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食物链和食物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7 道试题
1 . 稻螟与稻飞虱是稻田中常见的害虫,其中稻螟以茎和纤维为食,稻飞虱通过口器刺吸茎叶中的汁液为食。金坛区在稻田中引入中华绒螯蟹,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为某稻田中主要生物的胃或消化腔中食物残渣的调查结果。

稻田生物

稻螟

稻飞虱

蜘蛛

中华绒螯蟹

消化道中的食物

水稻、杂草

水稻、杂草

稻螟、稻飞虱

杂草、稻螟、稻飞虱

表中中华绒螯蟹参与形成____条食物链,其与稻螟种间关系为____。其实,中华绒螯蟹不仅喜食表中的生物,还爱食腐臭的动物尸体,则可判断中华绒螯蟹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为____
(2)统计该稻田中第一、二、三营养级的能量利用情况,部分数据(数值单位:103kJ)如下图。则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有同学认为,第一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111.0-15.0-41.5)×103kJ=5.45×103kJ,你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____

   

(3)研究者于6月在稻田投放中华绒螯蟹蟹苗,10月份收获成蟹,调查各食物种类的生物量结果如下:

10月收获期各组分

生物量t·Km-2·a-1

稻田单作生态系统

蟹—稻复合生态系统

总生物量

8674.90

25123.66

水生杂草生物量占比

7.91%

5.81%

鱼类生物量占比

0.27%

0.12%

中华绒螯蟹生物量占比

0.20%

其他

59.56%

58.69%

水稻生物量占比

32.26%

35.18%

从上表可以看出,加入中华绒螯蟹____(填“能”或“不能”)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依据是____
(4)与单作稻田相比,蟹稻复合系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明显提升,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为提高中华绒螯蟹的产量,养殖人员往往会投放玉米碎屑等饵料,则流经该复合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但未被食用的饵料进入周围水体后会使水体中的N、P增加,进而会引发水体的____现象。
2024-05-1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2 . 太湖流域因受生活污水(N、P丰富)影响而出现水华,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科学家在水面上放置了栽种着挺水植物的浮床,起到了良好的截污、控藻、改良水质的作用。下图为科研人员通过对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判断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情况,科研人员要对河流中某浮游藻类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
(2)该生态系统中,鲢鱼属于第____营养级。
(3)太湖中的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鲛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和中下层,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这种群落结构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
(4)当湖水出现富营养化时,通过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分析其原因是____
(5)下表为太湖某区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数据(单位:1kJ·m-2·a-1),其中I~IV表示食物链中不同的营养级。结合数据分析,表中能量X表示的是____,最高营养级及其上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生物类群

IV

V

同化量

能量X

能量Y

2024-04-2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3 . 太湖流域每年都会因N、P排放超标,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如图为科研人员通过对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______(“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理由是______食物链乃至食物网能否形成取决于哪一项?______
A.可利用太阳能   B.初级消费者可同化的能量   C.总初级生产量   D.净初级生产量
(2)太湖中的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蛴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和中下层,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这样的群落结构在生态学上的意义是______
(3)当湖水出现富营养化时,通过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分析其原因是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研究者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对治理后的某单细胞中格(双线边)藻进行计数。在相同样点取多个湖水样品混合后,稀释100倍进行计数,结果如图所示。治理后该藻种群密度为______个/L。

(5)下表为太湖某区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数据(单位:KJ.m-².a-¹),其中I—IV表示食物链中不同的营养级,能量X为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则表中生物类群V和能量Y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__,最高营养级及其上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2023-12-07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联考生物试题
4 . 太湖流域每年都会因N、P排放超标,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如图为科研人员通过对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____________(能/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太湖中的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鲚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和中下层,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这题体现了群落分布在空间上的_________结构。这种群落结构的生态学意义是___
(3)太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4)图中银鱼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银鱼和浮游动物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编号选填)
①捕食          ②竞争       ③寄生          ④共生
(5)当湖水出现富营养化时,通过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6)研究者利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对某单细胞藻进行计数了解治理效果。治理前后分别在相同样点取多个湖水样品混合后,稀释100倍进行计数,结果如图所示,左、下图分别为治理前、后某单细胞藻计数情况(一个计数室共25个中格)。治理后图中方格显示该藻的个体为________个,据此计算治理后该藻的种群密度为______个/L。

(7)下表为太湖某区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数据(单位:KJ·m-2·a-1),其中Ⅰ—Ⅳ表示食物链中不同的营养级。结合数据分析,表中生物类群Ⅴ和能量Y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最高营养级及其上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生物类群

