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1 .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入侵种一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和扩散能力,而且在入侵地缺乏天敌,因而生长迅速,导致本地物种衰退甚至消失。回答下列问题:
(1)入侵种爆发时,种群增长曲线往往呈“J”型从环境因素考虑,其原因有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入侵种的爆发通常会使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__________,群落发生__________演替。
(2)三裂叶豚草是辽宁省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某锈菌对三裂叶脉草表现为专一性寄生,可使叶片出现锈斑,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为了验证该锈菌对三裂叶豚草的专一性寄生,科研人员进行了侵染实验。
方法:在三裂叶草和多种植物的离体叶片上分别喷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将叶片静置于适宜条件下,观察和记录发病情况。
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
(3)为了有效控制三裂叶豚草,科研人员开展了生物控制试验,样地中三裂叶豚草初始播种量一致,部分试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三裂叶豚草生物量(kg·m-2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A:三裂叶豚草

8.07

12.24

12.24

B:三裂叶豚草+锈菌

7.65

6.43

4.77

C:三裂叶豚草+广聚萤叶甲

8.10

12.43

12.78

D:三裂叶豚草+野艾蒿

4.89

4.02

3.12

注:野艾蒿一植物,锈菌一真菌,广聚萤叶甲一昆虫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除锈菌外,可用于控制三裂叶豚草的生物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4)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在尚未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但入侵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是__________;在已经被三裂叶豚草入侵的区域,为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
2021-09-18更新 | 5133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37讲 人与环境、生态工程(练习)-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 . 入侵生物福寿螺适应能力强、种群繁殖速度快。为研究福寿螺与本土田螺的种间关系及福寿螺对水质的影响,开展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在饲养盒中间放置多孔挡板,不允许螺通过,将两种螺分别置于挡板两侧饲养;单独饲养为对照组。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二:在饲养盒中,以新鲜菜叶喂养福寿螺,每天清理菜叶残渣;以清洁自来水为对照组。结果如表所示。

养殖天数(d)

浑浊度(FTU)

总氮(mg/L)

总磷(mg/L)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1

10.81

0.58

14.72

7.73

0.44

0.01

3

15.54

0.31

33.16

8.37

1.27

0.01

5

23.12

1.04

72.78

9.04

2.38

0.02

7

34.44

0.46

74.02

9.35

4.12

0.01

注:水体浑浊度高表示其杂质含量高
回答下列问题:
(1)野外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选用该方法的理由是_____
(2)由实验一结果可知,两种螺的种间关系为_____,该关系的结果是_____
(3)由实验二结果可知,福寿螺对水体的影响结果表现为______
(4)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福寿螺的入侵会降低本土物种丰富度
②福寿螺对富营养化水体耐受能力低
③福寿螺比本土田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④种群数量达到K/2时,是防治福寿螺的最佳时期
(5)福寿螺入侵所带来的危害警示我们,引种时要注意____(答出两点即可)。
3 . 研究和保护湖泊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某科研小组通过引入沉水植物、鱼类和水生动物等对某水体富营养化的景观湖的构建进行干预。景观湖一年内逐渐发生由以藻类为主“藻型”湖泊向以水草为主“草型”湖泊的转变。下表是构建前后湖中单位水体中藻类数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

