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食物链和食物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88 道试题
1 . 彩叶林生态系统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具有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而且具有显著的景观美学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彩叶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是研究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
B.彩叶林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正反馈调节
C.彩叶林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始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D.植物体内的能量经捕食、寄生、腐生等途径可被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利用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二中高三模拟演练生物试题
2 . 通过几十年的植树造林,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落地,原本没有植被覆盖的科尔沁沙地的生态系统日臻完备,建立了由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组成的自然界“三物循环”生态模式。研究人员发现科尔沁沙地新物种、新记录种的数量将有望刷新,这充分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变化和沙地生境的独特魅力。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一项有利于沙地生态良性发展的措施:_________
(2)经重建后的科尔沁沙地以其丰富的植被类型吸引了大量的昆虫和鸟类在此栖息繁殖,体现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是_________
(3)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变化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请根据题意写出原因_________
(4)经过治理,如今的科尔沁沙地在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国人旅游的胜地,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5)随着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的改善,生物多样性也在逐渐增加,出现了很多之前不存在的生物,也成功建立了更加完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科研人员统计调查到科尔沁沙地的部分生物,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

①图中的生物构成了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处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
②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这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
昨日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3 .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捕食会产生影响,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温室模拟地球气候变暖,以大、小两种蜘蛛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捕食者的捕食发生了相关变化。
(1)蜘蛛是一种肉食性节肢动物,它与杂食性、植食性昆虫以及植物通过捕食关系形成______,成为生态系统行使主要功能的途径。
(2)实验在两个温室中进行,其中一个温度适宜且恒定,另一个温度较高以模拟气候变暖,每个温室中有大、小两个不同物种的蜘蛛及其猎物。其中,大型昆虫多为肉食性,小型昆虫多取食禾本科植物,中型昆虫多为杂食性。研究人员统计了不同年份相关数据,结果如图1及图2.

①据图1可知,变暖导致大、小蜘蛛所结蛛网网孔尺寸的变化分别为______
②结合图2结果,推测高温环境下,______,因而大蜘蛛蛛网网孔大小发生相应变化,以获得足够的猎物。
③蛛网网孔越大,结网吐丝量越低。小蜘蛛的蛛网网孔大小随环境变暖所发生的变化,与高温下温室内生物群落的多种因素有关。综合上述信息,结合猎物的变化,对此进行合理解释:环境温度变暖,禾本科植物占优势,________,减少结网捕食的能量代价,利于生存;另一方面,中型昆虫营养丰富,口感更佳,也获得了小蜘蛛的偏爱。
(3)据文中信息,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造成的影响可能有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植食性昆虫数量改变
b、大型昆虫具生存优势
c、昆虫等节肢动物种类、数量及分布均不变化
d、捕食者食物的种类及比例发生变化
e、大、小蜘蛛的生态位重叠加剧
昨日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4 . 红海滩风景区以湿地资源为依托,以芦苇荡为背景,加上碧波浩渺的苇海,数以万计的水鸟和一望无际的浅海滩涂,还有许多火红的碱蓬草,是一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纯绿色生态旅游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红海滩风景区的各种生物以及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红海滩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B.流入红海滩风景区的总能量等于该地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信息传递只能发生在生物之间,因为无机环境不会对信息作出反应
D.若人工干预使景区发生群落代替的现象,则该现象属于次生演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水稻矮缩病毒(RDV)可借助叶蝉侵染水稻。研究者对三种生物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研究。
(1)RDV与水稻种间关系是____;叶蝉通过取食水稻获得水稻同化的____,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____
(2)利用携带RDV的叶蝉(带毒叶蝉)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带毒水稻作为实验组;用____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对照组水稻。将15头饥饿处理的叶蝉接入图1装置两株水稻的中心点,统计水稻上的叶蝉数量,结果如图2。

图2体现出不带毒、带毒叶蝉对水稻的取食偏好分别是____
(3)研究发现,RDV感染使水稻释放两种挥发性物质E和H。将叶蝉置于图3a所示的四臂嗅觉仪的中心,其中一臂连接气味源,统计一段时间内叶蝉在四个区域停留的时间,如图3b、c。

①据图3b、c分析E、H对叶蝉的作用____
②现有无法合成E的突变体甲,无法合成H的突变体乙。利用图1装置设计实验验证“RDV通过诱导水稻产生挥发性物质影响叶蝉的取食偏好”。

组别

左侧水稻

右侧水稻

不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1

野生型

突变体甲

a

a

2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甲



3

野生型

突变体乙

a

a

4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乙



请依据图3结果,预期本实验结果____(选择字母填于表内)。
a.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与右侧水稻的基本相同
b.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多于右侧水稻
c.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少于右侧水稻
(4)进一步研究发现,病毒会影响叶蝉嗅觉相关基因的表达。RDV对水稻和叶蝉的影响有利于RDV在水稻间____和繁殖,这是____的结果。
7日内更新 | 2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6 . 近年来,某地区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一块弃耕多年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类生物。生态学家对其能量情况进行了短期调查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10⁵J)。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摄入量同化量(或固定量)呼吸量
2450(固定太阳能)1500
306200117
21512076
755035
戊(分解者)568
(1)写出该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____________
(2)该弃耕农田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在该农田的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原因是____________
(3)预计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在短期内将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考试(三)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生物
7 . 下表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6kJ/a),a、b、c三个种群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种群

同化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未被利用的能量

a

727

69

470

b

36

6

4

c

246

100

13

51

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B.a、b、c三个种群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a→c→b
C.a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7.85×108kJ/a
D.能量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5.27%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8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其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对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下图方框中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字母表示各营养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
B.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E占有5个营养级
C.能量在图示各营养级间只能单向流动,不可逆转
D.正反馈调节可使偏离置位点的生态系统恢复稳定
2024-05-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沧州八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9 . 滨螺是潮间带常见的软体动物,以多种藻类为食,尤其喜食浒苔。科研人员对潮间带中滨螺的种群密度与藻类种类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滨螺位于第二营养级
B.藻类种类下降是滨螺过度捕食的结果
C.藻类多样性的增加与滨螺捕食无关
D.浒苔可能是潮间带的优势种
2024-05-07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顺义高三一模生物(第二次统练)
10 .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乙和丙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
B.能量在丁和戊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C.若戊增重1 kg,至少消耗甲约 25 kg
D.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浓度是一种生物富集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