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某研究小组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得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1:同时在对某淡水养殖湖泊研究后,绘制了该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如图2和碳循环过程如图3。图3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1中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的时间点是____,时间点f时,种群数量是否为0?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
(2)在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兴趣小组成员将稀释100倍的酵母菌培养液摇匀后从中吸取少量菌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若实验者计数了25个中方格中的6个,共有44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色的有4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密度为____个/mL。
(3)图2中底栖动物和虾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调查发现青鱼、乌鱼的种群数量较少,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在养殖湖泊中搭配水草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水草是否可以净化水质、水草是否适应水生环境和当地气候条件,水草之间的种间关系等,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
(4)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图3中,碳元素以CO2形式传递的过程有____(填数字序号)。
(6)若将图3修改为该淡水养殖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需要将A的含义改为“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增加光和____的能量输入,删除图中的过程____(填数字序号)。
2024-03-29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2 . 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如图1中的甲曲线所示,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 法。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至少说出两种原因)。
(2)若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总体积为0.1mm3某同学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后进行观察计数。如果观察到5个中方格共80个小格内共有酵母菌48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约有酵母菌_____个。若将压在中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全部计数,则估算出的酵母菌数量偏_____(大/小)。
(3)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_____曲线的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__(填“>”“<”或“=”)t2时的数量。
3 .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采用了下图1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mm×0.1mm,计数室为16中格   小格型)进行计数,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绘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如下图2所示。图2中在a点对应的时间,将培养液稀释了100倍,经过一系列操作,检测四角上中方格的酵母菌数量分别为22、26、24、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统计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先滴加一滴稀释后的培养液于玻片中央,再从一侧缓缓盖上盖玻片,避免气泡产生
C.此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密度约为:8×108个/mL
D.图2中a点酵母菌种群增长率最大,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4 . 酵母菌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一种实验材料,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实验结果如下表。图甲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图乙表示根据每天统计的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其λ值(λ=当天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天种群个体数量)并绘制的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液/mL

温度/℃

A

10

0. 1

28

B

10

0. 1

5

C

10

0. 1

28

(1)该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对酵母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
(2)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t1时两批次培养的种群增长速率、种内斗争的强度以及t2时两批次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剩余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B”“A<B”或“A=B”)
(4)图乙中__________(填字母)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K值的含义是_______,某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维持K值的条件______
(2)若图中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请分析a点表示的外界因素有_____。若图中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填“K1”“K2”或“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用图中标号Ⅰ、Ⅱ、Ⅲ表示)。
(3)在实验室条件下细菌的繁殖呈J型增长。请分析种群在呈指数增长时_______(增长率/增长速率)是恒定不变的。
(4)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图3表示藻细胞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藻细胞有___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________个。
6 .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如下图的4种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实验过程中出现细菌污染,则可能导致得到图甲曲线
B.若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增加通氧量,则可能得到图乙曲线
C.若持续增加培养液,则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丁曲线所示
D.若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基因突变产生的新菌株能利用原酵母菌产生的代谢废物,则可得到图丙曲线
7 . 某校学生开展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如图结果,图1是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是将某阶段的培养液稀释1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实验结果来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图1中a点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内斗争最激烈
C.计数时先加培养液待酵母菌细胞沉降后再盖盖玻片
D.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1.92×107个/mL
8 . 如图1是某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为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1中的K/2对应图2中的A点
B.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一定呈现类似“J”形曲线的增长
C.若想持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选择图2中AB点之间进行捕捞
D.将一定量的酵母菌接种在5mL培养液中,酵母菌最终会呈现图2中的C点增长速率
9 . 在其他培养条件相同时,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通常采用____法,分析曲线d,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____
(2)随着培养液更换频率的上升,酵母菌的种群数量______(填“会”或“不会”)呈“J”形增长,从生物因素考虑,原因是______

(3)酵母菌广泛用于食品工业,通过发酵工程生产人们所需的食品。进行发酵工程菌种选育时要对酵母菌进行纯培养,纯培养的灭菌步骤通常使用_______(填仪器名称)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2023-07-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5月统一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10 . 某同学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细胞分散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若计数板1个大方格中有16个中方格,4个中方格中酵母菌总数为55个,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2.2×106
B.若实验中多次出现图2中c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样液未充分摇匀或稀释倍数不够所致
C.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计数室的高度为0.1mm
D.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可用台盼蓝染液增加计数结果的有效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