构建前后藻类数量变化

绿藻

硅藻

甲藻

裸藻

隐藻

金藻

构建前

24

9

6

2

1

5

构建后

4

4

1

2

1

1


(1)表中的藻类是该湖泊中重要的生产者,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构建前的“藻型”湖泊中优势藻类最可能为___________,人为引入沉水植物后,由于___________的原因,导致湖泊藻类数量出现明显下降。整个湖泊在这一过程中,物种的数量及优势种的变化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为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引入水生动物赤麻鸭后,水体中的小型鱼类(鳑鲏鱼)与赤麻鸭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ab段赤麻鸭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_;由图可知,理论上引入赤麻鸭后,该湖泊中鳑鲏鱼种群的K值为___________
②赤麻鸭种群数量在a→b→c的变化过程中,其增长速率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该图曲线反映了该生态系统存在着________调节机制。
4 . 镉(Cd)造成的水体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科研人员为筛选适合华北某地区Cd污染修复的水生植物,用不同浓度Cd溶液处理本地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并检测不同浓度Cd溶液下两类植物的生长量和单位干重Cd的含量,结果如下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学者可以采用___________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种植合适的植物类型。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通过_____________方式使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由图1可知,水体Cd浓度较大时,应选__________植物用于修复水体,依据是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筛选,研究人员从Cd污染水体中取底泥,分别栽培苦藻、灯笼藻和眼子菜,并测定不同部位的富集系数(代表富集能力)和迁移系数(指由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的迁移能力),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研究结果,若要采用及时收割地上部分并无害化处理以达到修复目的,则应选择___________作为最佳植物,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经历一段时间的修复,Cd污染物含量显著下降至符合国家标准后,该地被打造成湿地公园。但是出现了鼠害,仅用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维持有效。请写出一种防治鼠害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__
(4)以沉水植物为食的动物称为初级消费者,下表是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动情况:

项目

摄入量J/ (hm2.a)|

粪便J/ (hm2a)

呼吸量J/ (hm2.a)

初级消费者

1.06×109

3×108

7.1×108

次级消费者

3.9× 107

1.9×106

2.18×107

据表可知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不经次级消费者的任何作用而直接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20世纪中期引种至今,武当蜜桔正逐渐成为湖北的一张名片。2018年由于早春高温天气提前,部分基地柑橘大实蝇虫害爆发,后引入其天敌赤眼蜂,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长期摸索中,橘农也汲取了其它对抗虫害的经验,如采用带有性引诱剂的粘板诱杀害虫,与柚子、蔬菜套种等。回答下列问题:
(1)性引诱剂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信息。采用柑橘与柚子、蔬菜套种及引入天敌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柑橘基地的抵抗力稳定性,原因是__________
(2)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有些地区也曾进行过武当蜜桔的原种引进,多以失败告终。这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
(3)如图是某蜜桔基地从2018年虫害出现到引入赤眼蜂较长一段时间后,柑橘大实蝇种群数量变化模式图。推测引入赤眼蜂最可能是__________(选填“B”、“C”、“D”、“E”)对应的时间。引入赤眼蜂后,柑橘大实蝇的环境容纳量大致对应图中的___________。(选填“K1”、“K2”、“K3”或“K4”)
   
(4)为探究橘林养鸡的效果,某养殖基地人员将橘林均分为4块,除对照外,剩下三块地鸡的养殖密度分别为50只/亩、100只/亩、150只/亩。统计每块地第2、3年柑橘植株的平均高度和盖度,结果如下表:

养殖密度

测量指标

对照

50只/亩

100只/亩

150只/亩

植株高度平均值(m)

第2年

2.07

2.45

2.08

1.83

第3年

2.09

2.64

2.17

2.01

盖度平均值(%)

第2年

60.83

68.34

64.33

50.17

第3年

61.50

71.21

61.55

49.40

注: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
从表中数据来看,橘林养鸡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选填“50”、“100”或“150”)只/亩时,对橘树生长促进效果最佳。橘林合理养鸡可以促进橘树生长,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答两点)
2024-03-14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七市州高三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6 .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入侵种一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和扩散能力,而且在入侵地缺乏天敌,因而其生长迅速,导致本地物种衰退甚至消失。三裂叶豚草是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某种锈菌对三裂叶豚草表现为专一性寄生,对三裂叶豚草具有控制效应。回答下列问题:
(1)三裂叶豚草在入侵地爆发时,在一定时间内,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往往近似呈“J”形。从环境因素考虑,其原因有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锈菌寄生在三裂叶豚草植株上,可使三裂叶豚草叶片出现锈斑。为了验证该锈菌对三裂叶豚草是专一性寄生,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方法:在健康的三裂叶豚草和多种其他植物的叶片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植物叶片是否出现锈斑。实验的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有效控制三裂叶豚草,科研人员开展了生物控制试验,样地中三裂叶豚草初始播种量一致,部分试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三裂叶豚草生物量(kg·m-2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A:三裂叶豚草

