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5 道试题
1 . 对虾工厂化养殖是以“水泥池+温室大棚”为核心特征的养殖模式,浮游动物既可作为优质饵料,又可作为消费者调控浮游微藻和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图甲是虾池中浮游动物和浮游微藻密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虾池中对虾的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虾池中对虾、浮游动物、微生物和浮游微藻等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该生命系统层次中的物种数目称为____。对虾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群落中的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物种的生态位是指____
(2)由图甲可以判断浮游动物和浮游微藻的种间关系是____。对虾养殖池中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越高,则虾池水环境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越复杂和稳定,演替速度相对____。(填“较快”或“较慢”)
(3)由图乙可知,在种群密度为____(填图中字母)时捕捞对虾易得到最大日获量。
(4)“养虾先养水”,养水就是养护藻相(水体中总藻类的种类与比例情况)。良好的藻相可以为对虾直接或间接提供天然活饵料,还可以提供____
2024-02-13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2 . 过度捕捞导致某地沙丁鱼捕捞量严重下降,实行禁捕后沙丁鱼和海蜇等种群数量有所增加,群落丰富度有所提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度捕捞导致沙丁鱼种群数量远低于K/2
B.禁捕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
C.禁捕期间,当地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D.调查种群丰富度可以采用样方法,取平均值
2024-02-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3 . 生物量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实际存在的有机物质(包括生物体内所存的食物)的鲜重或干总量。如图表示某森林被大火烧毁后的恢复过程中相关生物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面积越大,生物量越大
B.乔木是群落演替各阶段的优势种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在增加
D.该区域内所有的乔木构成一个种群
2024-02-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生物试题
4 . 研究人员对某块废弃耕地展开研究,调查了最近25年来植物类群和一些昆虫及小型动物的数量变化,并根据甲、乙两种动物种群数量变化分别绘制如图1、2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个。图2中乙动物在1~10年间种群数量______(填“增加”“下降”或“不变”),出现第10~20年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一点),在第20年乙动物种群的出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
(2)废弃耕地发生的演替为______,判断依据为______。群落演替的实质是______
5 . 下图为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出现图中的“J”形增长趋势,出现该增长趋势的前提条件是____。种群的“J”形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代表的含义是____
(2)图中①表示____。图中的⑤表示____,图中的方法⑦为____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降低了种群密度,这种防治方法属于____(填“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
(4)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形,且种群数量为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就构成了群落。近5万年来,某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逐渐被灌木丛取代,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____的过程叫群落的演替,该演替的类型属于____;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木丛出现了荒漠化,这个事实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
2024-02-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生物试题
6 .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某地区为贯彻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推行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的措施,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某山区由昔日的不毛之地变为了现在的林木丛生。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演替属于_____(填“初生演替”或“次生演替”), 判断的依据是_____
(2)人类活动参与的群落演替,改变了自然群落演替的_____,若最终演替出森林,可推断此地的气候条件为_____
(3)人类活动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将某个新物种引入到某一群落中。试想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对群落演替有何影响?_____
(4)调查发现演替后的群落与附近另一个群落的交错区,某种树木受卷叶蛾幼虫的危害症状很轻。为研究该植物抵抗卷叶蛾幼虫虫害的机制,研究人员用异丁原醇溶剂分别提取了该植物的挥发物质A和易被卷叶蛾幼虫危害的树木的挥发物质 B.随机选取300只赤眼蜂(赤眼蜂是卷叶蛾幼虫的天敌)平均分组,进行相关实验。请用表格形式表达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_____
组编号并控制自变量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计吸收赤眼蜂的数量

该实验对照组所选用的物质为_____
2024-02-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7 . 我国著名思想家孟子的言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境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园囿、污池、沛泽(丰沛的沼泽)多而禽兽至”说明多样的生态系统可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说明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
C.“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说明保留小鱼小鳖,可使鱼鳖的年龄结构保持为增长型
D.“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有很重要的影响
2024-02-0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
A.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
B.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C.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
D.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9 . 自20世纪60年代起,对长江中游某湖泊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水面积缩减近50%。对该湖泊多种生物的调查表明,水生植物、鱼类的物种丰富度下降,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生物类群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
水生植物种类92种68种
占优势的物种菱、竹叶眼子菜、苦草、黑藻微齿眼子菜、菰、金鱼藻、黑藻
鱼类种类74种54种
占优势的物种鲤鱼、鲫鱼、鳊鱼鲫鱼、黄颡鱼、红鳍鲌
A.去除人类活动,该群落一般会朝着人类活动出现之后的状态进行演替
B.人类活动使该湖泊群落演替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结构简单的方向进行
C.人类活动只影响了该群落演替的方向,并没有影响该群落演替的速度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会超过群落外界环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0 . 高原鼢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挖洞时会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上,使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图1中CK、AB、CD表示土丘密度不同的5个区域(其他条件相同),图2表示演替至第6年时各区域的植物生物量和植物丰富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裸露土丘的恢复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B.由实验结果可推测草甸中高原鼢鼠的数量越多,土丘恢复后植物丰富度就越高
C.彻底消灭高原鼢鼠不利于提高草甸的植物生物量
D.高原鼢鼠的造丘行为使草甸不同区域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种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