与紫花苜蓿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3)假设农田弃耕后演替成茂密的乔木林,下图表示某野兔迁入该地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A、B图中能反映该野兔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图中的___________曲线。此野兔繁殖过快,容易泛滥成灾,若要保持该系统的生态平衡最好是在图示的t1时间____________(填“前”或“后”)控制兔子的种群数量。若要调查该野兔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一段时间内直接决定该野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群特征有___________
(4)为实现天然草场的可持续利用,国家提倡划区轮牧,即将草原划分出若干牧区,按照一定次序逐区放牧,轮回利用。相比于自由放牧,划区轮牧具有以下哪些优点:___________
①减少牲畜自身能量的消耗②有利于牧草的恢复
③有利于年年增加载畜量④有利于充分均匀地采食牧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