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9 道试题
1 . 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A.甲、丙、乙B.乙、甲、丙C.丙、甲、乙D.丙、乙、甲
2022-06-08更新 | 13025次组卷 | 40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州市第一中学高三5月考前热身训练生物试题
2 . 迁徙鸟类与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关联,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辽东半岛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通道中鸟类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迁徙鸟类对迁徙途中停歇、觅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_____
(2)每年春季,数量巨大的迁徙水鸟在辽宁滨海湿地停歇、觅食,形成“鸟浪”奇观。此时,该地生物群落体现出明显的_____变化。决定该地生物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_
(3)该地区迁徙水鸟还停歇、觅食于由自然滩涂改造形成的水田和养殖塘等人工环境,这说明保护迁徙的候鸟,并不意味禁止_____自然滩涂,适度的人类生产活动会_____(填“提高”或“降低”)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在鸟类迁徙通道的觅食地,影响各种鸟类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生物因素是湿地中的_____
(5)为稳定发挥辽宁滨海湿地在鸟类迁徙过程中重要节点的作用,应采取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措施,对该区域湿地进行全面的保护。
3 . 二化螟以水稻茎秆纤维为食,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二者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害虫,在水稻上寄生后导致水稻产生的防御性挥发物发生变化,“气味”有所不同。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得到了稻螟赤眼蜂被吸引至A、B两侧不同“气味”的水稻的百分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褐飞虱和二化螟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种间竞争并不激烈
B.褐飞虱的存在降低了二化螟虫卵被稻螟赤眼蜂寄生的风险
C.该实验说明了“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D.稻螟赤眼蜂与二化螟之间是寄生关系,对彼此而言互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2023-02-12更新 | 3058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
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021-06-11更新 | 8383次组卷 | 46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泗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
B.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
C.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
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
2021-01-09更新 | 8341次组卷 | 4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若某林区的红松果实、某种小型鼠(以红松果实为食)和革蜱的数量变化具有如图所示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林区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脑炎。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③和①不能明显体现捕食关系,推测是小型鼠繁殖能力强所致
B.通过曲线②与③的关系推断小型鼠与革蜱不是互利共生关系
C.曲线③在K值上下波动,影响K值的主要因素是小型鼠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D.林区居民森林脑炎发病率会呈现与曲线②相似的波动特征
2022-07-16更新 | 4934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上犹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7 . 20世纪末,野生熊猫分布在秦岭、岷山和小相岭等6大山系。全国已建立熊猫自然保护区40余个,野生熊猫栖息地面积大幅增长。在秦岭,栖息地已被分割成5个主要活动区域;在岷山,熊猫被分割成10多个小种群;小相岭山系熊猫栖息地最为破碎,各隔离种群熊猫数量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熊猫的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
B.增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C.隔离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熊猫小种群内会产生近亲繁殖
D.在不同活动区域的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提高熊猫的种群数
2021-10-09更新 | 5869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8 . 下图1示太湖中部分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下图2为科研团队对太湖蓝藻水华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得到的结果。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食浮游生物鱼类处于第二、三营养级
B.结合图2分析,可在12-2月清除底泥、3-4月在上覆水位置打捞蓝藻以防治水华
C.夏季蓝藻水华最易发生,影响太湖藻类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条件等
D.若食浮游生物鱼类的食物由60%浮游动物、40%浮游藻类组成,要收获100kJ的食浮游生物鱼类,至少需要1700kJ的浮游藻类
9 . 下图为科研人员建构的保护区内的某猎物-捕食者模型,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猎物和捕食者之间的捕食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形成的
B.该模型中最可能代表猎物、捕食者的种群K值的是N3和P3
C.该模型能解释猎物、捕食者种群数量均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
D.该模型能反映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10 .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包含4个营养级,但缺少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非常关键,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若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乙的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增加
D.图中丁和丙、戊和丁之间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