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1 . 如图1表示某地区草原生态系统几类主要生物的食物关系,图2表示兔进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中的__________和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野黑麦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法。
(2)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如果图1的食物网中,猫头鹰的食物有1/5来自于兔,1/5来自于鼠,3/5来自于蛇,由于某种原因,猫头鹰的食物来源变成了3/5来自于兔,1/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则在植物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猫头鹰的数量是原来的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该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能力,它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若在a点时调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并全部标记后释放回环境中。第二次捕获了80只,其中有20只带有标记,则兔种群的K值约为_______只。
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地面有脱落的标记(某些带标记的兔被天敌捕食后,标记掉落,标记不影响兔被捕食)。这种情况下,估算的K值________(偏高、偏低、不变)。
(4)草原生态系统能够起到水土保持、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近年来,由于该地区干旱少雨,植被覆盖率降低,而过度开垦和超载放牧又对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的方向和速度产生影响,导致草原大面积退化。请提出一条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7-0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新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 1 中 a 表示_____。图 1 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填“a”“b”或 “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 4~10 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____(填“<”“=”或“>”)死亡率。第 8年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_____型。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形曲线增长。
(3)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图3中的曲线_____表示。调查某区域中三裂叶豚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若图 3 中曲线Ⅱ表示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的豚草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种群增长速率最高的对应点是_____
(4)若某年气温明显升高,食物丰富,松鼠数量增多,但并没有呈现出“J”型增长的状态,这是_____(“正反馈”、“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5)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填“多”或“少”)。
3 . 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据图回答: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除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污水不能过量流入人工湿地,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
(4)近年来发现人工湿地还具有蓄洪防旱的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5-1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某养猪场私自将污水(含大量有机物)排进临近小河,污水轻度污染后可以随水流逐渐净化。在沿河的甲、乙、丙、丁四处采集了水样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样品1、样品2、样品3分别取自丙、乙、丁三处
B.样品1的水样中藻类植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C.样品2的水样中细菌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浓度增加
D.样品3的数据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022-03-2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5 . 因含N、P元素污染物的流入,导致某河流爆发水华。研究人员在河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罗非鱼控制水华,实验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罗非鱼等动物和藻类等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投放罗非鱼调整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投放罗非鱼加快清除河水中含N、P元素污染物
D.河中爆发水华,自我调节能力没有丧失
2022-02-2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下图1表示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间的关系。图2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农田生态系统受到蝗虫较轻灾害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图1中__________曲线所表示的稳定性,也体现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
(2)草原大火后恢复的速度要比热带森林大火后恢复得快,原因是__________。草原生态系统与沙漠生态系统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下,__________恢复的速度慢,说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与__________有关。
(3)生态系统如果处于图2中的“置位点”,则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__________的状态。如果一养鱼池输入大量污染物,并导致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则会发生的反馈调节类型是__________。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偏离其“置位点”,则会通过___________(填反馈调节类型)使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减弱,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恢复到“置位点”。
2022-02-20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联考生物试题
7 . 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1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主要是以___________形式流动的
(2)在图2的食物链中③属于___________(填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用图中的符号表示)。
(3)图2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流向分解者的部分之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_____
(4)图2所在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在变化后,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____能力,该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机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种能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
2022-02-20更新 | 43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高考研究会高考测评研究院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学习效率检测调研卷生物试题
8 .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在植被与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CO2浓度的过程。碳汇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回答以下问题:
(1)碳汇造林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这体现出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_特点。森林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一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另外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管理不善发生森林火灾,森林也可能成为一种碳排放源。在广东广泛种植的桉树人工林由于树种单一,易受林火干扰。科研人员以桉树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密度(反映各组分在光合作用中固碳能力的差异)的影响,结果如下:

①森林树木大量燃烧会破坏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______,加速温室效应。
②由图分析可知,林火干扰减少了植被总的碳密度。轻度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密度影响差异不显著,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但是林火干扰能提高草本植物的碳密度,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汇造林的过程中,要提高森林的固碳能力,在引种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9 . 如图净水塘的前部有吸附大颗粒的吸附基质,中部水面有固定化小球藻的圆柱浮床,小球藻可以吸收重金属离子。塘的后部生存着藻类、荷、芦苇、鱼、虾、蚌、水丝蚓(一种水中生活的蚯蚓),塘的底部为厚厚的河泥,回答下列问题。

(1)河泥中主要分布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净水塘在由图3组成的食物网中,其中虾、鲫鱼等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池塘后部生物的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__结构。
(3)当污水进入净水塘后,除被净水塘内微生物分解外,还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很快消除污染。
(4)下列不属于东亚飞蝗种群特征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丰富度 ②出生率 ③集群分布 ④互利共生 ⑤演替
(5)图2是该生态系统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字母代表能量,请用图中的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甲的同化量为____________,乙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__
2022-01-0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为改善某湖泊因水体污染导致的“富营养化”现象,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和生态修复工程。
(1)据调查,污染前该湖泊中的植物包括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中植物的这种垂直分层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受到轻微污染时,湖泊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该湖泊不同“实验区”进行种植实验,并测定了各区域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①图1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代表浮游藻类(单细胞藻类和蓝细菌)的密度。由图2可推测两种植物可对“水华”的爆发起到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请结合图2以及植物代谢和“水华”相关知识说出推测该作用的理由(写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蚬通过滤食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为研究河蚬对富营养水体的改善效果和机理,研究人员设计了不同河蚬密度的野外实验进行相关研究,实验期间测量不同处理组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3、图4所示。

注: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映浮游藻类密度,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反映底栖藻类密度。
实验中对照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出现图3、图4所示实验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在前两项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河蚬改善水体光照条件,促进沉水植被扩张或恢复。研究表明:苦草的相对生长率随河蚬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请参照(3)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实验所用容器为聚乙烯桶,注入湖水70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