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食物链和食物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水稻矮缩病毒(RDV)可借助叶蝉侵染水稻。研究者对三种生物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研究。
(1)RDV与水稻种间关系是____;叶蝉通过取食水稻获得水稻同化的____,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____
(2)利用携带RDV的叶蝉(带毒叶蝉)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带毒水稻作为实验组;用____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对照组水稻。将15头饥饿处理的叶蝉接入图1装置两株水稻的中心点,统计水稻上的叶蝉数量,结果如图2。

图2体现出不带毒、带毒叶蝉对水稻的取食偏好分别是____
(3)研究发现,RDV感染使水稻释放两种挥发性物质E和H。将叶蝉置于图3a所示的四臂嗅觉仪的中心,其中一臂连接气味源,统计一段时间内叶蝉在四个区域停留的时间,如图3b、c。

①据图3b、c分析E、H对叶蝉的作用____
②现有无法合成E的突变体甲,无法合成H的突变体乙。利用图1装置设计实验验证“RDV通过诱导水稻产生挥发性物质影响叶蝉的取食偏好”。

组别

左侧水稻

右侧水稻

不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1

野生型

突变体甲

a

a

2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甲



3

野生型

突变体乙

a

a

4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乙



请依据图3结果,预期本实验结果____(选择字母填于表内)。
a.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与右侧水稻的基本相同
b.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多于右侧水稻
c.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少于右侧水稻
(4)进一步研究发现,病毒会影响叶蝉嗅觉相关基因的表达。RDV对水稻和叶蝉的影响有利于RDV在水稻间____和繁殖,这是____的结果。
2 . 下图为我国长江口某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局部关系示意图,据图可知(       
A.“营养盐→藻类→大型底栖动物→水生脊椎动物”是捕食食物链
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藻类和湿地植物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能量通过细菌分解后流向湿地植物
D.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只能单向传递不存在循环
2024-02-2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学习以下材料,请回答问题。
永定河晓月湖生态景观修复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晓月湖位于永定河干流,是卢沟桥河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的所在地,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映水中,更显明媚皎洁故将此河道命名为“晓月湖”。但20世纪80年代后,永定河面临流域内水量减少、水质变差、河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生态学家目前正通过多项措施恢复其当年的景观。
晓月湖的绿化坚持“黄土不露天”的原则,大量种植了一、二年生草花植物,为当地条件的改善奠定基础。同时根据河道不同的生态环境,对河道至河岸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植被配置(图1所示)。形成错落有致、交相辉映的水景,留出足够的水面空间形成简洁的水体。

为了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晓月湖引入了各种有益的动植物,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湖水中主要种植了芦苇、芦竹、菖蒲、水葱、荷花等水生植物,其发达的根系与水体接触面积大,形成过滤层,将水体中的有机碎屑沉降下来。水生植物群落为微生物和微型生物提供了附着基质和栖息场所,这些生物能加速被截流在根系周围的有机碎屑的分解。水生植物生长可吸收水中氮、磷等元素从而净化水质,同时植被生长能够分泌抑藻物质,抑制蓝藻等的繁殖,防止水华产生。
水生动物可通过吞食微生物和有机残屑,消减水中营养物质来净化水体。生态修护中需要根据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科学设计水生动物的放养模式,促使各种群生物量和生物密度达到平衡状态。根据河湖治理经验,放养水生动物主要为鱼类(如鲢鱼、鳙鱼、鲤鱼等)及软体动物(如田螺等)。鲢鱼、鳙鱼以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为食;鲤鱼为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水生植物、其他鱼类的幼鱼、田螺等为食;田螺主要以水生植物等为食。从晓月湖开始生物修复至今,再未发生水生植物过大规模水华现象。随着永定河晓月湖生态景观的恢复,曾经消失的燕京八大景之一“卢沟晓月”又重现展现在世人面前。晓月湖这一有水有绿、生态良好的北京西南生态屏障,进一步提高了永定河的生态服务价值。
(1)在晓月湖的修复过程中,其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_____。据文中信息,能够恢复“卢沟晓月”这一景观的关键环境因素是_____
(2)图中河道至河岸植被的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简要说明图中不同地段栽种不同植物的原因(举两例即可)_____
(3)在该食物网中,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文中多种水生动植物的存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

