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食物链和食物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1 . 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

调查结果

2007年(养殖前)

2010年(养殖后)

水生高等植物

物种数

13

5

生物量(湿重kg/ 1000m2 )

560

20

浮游藻类

物种数

11

20

生物量(干重g/m3)

2

10

鱼类

物种数

15

8

生物量(湿重kg/ 1000m2 )

30

750

虾、贝等小型动物

物种数

25

8

生物量(湿重kg/ 1000m2 )

55

13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__明显减小,从结构上分析,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022-01-1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1 群落的结构(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 . 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

调查结果

2007年(养殖前)

2010年(养殖后)

水生高等植物

物种数

13

5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560

20

游藻类

物种数

11

20

生物量(干重g/m3

2

10

鱼类

物种数

15

8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30

750

虾、贝等小型动物

物种数

25

8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55

13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__,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__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022-01-08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人员以某区域内四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砂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

13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一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宽度为400m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A.该区域内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相同,其生态位不完全相同
B.由表中数据可知绿头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可以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C.四种水鸟占据的生态位不同是群落中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不同物种通过减少生态位重叠来减少竞争以利于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4 . 在连续多年过度放牧干扰下,某草原以羊草、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场发生退化,冷蒿种群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冷蒿草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中的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间存在_________关系,植物的“气味”提供可采食的信息属于_________信息。
(2)有研究表明冷蒿可向环境释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影响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研究者利用不同浓度的冷蒿茎叶浸水提取液处理3种伴生植物幼苗,实验结果见图1。据图分析,冷蒿释放的化感物质对羊草和克氏针茅幼苗根生长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
(3)绵羊喜食糙隐子草、羊草、冷蒿、克氏针茅,但在持续过度放牧干扰下,克氏针茅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被冷蒿替代,糙隐子草成为冷蒿的主要伴生物种。综合上述研究,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冷蒿通过无性繁殖抵抗放牧干扰,通过_________抑制克氏针茅幼苗的生长,挤占原优势物种的生存空间;同时对糙隐子草具有_________的作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冷蒿草原上较好生长。
(4)图2为典型草场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下表为食物链“草→鼠→鹰”中各种群一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7kJ·a-1)。

种群

同化的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69.5

7.0

19.0

45.5

19.0

9.0

1.0

4.5

3.5

1.0

2.5

微量不计

①图2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
②据表分析,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_________kJ·a-1,能量从鼠到鹰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草型清水湖泊和藻型浊水潮泊是潮泊演替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水草和藻类分别是这两个阶段的主要生产者,二者此消数长,相互抑制。下表表示某地区的几种不同类型的水生生态类型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类型

NHN

生物多样性指数

主要特征

草型区

0.34

0.53

受人类活动影响少,水质较好,水生植物丰富

过渡区

0.43

0.86

受外源污染少、水生植物丰富,水质较差

鼎盛区

0.85

0.29

污染严重、营养盐提高、水生植物种类单一

(1)据表分析,与草型区相比,藻型区的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其生物组分有关,生物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的原因在于______
(2)从湖心区到近岸区,湖泊不同区域生长着的植物类型不完全相同,不同的植物分布在不同的水层,这分别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植物的分层可以决定动物的分层,其原因是植物能为动物提供____________
(3)根据表格推测,大量排放NHN等无机盐会______(填“促进”或“阻止”)湖泊由草型清水湖泊演替为藻型浊水湖泊,试阐述其原因:_______________
6 . 我国某大型水库因水体富营养化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分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 ,其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表:

类别

青鱼

鲢鱼

鳙鱼

鲤鱼

食性(食物)

螺蛳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杂食

据表分析,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3)为确定某鱼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该鱼的上个营养级现有的生物量,同时为保证该鱼的成活率,应捕杀该鱼的_________
(4)写出以鳙鱼为次级消费者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5)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
(6)为了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具体措施____________
7 . 为了了解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某生物小组调查并统计了其中多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如下表所示(表中“+”表示构成食物关系)表中甲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请回答下列问题:

+

+

+

+

+

+

+

+

+


(1)表中未列出的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包含_______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处营养级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与丙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庚为外来物种,当其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如下图甲所示,已知庚的环境容纳量为K,请在图乙中画出庚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要求标出t1、t2对应的数值。

_______________
8 . 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mg汞或者0.1mg的杀虫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消化道内食物组成每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某种杀虫剂
A鱼(甲)鱼(乙)7896
B河蚌水蚤、小球藻2557
C小球藻-35
D鱼(乙)水蚤1031
E水蚤小球藻515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________,河蚌(B)和水蚤(E)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
(3)如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CO2的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丙为________

(4)分析题表,你认为这一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这一问题,你将提出什么样的保护或改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美国的生态学家奥德姆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能量流动的调查,表中数据调查是结果。表中的①~④分别表示生产者或不同营养级的消费者,⑤为分解者。表中NP = GP-R。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生物部分

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GP)

生物体贮存的能量(NP)

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R)

15.91

2.68

13.23

871.27

369.69

501.58

0.88

0.34

0.54

141.20

62.07

79.13

211.85

19.26

192.59


A.表中的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共有5个营养级
B.能量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最高,约为 11.27%
C.能量R是指各营养级的生物通过细胞呼吸所消耗的那部分能量
D.生物部分①粪便中所含的能量,不是其GP的一部分,而是其上一营养级GP的一部分
2023-05-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3.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单向递减流动课时作业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10 .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表中是食物链A→B→C中,各种群一年内能量(单位:百万千焦每平方米年)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统计数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

输入的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A



65.5

3.0

15.0

41.5

B

15.0

5


0.5


2.5

c

2

0.6

1.4

微量(不计)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生态系统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____
(2)图中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第____营养级。此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两种成分。
(3)由表可知,输入到种群A的总能量为____百万千焦每平方米年,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____百万千焦每平方米年,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保留一位小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