8.07

12.24

12.21

B:三裂叶豚草+锈菌

7.65

6.43

4.77

C:三裂叶豚草+广聚萤叶甲

8.10

12.43

12.78

D:三裂叶豚草+野艾蒿

4.89

4.02

3.12

注:野艾蒿—植物,锈菌—真菌,广聚萤叶甲—昆虫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除锈菌外,可用于控制三裂叶豚草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4)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在尚未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但入侵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是____________;在已经被三裂叶豚草入侵的区域,为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
7 . 2021年11月12号,一则关于武汉大面积出现恶性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消息,冲上来热搜,政府呼吁市民如果看到这种花一定要上报。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于北美,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现逐步蔓延全国,成为严重威胁生态平衡的外来物种。某市农林部门的科研人员曾经在某公路两旁,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和本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所得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植物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

10.4

9.2

8.2

6.8

5.5

B

3.0

2.1

1.2

0.6

0.2

C

0.3

0.5

0.9

1.5

2.4

D

3.2

2.0

0.4

0

0

E

3.5

2.8

1.7

1.3

0.7

(1)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一般为________,代表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是_________
(2)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数量分析,绘制增长曲线发现其呈类似____________增长,这属于构建____________模型。再过若干年将转变为________增长,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后与本地杂草的关系为________,导致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打破了生态平衡。
(4)为了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通常采用人工收割并使之自然腐烂的方法,收割的适宜时机应在________(填“开花前”或“开花后”)。上述处理方法改变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组成格局,同时加快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积聚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向___________
8 . 下图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以便为养鱼户提供恰当的指导。鱼鳞藻、脆杆藻为绿藻,是鱼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藻,其产生的毒素污染水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如何养好鱼,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由图分析可以得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_________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从生物的种间关系角度考虑,控制水体中藻类生长、繁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3)脆杆藻能够合成物质W从而有利于鱼类生长。某小组为探究氮营养缺乏对脆杆藻增殖及物质W累计的影响,将等量的脆杆藻分别接种在氮营养缺乏和氮营养正常的两瓶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温度和一定光强下培养。定时取样并检测细胞浓度和物质W的含量,结果如图。
   
①本实验的实验组为_________。从图甲可知,在氮营养正常培养液的瓶中,脆杆藻的种群增长曲线呈_________型。
②综合图甲和图乙的信息可知,在生产上,若要用少量的脆杆藻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W,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③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某人拟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氮营养缺乏程度对物质W积累的影响,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
(4)罗氏沼虾以绿藻、蓝藻等单细胞藻类为食物。科研小组又对该湖泊中的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是_________,从藻类到罗氏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藻类同化的能量

沼虾摄入藻类中的能量

沼虾粪便中的能量

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

沼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50.6

47.8

25.4

21.2

9 . 蝗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蝗灾爆发时,蝗虫聚集、迁飞、暴食等特征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少量蝗虫聚集后能释放信息素4VA,促使更多的蝗虫聚集,进而释放更多的信息素4VA。
回答下列问题。
(1)信息素4VA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信息。蝗虫通过释放信息素4VA聚集的过程属于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2)蝗灾爆发早期,其种群数量可呈现“J”形增长,其原因是_____。人们利用鸡、鸭捕食蝗虫能有效减轻蝗虫带来的危害,这种做法提高了蝗虫种群的_____从而控制其数量,这种防治方法属于_____
(3)羊草和针茅是两种常见的牧草。为了解草原植被类型与蝗虫爆发的关系,将相同数量的跳蝻(蝗虫幼虫)置于样地,统计跳蝻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发育历期指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所经历的时间),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_____更容易爆发蝗灾,判断依据是_____

(4)放牧强度也会影响蝗虫的生存情况。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的放牧强度与蝗虫生存情况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放牧强度为_____时最不容易爆发蝗灾,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推测另两种放牧强度下该草原易爆发蝗灾的原因是_____

放牧强度

无放牧

轻度放牧

重度放牧

植物生物量(g/m2

378.7

98.7

79.6

植物种类数

29

30

22

蝗虫密度(头/m2

1.33

0.95

1.89

蝗虫种类数

8

7

10

10 . 下表表示某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其中比值X=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时间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比值X

1.30

1.35

1.10

0.95

0.65

0.33

A.甲种群的数量从第3年开始逐新下降
B.乙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受自身密度制约
C.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甲是捕食者
D.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种间竞争关系,乙种群逐渐占据优势
2022-10-29更新 | 388次组卷 | 5卷引用:随堂练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2.1群落的结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