(4)根据文中信息,归纳水生植物能够净化水质的原因_____(写出2点)。
2024-01-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
4 . 某地响应国家城镇建设的号召,从外地引进了某种植物,该种植物花期长,适应能力也较强。该种植物可能将会使该地区(       
①遗传多样性增加②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③物种多样性增加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A.①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亚热带森林拥有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是昆虫重要的栖息环境之一。为研究昆虫多样性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我国科学家在某亚热带森林中选择若干大小相同的样地,分别种植1、2、4、8、16和24种当地植物,形成不同植物多样性梯度的生态系统,并对样地中的生物进行观察统计,研究其变化规律。
(1)研究人员种植的植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
(2)亚热带森林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无机环境中的碳,再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碳排放到无机环境中,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
(3)为研究植物多样性对不同营养级昆虫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者将昆虫分为植食性昆虫和植食性昆虫的天敌昆虫(捕食性天敌昆虫和拟寄生天敌昆虫),并对各实验样地中昆虫的种类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
①在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植食性昆虫位于第___________营养级。
②图1结果表明:植物多样性对所有昆虫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均表现出促进作用。请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天敌昆虫多样性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
   
(4)在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中,科学家提出“上行控制”和“下行控制”两种模型:上行控制指较低营养级的种群密度、生物量等决定较高营养级的种群结构。下行控制指较低营养级生物的种群密度、生物量等受较高营养级生物的控制。
科学家对统计的数据分析、处理,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单独评估不同昆虫类群对植物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产生有机物的总量)的作用,结果如图2。结合图2分析,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昆虫类群与植物初级生产力的调控关系支持哪一种模型?说明理由______
6 . 为研究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实验。
(1)滨蟹在海岸潮间带中是玉黍螺的捕食者,玉黍螺取食墨角藻(一种海藻)。滨蟹和玉黍螺均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它们构成的食物链是生态系统______功能实现的渠道。
(2)科研人员制作了四个培养箱(水流可通过),每个培养箱内放置两块平板,平板上长有墨角藻供玉黍螺取食。四个培养箱分别如下图进行处理,若干天后计数并统计平板上墨角藻的存留率。

①本实验中d组的作用是排除_______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②本实验用带孔不透明的隔板隔开滨蟹和玉黍螺,防止滨蟹直接捕食玉黍螺,但滨蟹传递的_______信息能对玉黍螺取食墨角藻产生影响。
(3)上述实验统计得到的墨角藻存留率如图2.

依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7 . 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如果将某种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某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引入后该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多样性
B.引入后可能会使某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反转
C.引入后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
D.引入后可能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8 . 下图为我国长江口某湿地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藻类和湿地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B.溶解性/碎屑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细菌分解后流入了湿地植物
C.营养盐→藻类→小型节肢动物→水生脊椎动物是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食物链
D.大型底栖动物与原生动物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2023-01-07更新 | 30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9 . 高原鼠兔和鼢鼠是我国甘南草原上的优势鼠种,二者均为植食性动物,有共同的天敌。在野外收集天敌动物的粪便进行调查,结果如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天敌

在天敌动物的食物中出现的频度(%)

高原鼠兔

鼢鼠

赤狐

100

87

艾虎

96

73

香鼬

100

0

A.鼢鼠在该生态系统食物网处于第二营养级
B.赤狐、艾虎和香鼬之间存在生态位的重叠
C.艾虎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D.香鼬的种群数量不受鼢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10 . 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植食性昆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杂草和水稻都是生产者
B.鸭与植食性昆虫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和捕食
C.鸭控制植食性昆虫可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D.鸭粪作肥料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