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食物链和食物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

调查结果

2007年(养殖前)2010年(养殖后)
水生高等植物物种数135
生物量(湿重kg/1000m2)56020
浮游藻类物种数1120
生物量(干重g/m2)210
鱼类物种数158
生物量(湿重kg/1000m2)30750
虾、贝等
小型动物
物种数258
生物量(湿重kg/1000m2)5513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____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4)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019-01-30更新 | 14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
能量3.5612.810.300.48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2019-01-30更新 | 5528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新课标2卷)
3 . 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为研究环境激素H对小鼠产生精子数的影响,用玉米油和环境激素H分别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雄性小鼠(每千克体重注射12.5mL,每天1次,连续21天,n=20)。实验结束后,对每只小鼠产生的精子计数。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对照组实验组
12
注射物玉米油H(浓度100mg/L)H(浓度200mg/L)
精子数均值(×107个)7.135.094.35

请分析并回答:
(1)表中数据显示,环境激素H浓度增高,小鼠生成精子数______
(2)小鼠脑中的_____调节_____释放的相关激素能刺激睾丸分泌雄素和少量雌激素,并生成精子。精子是由睾丸中_____细胞(2n)经____发育来的。
(3)正常雄鼠体内性激素浓度偏高会抑制脑中相关激素的释放,该调节方式称为__
(4)有的环境激素可造成精子染色体缺失,这是精子DNA分子发生________和DNA片段_____所致。
(5)环境激素可沿着_____传递进入人体,被靶_____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
2016-11-18更新 | 6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4 . 天鹅洲长江故道现为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是可人为调控的半封闭水域,丰水期能通过闸口将长江干流江水引入。2017年,评估认为该水域最多可保障89头长江江豚健康、稳定地生存。当年该水域开始禁渔。2019-2021年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及各类型鱼类的生物量调查结果如图、表所示。2021年该水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01头,但其平均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调查时间生物量(kg·hm-2
小型鱼类大中型鱼类
2019年30.430.8
2020 年22.847.9
2021年5.8547.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中分层分布的各种水生生物形成一定的___结构。鲢、鳙等大中型鱼类与短颌鲚等小型鱼类利用相同的食物资源,存在___重叠,表现为___关系。蒙古鲌等大中型鱼类通过___使小型鱼类生物量降低,导致长江江豚食物资源减少。
(2)在此生态系统中,长江江豚占据___个营养级,其能量根本上来自于该食物网中的___
(3)为实现对长江江豚的良好保护,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据表分析,从该水域适度去除___,使能量更多流向长江江豚;其二,在丰水期打开闸口,使长江江豚饵料鱼类从干流___天鹅洲长江故道,增加长江江豚食物资源。以上措施可提高该水域对长江江豚的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取样深度(cm)农业模式生物组分(类)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
0-10常规农业151.06
有机农业191.23
无公害农业171.10
10-20常规农业131.00
有机农业181.11
无公害农业161.07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 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020-07-11更新 | 9841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
6 . 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2019-06-09更新 | 6428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9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7 . I.左下图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右下图),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能力。
II.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4.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 _______________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 _____________提供原材料。
5.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__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F自交所得F中有 _________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6.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自交,减数分裂中Ⅰ与Ⅰ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 ___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_________条染色体。
7.让(2)中F与(3)中F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16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四川生物高考真题
8 . 2021年,栖居在我国西双版纳的一群亚洲象有过一段北迁的历程。时隔一年多的2022年12月,又有一群亚洲象开启了新的旅程,沿途穿越了森林及农田等一系列生态系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通常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供养着众多的__________和分解者。亚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既从植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__________的传播。亚洲象在食草的食物链中位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2)亚洲象经过一片玉米地,采食了部分玉米,对该农田群落结构而言,最易改变的是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对该玉米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降低了__________多样性。这块经亚洲象采食的玉米地,若退耕后自然演替成森林群落,这种群落演替类型称为__________演替。
(3)与森林相比,玉米地的抗干扰能力弱、维护系统稳定的能力差,下列各项中属于其原因的是哪几项?__________
A.物种丰富度低B.结构简单C.功能薄弱D.气候多变
(4)亚洲象常年的栖息地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凋落物多,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是:在雨林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__________
9 . 海南坡鹿是海南特有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曾濒临灭绝。经过多年的严格保护,海南坡鹿的种群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恢复。回答下列问题。
(1)海南坡鹿是植食性动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第____________营养级,坡鹿同化的能量主要通过____________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雄鹿常通过吼叫、嗅闻等方式获得繁殖机会,其中嗅闻利用的信息种类属于____________
(3)为严格保护海南坡鹿,有效增加种群数量,保护区将300公顷土地加上围栏作为坡鹿驯化区。若该围栏内最多可容纳426只坡鹿,则最好将围栏内坡鹿数量维持在____________只左右,超出该数量的坡鹿可进行易地保护。将围栏内的坡鹿维持在该数量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4)海南坡鹿的主要食物包括林下的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保护区人员通过选择性砍伐林中的一些高大植株可增加坡鹿的食物资源,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
2021-11-29更新 | 5336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海南生物高考真题
10 . 玉米是我国广泛栽培的禾本科农作物,其生长过程常伴生多种杂草(其中有些是禾本科植物),杂草与玉米竞争水、肥和生长空间。回答下列问题:
(1)从种群分布型的角度考虑,栽培玉米时应遵循____________、合理密植的原则,使每个个体能得到充分的太阳光照。栽培的玉米个体生长基本同步,种群存活曲线更接近____________
(2)某个以玉米为主要农作物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有两条食物链:①玉米→野猪→豺;②玉米→玉米蝗→乌鸫→蝮蛇→鹰。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由于能量___________的不同导致两条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不同。食物链乃至食物网能否形成取决于哪一项?___________。(A.可利用太阳能        B.初级消费者可同化的能量        C.总初级生产量        D.净初级生产量)

(3)玉米栽培过程需除草,常用除草方法有物理除草、化学除草和生物除草等。实际操作时,幼苗期一般不优先采用生物除草,其理由是抑(食)草生物不能___________。当玉米植株长到足够高时,很多杂草因___________被淘汰。
(4)玉米秸秆自然分解,所含的能量最终流向大气圈,我们可以改变能量流动___________获得人类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如生产沼气等,客观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我国提前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2022-01-14更新 | 5032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年1月新高考浙江省生物高考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