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白色箭头可表示能量流动过程
B.②表示热能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一般需要通过①过程从外界获得能量
C.不易被分解的有害物质沿③、④传递会表现出生物富集作用
D.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碳循环,则碳在③④⑤过程的传递形式主要为含碳有机物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2 . 在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存储碳的载体称为碳库,包括大气、土壤植物和海洋等。通过衡量各碳库对大气CO2的贡献,碳库可分为碳源(向大气中排放CO2)和碳汇(吸收大气CO2)。农田生态系统是最活跃的碳库,它既可能是碳源,也可能是碳汇。该碳库包括农作物碳库和土壤碳库,是维系社会系统粮食和工业原材料供应,调节大气CO2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农作物碳汇等于农作物呼吸消耗减去人类收获和其他用途消耗量
B.农作物收获期短,粮食和秸秆大多被消耗掉,更容易成为碳源
C.农田土壤碳库由土壤有机碳、微生物活动和根系生长三部分构成
D.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耕作方式与管理等影响农田土壤的碳汇
3 . 下图1为某草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小叶锦鸡儿是该草原的一种优质灌木,既可作动物的饲料,又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某研究人员调查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叶锦鸡儿滋丛密度,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放牧强度为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在图1中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丁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2)调查草原中植物的种群密度常见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从中度放牧到重度放牧,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出现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在调查中还发现,与禁牧区相比,在重度放牧区鼠兔(该草原的代表动物,以采食植物为主)的数量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当鼠兔种群密度过大时,死亡率增加和________上升,并通过内分泌调节使生殖力下降,从而导致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4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
B.用秸秆发酵产生的工业酒精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所以不能作为缓解温室效应的清洁能源
C.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间一般是单向的
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2024-03-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兆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5 .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如图为生物学中的某种模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若图示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则D获得的能量最少,数量也最少
B.若图示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则A与C之间碳主要以有机物形式传递
C.若图示表示试管婴儿技术,则经体外受精获得C前需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D.若图示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则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A、B的细胞壁
6 . 亚洲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在中国的主要栖息地位于我国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回答下列问题:
(1)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形式进行,分解者在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
(2)当野外生活的象群遇到食物和水源短缺时,会分工去远距离寻找食物和水源,大象的远距离通讯能通过灵敏的鼻子嗅觉来实现,该过程大象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
(3)有些捕食者总是沿着被捕食者栖息地的边界觅食,并可深入到某一固定深度。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栖息地碎片化后,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会减小,分析其原因是____(答一点)。
(4)建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后,该地区的物种数量逐渐恢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稳定性。
(5)亚洲象喜食棕榈、竹子、芭蕉等阳生速生草本、藤本植物。有生态学家推测,随着西双版纳境内森林覆盖率的进一步提高,大象的环境容纳量将呈下降趋势。科学家做出该推测的依据是____
7 . 某水域中具有捕食关系的五种鱼体内汞和铅两种重金属的含量(ng·g-1)情况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鱼的种类

17.8

61.9

70.4

117.0

112.0

27.3

34.9

52.5

84.3

75.85

A.在五种鱼中,戊所处营养级的总能量最多
B.由表可推测,丁和戊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
C.汞、铅的循环过程和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过程相似
D.重金属沿着食物链逐渐积累,其扩散不具有全球性
2024-03-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8 . 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组成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处的方框各代表一种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某年度调查存在捕食关系的A、B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

(1)图1中丁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____,乙和丙之间以____形式传递碳元素。
(2)图1中乙3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____营养级,环境中的有毒元素被生物体吸收、积蓄,在乙3内的浓度远超过了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为____
(3)图2中A、B两种昆虫中捕食者是____。该捕食者不能获得上一营养级全部能量的原因有____(答出三点)。
2024-02-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郡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9 . 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大豆田里生长着稗草、茼麻、鸭跖草等多种杂草,分布着七星瓢虫、大豆蚜等动物,土壤里还有蚯蚓、线虫及多种微生物。每公顷大豆与根瘤菌每年固氮可超过100k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豆田中,稗草、根瘤菌与大豆的种间关系分别为___
(2)大豆同化的能量去向是___以及未利用。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大豆田喷洒除草剂的意义是___
(3)碳在大豆田生物群落内部的流动形式是___,回归无机环境的形式是___
(4)大豆田的稳定性很容易遭到破坏,原因是___
2024-02-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10 . 某兴趣小组研究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后,画出了如图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图Ⅰ 所示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食物网,生产者是 F,G代表分解者
B.若图Ⅱ表示人的体液各部分的关系,乙是组织液,当人感染了某病毒痊愈后,能在甲中发现 T 细胞和 B 细胞分化成的记忆细胞
C.野外生存训练时,探险者食用了馒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喝到水,随后他的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激素可能有胰岛素,下丘脑分泌更多抗利尿激素
D.若图Ⅲ表示碳循环,A 表示消费者,D代表大气中的CO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