同化能量

871.27×105

141.1×10⁵

15.91×10⁵

0.88×10⁵

211.85×10³

能量X

369.69×10⁵

61.77×10⁵

2.81×10⁵

0.34×10⁵

19.26×10⁵

能量Y

501.58×10⁵

79.33×10⁵

13.1×10⁵

0.54×10⁵

192.59×10⁵


(8)从2020年10月起,政府对太湖实施十年禁渔。太湖禁渔期间______(“能”或“不能”)提高太湖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禁渔期间太湖生态系统将主要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该调节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存在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为更好了解罗非鱼种群发展情况,研究人员在太湖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 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组(见图C)。 K0为理想状态下罗非鱼的环境容纳量。图为罗非鱼年龄结构类型模式图。

(9)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数量在a~b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时间段罗非鱼种群的年龄结构接近图2中的______________(①②③);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________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________
(10)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1-28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战后,DDT曾被人们当成防治各种害虫的灵丹妙药而被大量使用。虽然大部分DDT只喷洒在仅占大陆面积2%的土地上,但是数百篇研究报告表明,DDT已经广泛进入了世界各地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人类自己也受到了污染,导致极易患胃肠道疾病和哮喘、呼吸道疾病。DDT在体内难以分解,残留时间至少长达20年。下表列出了海洋生物及其环境中DDT的检测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检测样本

地球大气

浮游植物

海鸟

大鱼

小鱼

浮游动物

DDT浓度

0.000003×106

0.005×106

20×106

2.0×106

0.5×106

0.04×106


(1)虽然DDT喷洒的面积仅占大陆面积的2%,但目前在远离施药地区的海鸟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DDT参与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过程,该过程具有________性。
(2)根据上表用箭头和文字写出该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_____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DDT作为有害物质通过该渠道会发生________现象,DDT使上述生物中受害最大的是________
2024-05-1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6 . 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其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1所示,种群数量关系如图2和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中可以看出轮虫与鲫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一般情况下,鲢鱼与鲫鱼如果数量下降,该群落物种丰富度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基本不变”)。
(2)图2为鲫鱼的种群数量相关曲线,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鲫鱼种群数量应处于图中__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第1-5年时,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型,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年,第20-30年该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_死亡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若鲢鱼、鲫鱼和轮虫的同化量分别为M、N、Q,鲶鱼摄入体内的能量为P,粪便中的能量是25%P,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5%P,则前一营养级和鲶鱼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100﹪。
(5)若上述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

种群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0.0037

0.0037

0.035

0.035

0.34


已知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请在所给方框内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_________


2021-01-12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部分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为评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对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承载能力,研究人员对其中的森林灌草层植物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虎、东北豹主要捕食马鹿、梅花鹿等大中型有蹄类动物,而这些动物主要以森林灌草层的植物为食。这些植食性动物属于第______营养级。
(2)灌草层是有蹄类动物取食的主要区域,该区域根据林木覆盖程度可分为郁闭林和开阔地两种主要地形。研究人员分别在这两种地形中______选取样方,收集并检测几类常被取食植物的生物积累量(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结果如图。出现该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开阔地______,利于植物生长和有机物的积累。

(3)有蹄类动物由于能量消耗大,因此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取食大量营养成分高的食物。植物中元素的含量及比例会影响有蹄类动物的取食偏好及营养状况。其中,含碳量高的植物常含有大量不易被消化的纤维素,口感较差,而氮元素含量高的植物营养成分更高。下表为灌草层中上述四类植物元素含量的测定及分析结果。根据图形及表中数据,从取食地形及植物种类角度,推测有蹄类动物的最优取食策略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元素含量

植物种类

含N量(%)

含C量(%)

C/N值

嫩枝叶

2.41

45.36

19.92

禾莎草

2.05

42.50

22.05

杂类草

2.42

41.21

18.10

蕨类

2.43

44.00

19.78


(4)在该生态系统中,东北虎、东北豹捕食有蹄类动物所同化的能量,其去向包括______
8 . 如图是庭院经济生态农业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图中的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明显的优势是_________
(2)请在答题卡指定的框中画出图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
(3)传统农业往往需要往农田施加大量氮肥,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食用菌生物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的原因是________
(4)某生态农庄因管理不善,家禽和家畜的粪便长时间随河流流入附近的湖泊,造成湖泊水体严重富营养化,铜绿微囊藻等蓝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难被降解的藻毒素,威胁生物安全和人类健康。研究者在不同时期采集湖水样本,测定铜绿微囊藻及部分水生动物的藻毒素含量,结果如下表。

