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2 道试题
1 . 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如下图所示,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固定的太阳能a
B.能量e、f、g可以被生产者重新捕获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C.植食性鱼类到肉食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n)/b×100%
D.构建该生态系统时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关系体现了协调原理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打靶卷生物试题
2 . 某浅水泉微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情况如下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产者固定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初级消费者摄入初级消费者同化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
能量[105J/(m2·a)]90428413.53
A.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0.5×105J/(m2·a)
B.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在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5%
C.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在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之间循环流动
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最可能是双向的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3 . 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农民用桑叶养蚕、蚕沙(粪便)养鱼、塘泥肥桑,桑茂蚕肥,三者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下图为广东某地桑基鱼塘中的能量流动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
(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鱼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主要原因是___
(3)B代表了___的能量。生态农业比单一农业经济效益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是因为___
(4)该人工生态系统可实现“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这主要应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___
4 . 乙醇梭菌可利用氧化H2释放的能量,以CO和氨水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醇、蛋白质等有机物。我国科学家利用乙醇梭菌发酵,收集发酵产物和菌体,作为燃料和饲料。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醇梭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
B.利用乙醇梭菌生产燃料和饲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以乙醇梭菌菌体蛋白作为饲料有助于提高能量利用率
D.使用乙醇梭菌发酵产物作为燃料有助于减少化石燃料导致的污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表示某人工鱼塘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E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e为能量值,a为A传递到B的能量,b为投放饲料中含有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a+b-c
B.若此生态系统受到含铅化合物的污染,则体内铅含量最高的生物是E
C.若将该人工鱼塘改良为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则可大大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若要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则需研究各种群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点
6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植树造林、建立“无废弃物生态农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态足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B.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和加大对资源的利用
C.植树造林时在人工林中增加植物种类,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D.“桑基鱼塘”是运用“无废弃物农业”创造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7 . 某地区设计实施了一种新型庭院生态工程模式,该模式的物质流向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庭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只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粪便经堆肥处理后为蔬菜生长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C.该模式虽然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仍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D.该模式增大了生态足迹,减少了环境压力
8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抓住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依托自然资源变荒山为果林,通过林下种草养兔等措施来建设美丽新农村,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创造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林下养兔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B.草、兔、果树等生物间存在信息传递
C.保护环境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收集兔粪种植食用菌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热身考生物试卷
9 . 近年来,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将小龙虾养殖在稻田中,开发出“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模式。“稻虾共作”过程中,杂草、田中害虫、虫卵和浮游动物等都是小龙虾的食物,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生物肥,虾和水稻形成和谐共生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稻虾共作”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B.“稻虾共作”可实现比稻虾单独种植(养殖)更高的产量,并且可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C.稻田引入小龙虾后会导致稻田群落的水平结构变得复杂,垂直结构变得简单
D.“稻虾共作”实现“一田双收,生态环保”的双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未体现直接价值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六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10 . 下列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的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率最大
B.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C.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D.草原中狼与羊根据对方气味进行猎捕与躲避猎捕的过程,利用了物理信息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