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1 道试题
1 . 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某湖泊曾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湖泊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净化生活污水(含有机物和无机物),在水域中固定浮床上种植特殊的水生、半水生植物以吸收水中的氮、磷等元素,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份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_____,湖泊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污水流入湖泊中,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____________,使污水得到净化。若流入该湖泊的生活污水过量,则会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湖泊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浮床生态工艺法能防止“水华”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2020-04-2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4月模拟理综生物试题
2 . Ⅰ.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1)湖泊中,鲢鱼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_____(填字母)。图乙中_________(填字母)可构成生物群落,碳元素在其中是以_________传递的。
(3)湖泊受到污染时,湖泊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来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4)研究人员研究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时,应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方法。
Ⅱ.由于围湖造田、网箱养鱼、污水排放等原因,到21世纪初,湖北省洪湖的水面积比20世纪初减少了近2/3,昔日的美景不见了,换来的不是年年干旱,就是水涝;后来实行退耕还湖政策,并进行污水排放治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洪湖的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和恢复,其水面积也增加到400km2。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环境改善和恢复,洪湖逐渐变为鸟类的天堂,该地水鸟数量明显增加,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鸟的种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洪湖中鲢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 20000尾,为了能保持鲢鱼的最大捕捞量,每次捕捞后鲢鱼的种群密度应保持在______尾/km2
(2)洪湖中野生红莲的叶子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 . 某地为净化生活污水建造了人工湿地,图甲为人工湿地示意图。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人工基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净化。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湿地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__________。经过处理后的污水流入上行池,在上行池中可以养殖一些鱼、虾等水生动物,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这些水生动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
(2)某调查小组对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能量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图乙表示部分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数值表示其同化量,其中表示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
(3)湿地具有净化污水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4)人工湿地虽可净化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是要加以控制,原因是__________
2020-04-2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4 .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如图甲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b为__________________,碳在③中的流动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温室效应〞可破坏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平衡,产生〝温室效应〞时①______②+④+          ⑤(填〝>〞、〝=〞或〝<〞)
(3)若此生态系统为森林生态系统,森林具有更新空气、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科学工作者在选取林场样方时应遵循______________原则。若此森林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古代诗词中,许多蕴含着生态学的知识,结合生态学知识回答:“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揭示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_______________
2020-10-28更新 | 387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江西省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5 . 某地一条河流常年被生活废水污染。生活废水的水质、水量不均, 有机物、N、P含量高。为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河水污染的生态方法,研究人员将污染河水引入一个面积为 33m×20m 的人工实验湿地(见下图)。

在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并暂时封闭出水口。一段时间后检测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结果见下表
参数入口处半均值出口处平均值国家排放标准
总氮(mg /L)25915
总磷(mg /L)2.40.81.0
*BOD (mg/ L)60820
炎便类大肠杆菌(细菌数目100mL)1.0X 1071.9X 105100一500

*BOD表示污水中生物体在代谢中分解有机物消耗的氧气量,可间接反映出水质中有机物含量
请回答问题:
(1)组成该人工实验湿地的主要生物类群包括______________ ,其中所有芦苇构成一个种群。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分析, 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属于 _________
(2)据表分析,流经人工实验湿地后,污水中氮、磷总量均呈现________趋势。引起这种变化主要原因与研究人员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有关。
(3)污水流经人工实验湿地后,BOD值的变化表明水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减少水体中 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选择其中 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 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22.301.70
浮水植物b8.510.72
沉水植物c14.612.22

结合上表数据,投放___________两种植物可以达到降低该湿地中N、P的最佳效果。
(5)为保持该湿地现有的净化能力并使水质进一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请提出还能完善 该治理方案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近年来,地方政府致力于生态环保工作,如打造湿地生态公园,以恢复其生态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水体中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水体中大多数异养微生物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 ,湿地水体受到轻度污染时,水体能很快清除污染,水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说明______________
(2)打造湿地生态公园,以恢复其生态功能,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__,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
(3)某湿地生态系统中有乌醴和野鸭等生物,野鸭捕食乌醴,下图是该湿地生态系统中野鸭和乌鳢的数量变化关系(箭头代表周期性变化方向)。据图分析:生物b是____________,生物a的环境容纳量为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021-01-04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2月)理综生物试题
7 . 湖泊是调节江河水量的天然水库,也是重要的淡水生态系统。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示意图(图1)和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2),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_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银鱼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图2中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补充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甲→乙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以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
(4)该湖泊因大量排入污水,藻类过度繁殖,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随之大量浮游动物及鱼类等死亡,水体发臭,水生生物的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
8 . 如图为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建立的生态农业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该村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____的作用是维持相对稳定的关键。
(2)甲图中产品A、B、C、D内的能量都可以被人类利用,实现了____,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各环节产生的废物经多种途径后,最终又可以被农作物利用,这遵循了____这一生态学基本原理。
(3)农林业上人们对有害动物的防治方法有____防治、生物防治和____防治,图乙食物链中最早人们并没有在田间养殖蛙,后来增加了蛙去控制虫害,这属于____防治。养殖的蛙又成为了餐桌上的美味,这是研究能量流动后,帮助人们合理地___
2020-04-1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
9 . 西藏位于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虽然地处高原,但西藏的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湖泊等。
(1)森林、草原、湖泊都属于生态系统,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沿着_____进行的。
(2)西藏那曲地区降雨少,蒸发量大,气候寒冷、干燥,分布着广阔的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那曲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藏林芝地区降雨较多,气候湿润,森林生态系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森林中的云杉、松树上常常挂满“松萝”,“松萝”吸附在这些植物上并从中吸取汁液,“松萝”与这些植物的关系为__________,“松萝”还具有很强的抗菌和抗原虫的功效,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
(4)西藏各地区也分布着很多湖泊。某一湖泊的食物网如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KJ/(m2·a),据图分析,该食物网中裸鲤位于____________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
10 . 湿地介于水陆之间,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可调节水质和小气候,滞留沉积物、有毒物等,被称为“地球之肾”。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图1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组成成分;图2是该人工湿地能量输入、传递和散失的模式图,其中A、B、C、D表示不同的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碳元素是以__________ 的形式从丙进入甲的,图2中的生物A属于图1甲、乙、丙中的__________
(2)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污水排放量过大则有可能破坏人工湿地,上述事实说明生态系统__________
(3)图2中,若要让C增加6kg,需要消耗A__________kg。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__保护。
2020-09-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