生物种类

分布

食性

藻毒素含量(µg/g干重)

微囊藻爆发初期

微囊藻爆发期

铜绿微囊藻

浮游


2.03

7.14

铜锈环棱螺

底栖

以有机碎屑、浮游藻类等为食

0.63

3.69

鲢鱼

水体上层

主要以浮游藻类为食

1.05

12.936

翅嘴红鲌

水体中上层

以鱼、虾为食

1.11

35.91


水体下层

以有机碎屑、幼螺、藻类等为食

0.47

11.07

①表中生物利用了湖泊中的不同空间,形成了湖泊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②据表推测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③群落的生态位是指·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________
2023-11-28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中学、广州二中、惠州一中等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
9 . 盐碱水绿色养殖技术被列入《2020年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示范行动方案》,其模式是通过在盐碱地区开挖池塘,经淡水或降雨压碱后,土壤盐分淋溶到池塘中,使其变成耕地,实现生态修复,池塘中的盐碱水开发应用于水产养殖,实现渔农综合利用,让昔日一块块白色荒漠的盐碱地变身为鱼虾满池的鱼米绿洲。
(1)黄河三角洲某地区根据上述原理,“抬田挖塘”建立的台田模式如下图所示:

“抬田挖塘”是在低洼盐碱地上按一定的比例开挖池塘,并将开挖池塘的土垫在台田上,由于_____________会使台田的无机盐减少,pH_____________,两三年后台田上就可以种植棉花、黑枸杞等农作物了。台田及池塘四周要种植多种草本植物以保护池坡,按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对种植这些植物在布局上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
(2)池塘养殖技术需根据养殖动物习性需要、盐碱地条件和不同的模式开挖池塘,该技术流程包括①池塘水质分析与改良、②养殖尾水处理、③养殖品种选择、④养殖水循环利用。合理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青海某盐碱水池塘选择土著品种青海湖裸鲤作为养殖对象,某研究小组对该池塘生态系统中4类不同生物A、B、C、D消化道内食物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A

青海湖裸鲤

浮游动物乙

B

底栖动物丙

浮游植物甲、浮游动物乙

C

浮游植物甲

/

D

浮游动物乙

浮游植物甲

表中生物可形成的食物链(网)为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研究表明,盐碱水养殖青海湖裸鲤的体长增长率、体重增长率均显著低于淡水组养殖,从能量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3)池塘养殖尾水的处理是盐碱水收集调控的重要环节,养殖尾水除了富含盐碱,还富含氮、磷和有机物等,不能随意排放。某科研团队以前期研究获得的3株微藻为对象,筛选适合养殖尾水净化处理的藻种。请完成下表:
主要实验步骤的目的简要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
供试藻种的确定选择分离自①_____________中的小球藻JY-1、小球藻SY-4以及链带藻SH-1为供试藻种。
微藻的盐度耐受性研究_____________,据此配制不同盐度梯度的培养基,将等量的3株供试藻种接种在上述培养基中在培养一周,用③_____________对藻细胞进行显微计数,发现小球藻JY-1、SY-4的细胞含量皆高于链带藻SH-1的细胞含量。
_____________小球藻JY-1、SY-4和链带藻SH-1对养殖尾水中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0.36%、41.51%和49.74%;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3.51%、82.4%和94.1%。
藻种初步确定初步确定3株微藻中的⑤_____________为净化养殖尾水理想藻种。

(4)盐碱地农业种植、养殖循环的有效利用,不仅能够改良盐碱,恢复生态,设计好的高效农渔业综合园区也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
10 . 森林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抗御水旱、抵抗风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作用。下图1表示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图中A~C代表生态系统的某些生物成分,其中B1为食草动物,①~⑩则代表碳元素流动的相应过程;图2中的曲线a表示40年间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对量,曲线b表示40年间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实际增加相对量。回答下列问题:

(1)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_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成为森林碳库。森林中的不同生物构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2)分析图1可知,C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碳元素流入大气中的过程有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
(3)图2中a、b两条曲线变化趋势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4)山斑鸠和黑嘴松鸡为大兴安岭常见的两种植食性动物,野外收集它们的三种天敌动物的粪便,运用显微镜分析可判断它们在天敌动物食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结果如下表。

天敌

山斑鸠

黑嘴松鸡

赤狐

40

30

狗獾

60

40

香鼬

100

0

①据表推测,三种天敌动物中___________的种群数量最容易发生剧烈波动
②黑嘴松鸡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避到洞穴中的行为,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