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人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
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
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
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昨日更新 | 39次组卷 | 44卷引用:天津市一中2020 -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生物试题
2 . 鼠兔外形酷似兔子,身材和神态很像鼠类,体形较小,是典型的食草性动物。科研人员对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鼠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兔的种群数量。乙鼠兔在第1年年末迁入该区域,不考虑甲鼠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回答下列问题:

   

注: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其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1)由图1可知,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______(填“大”或“小”)。
(2)为了调查该草原某区域中甲鼠兔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只甲鼠兔,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只甲鼠兔,其中有3只带有标记,该甲鼠兔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只。如果标记物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数值偏___(填“大”或“小”)。
(3)由图2可知,第2年甲鼠兔种群L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由图2可知,甲鼠兔种群在第2年年末的年龄结构为______,甲鼠兔种群数量在第______年年末达到最小值。
(5)若乙鼠兔大量繁殖,则可能对草地造成危害,要进行防治最好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______只以下。根据所学知识,提出1条合理控制乙鼠兔种群数量的建议:______
3 . 下图是发生高强度森林火灾后,某地优势物种高度、物种丰富度、植物甲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火灾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0~30年中,植物甲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大
C.随着丰富度的增加,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D.随着优势物种高度的增加,该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
4 . 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种群的数量保持稳定不变
B.天敌对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起作用
C.食物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之一
D.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型曲线增长。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计数时,需要计数样方内以及______的个体数。
(4)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填“多”或“少”)。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
2023-08-05更新 | 276次组卷 | 99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11-12高二上·山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为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叙述错误的是(       

   

A.前4 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 年调查的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
B.第4 到第8 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 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 到第16 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形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第16 到第20 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形曲线增长
2023-05-25更新 | 157次组卷 | 43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生态学家认为,一定时间内,当种群数量增加时,必定会出现临近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种群变动调节恢复至平均密度以适应密度限制,即种群数量具有明显的密度制约效应。按照此理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密度制约效应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
B.当条件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种群数量与个体平均重量的乘积可能是个定值
C.种间关系尤其是捕食关系会使种群数量在变动过程中趋向恢复至平均密度
D.地震、火灾、病虫害等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不会引发密度制约效应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呈现“S”型曲线,K值为环境容纳量,如图为该种群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设K值为200,K值-种群数是表示K值减去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K值会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B.(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
C.种群的年龄组成在S2点时是增长型,在S4点时是衰退型
D.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S3点对应的时刻捕捞
10 . 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 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 000只鸭就能把4 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 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C.乙图AB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呈“J”形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1.03tN0
D.鸭子的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的最大数量,不同时期环境容纳量不同
2023-01-23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