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为解决农村三料(饲料、燃料、肥料)缺乏的问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科研工作者们设计出了粮桑渔畜新型农业生态体系。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体系中的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物质循环、________________。农田生态系统容易遭受虫害,而森林生态系统抵抗虫害的能力较强,具体原因是________
(2)由图分析可知,构建该农业生态体系的意义是:不仅实现了对物质的循环利用,还实现了________
(3)经调查,该农业体系中池塘生态系统第一、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表所示:(净同化量是指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单位:J/cm2/a)

项目

净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

人工输入

第一营养级

216

92

24

158

0

第二营养级

42

18

5

15

26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是________J/cm2/a;第一、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2024-04-0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 . 某地推广“荔枝+’’的种植模式:荔枝树上附生铁皮石斛,林下种植平菇、灵芝等经济作物,同时散养了鸡、鸭等家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荔枝林区别于其他普通荔枝林的重要特征是____
(2)“荔枝+”种植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立体种植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果园的________等环境资源。
(3)“万亩荔枝花盛开,出游踏青好时节。”该地成功将“荔枝+”生态农场打造成乡村旅游综合体,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增效。乡村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
(4)荔枝林下散养的家禽,既可吃杂草和掉落的果实,也可以捕食林间害虫,构建了“果园养鸡”的生态农业模式。从环境保护角度,该模式的生态学意义是有效控制虫害,减少因____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该模式的优势调整能量____关系,使杂草、害虫、掉落的果实中的能量流向____的部分,同时提高了能量的____
2024-04-03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3 . 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是乡村可持续性综合发展的新模式。
(1)打造以种植采摘、特色养殖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生态农业更好地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在生态采摘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农村污染的防治。某地农民通过发展鳊鱼养殖已经逐渐致富,可是高密度水产养殖引起了水域生态系统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影响鳊鱼的产量。下图所示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①塘主在鱼塘边种植了一些本地的水生植物,使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得到控制,治理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遵循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
②垂钓者在鱼塘边垂钓时,往往会被蚊子叮咬,研究发现蚊子触角中有识别乳酸的受体,以此寻找人类的位置,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为了从根本上降低蚊子数量,可清除环境中的污水塘、房前屋后的积水容器、池塘养鱼捕食蚊子幼虫等,原因是这些措施降低了蚊子的_________
③假设鱼塘中的鳊鱼只捕食蓝藻和小虾,小虾只捕食蓝藻,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当鳊鱼直接捕食蓝藻的比例由1/2变为1/4时,理论上来说鳊鱼的产量会下降_________%。
④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⑤为保证水稻和鱼的正常生长,仍需要不断有人工进行物质投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CO2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净零排放)的目标。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

①“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达到“碳中和”时,图中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Y1、Y2、Y3和Z4过程释放的CO2总量。
②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03更新 | 3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仪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4 . 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___形式,碳元素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是___(填序号)。
(2)图2中B表示___。若鼠摄入能量为2.2×109kJ,A中能量为1.6×109kJ,B中能量为1.2×109kJ,狼同化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
(3)由图2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间种套作、蔬菜大棚中的多层育苗、稻—萍—蛙等立体农业,体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可以帮助人们___
2024-04-03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桑基鱼塘是我国珠三角地区常见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排泄物)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培桑”高效人工生态系统。蚕蛹、蚕丝和鱼都可以作为商品出售,但是当桑叶价格升高,卖桑叶比卖鱼利润更高时,当地农民会将蚕沙用作桑树的肥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人工生态系统需要一定的能量投入,不需要进行物质投入
B.运转良好的桑基鱼塘,可以做到物质的再生利用,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蚕沙养鱼”过程中蚕体内的能量流向鱼,有利于能量的循环利用
D.当桑叶价格升高时,调整能量流动关系有利于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6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即细密的渔网)体现古人在生态保护和渔业捕捞上面的认识。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人为捕捞鱼鳖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B.不使用“数罟”捕鱼,目的是保证鱼鳖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捕捞后鱼鳖的种群数量应维持在K/2,有利于鱼鳖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
D.不同年龄段的某种鱼位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7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研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有助于改良农田生态系统并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农田生态系统实现了碳循环
B.农田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补充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C.多吃蔬菜少吃肉可以减小生态足迹,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D.将秸秆喂牲畜、牲畜粪便用于沼气发酵、再将沼渣还田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2024-03-1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8 . 利用鸭喜食稻田中的昆虫、水生小动物和几乎所有杂草,却不喜食水稻的杂食特性,自贡市荣县开展了以种稻为中心的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图中还缺少_____________
(2)与稻鸭共作模式相比,稻单作模式下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请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
(3)稻田养鸭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杂草的数量,这种做法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保护了环境,这属于控制动物危害技术中的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稻鸭共作模式中水稻产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某研究所连续4年研究稻鸭共作条件下田间杂草密度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与其它杂草相比,稗的种群数量在长期稻鸭共作条件下降低较慢,其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填字母)。
a.稗对水稻田间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b.稗与水稻具有相似的形态,夹杂在稻秧和稻株中,不为鸭子取食
c.与其它杂草相比,稗种群的抗药性较高
d.鸭子取食水稻幼苗,间接提升了稗的竞争能力
2024-03-1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9 . 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I→Ⅱ→Ⅲ→Ⅳ
C.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
D.能量在食物链(食物网)中是逐级递减的
2024-03-15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10 . 集团内捕食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 其中一种天敌还捕食另一种天敌。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短翅蚜小蜂、蚜虫(植食性昆虫)三者之间存在集团内捕食现象,其中短翅蚜小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二、第三营养级
B.短翅蚜小蜂和瓢虫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C.若移走短翅蚜小蜂,瓢虫获得的能量可能会增加
D.若环境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重金属镉,则蚜虫比瓢虫体内镉浓度高
2024-03-14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