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8 道试题
1 .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人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
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
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
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昨日更新 | 39次组卷 | 4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2 .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优势地下啮齿动物(喜食杂类草植物根茎),每年3~6月进入繁殖期,其采食、挖掘洞道及推土造丘行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产生多种影响,为了更好的保护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科学防控草原鼠害,某科研小组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联程度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采用土丘系数法(土丘系数=实捕鼢鼠数/土丘数)调查地下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调查发现9个标准地(面积为)的土丘数为a,鼢鼠种群密度为______。调查期间,每天9:00~12:00在高原鼢鼠新推土丘位置附近利用探钎探明并剖开其活动洞道,并在洞道中布设10个活捕笼,该操作的意义是______
(2)高原鼢鼠挖掘行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产生多种影响。一方面造成草地土壤更新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维持;另一方面,当高原鼢鼠种群密度超出______时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因其违背了______原理。
(3)由于高原鼢鼠种群特征对环境因子存在滞后效应,分别在春季(3~5月)、秋季(8~10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表为2014~2019年间高原鼢鼠栖息地环境因子的变化,图为高原鼢鼠种群参数的变化
表高原鼢鼠栖息地环境因子的变化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春季试验区平均地温

4.5

5

4

3.5

6

5

春季试验区雨量指数

18

10

29

24

6

50

秋季试验区平均地温

8

8.5

9

8

7.5

8.5

秋季试验区雨量指数

8.5

8

12

16

23

15

地上生物量

23.5

30

28

33

24

34

地下生物量

740

1000

600

540

860

780

高原鼢鼠种群参数年变化(2014—2019年)
①年际间种群密度、存活率整体呈______趋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②季节间存活率和种群补充量呈______趋势,其原因分别是______
③春季杂类草生物量和高原鼢鼠种群特征有很高的关联度,分析原因______
2024-04-22更新 | 3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3 . 酵母菌是酿酒、发酵食品的重要材料,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图1为实验流程,图2为根据实验测得数据绘制的曲线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实验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的数量进行统计
B.图2中,0~8小时内,酵母菌的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C.与图2曲线相比,“J”型曲线没有K值
D.图2中,8小时酵母菌数量下降的原因是营养物质缺乏,有害物质积累
2024-04-21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河池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某种群的性别比例,可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种间关系既属于种群的密度制约因素,也属于生物因素
C.当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就会稳定不变
D.当两个种群食物来源完全不同时,它们的生态位不重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和消费国。苹果黄蚜(一种蚜虫)是苹果园中的主要害虫。研究人员采用悬挂粘虫板的方式统计不同种植模式下苹果黄蚜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用五点取样的方式在果园中悬挂粘虫板以调查苹果黄蚜的种群密度
B.8月16日-10月18日期间苹果黄蚜种群数量主要受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
C.自然生草模式苹果园的苹果黄蚜爆发时间早,虫害持续时间长
D.推测间作模式更利于苹果黄蚜天敌种群数量的增加
6 . 猕猴为某岛屿中重要的动物类群,近40年调查发现猕猴种群最初集中分布于岛屿西南一侧,目前岛屿各区域均有分布,并呈现出镶嵌分布。根据已有数据并利用模型模拟理想环境中未来60年内猕猴种群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近40年该岛屿猕猴种群增长速率呈上升趋势
B.地理环境封闭是限制猕猴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的重要因素
C.该岛屿猕猴在各个区域上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若该岛屿生境遭到破坏,会导致其环境容纳量降低,而猕猴的遗传多样性维持不变
7 . 研究者在内蒙古草原建立多个大型实验围栏阻止动物出入,以探究季节性人工增雨对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较夏季人工增雨,春季人工增雨能更明显促进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增加。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布氏田鼠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天敌、食物等影响
B.实验可采用标记重捕法统计布氏田鼠种群数量
C.春季增雨可能增加布氏田鼠喜食植物的生物量
D.人工增雨使布氏田鼠种群的出生率、迁入率提高
8 . 古籍中有许多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记载,《救荒简易书》中记载:“冬葵菜苗壮大,笼罩一切,种于草中,草不能为之害也”;东汉王充的《论衡》:“藏宿麦之种,烈日乾暴,投于燥器,则虫不生”;《诗经》中记载:“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清末的《蒲圻县乡土志》有:“捕得蝗,刺孔点以痘浆,放令飞去,痘毒传染,其种自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杂草在与冬葵菜的竞争中占优势,其生长速度较快
B.“田祖有神,乘畀炎火”利用趋光性消灭害虫属于物理防治,“除蠹物,以莽草熏之”是利用化学防治的方法消灭害虫
C.“烈日乾暴,投于燥器,则虫不生”,说明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受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
D.“捕得蝗……痘毒传染,其种自灭”,说明病毒与蝗虫之间为寄生关系,可在蝗虫数量达到K/2时接种病毒进行防治
2024-04-10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三新教研联合体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
9 .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需要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由于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所示的a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了该种群的天敌
B.若图乙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无氧呼吸消耗养料少
C.图丙所示的c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的环境剧烈变化而不适合该种群生存
D.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每个中方格有25个小方格,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2.4×108
10 . 某草地上的野山羊种群近30年的数量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5年,山羊种群数量接近“J”形增长
B.5—10年,山羊种群数量开始不断下降
C.10—20年,山羊种群数量先下降后上升
D.近30年中,山羊种群数量已明显减少
2024-04-0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