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碳中和”是指生产者固定CO2的量与所有生物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
B.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具有全球性,减缓温室效应需各国配合
C.增加生产者数量是“碳中和”的有效措施,“碳达峰”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会明显减慢
D.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不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2 . 关于生态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足迹是指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生产资源的土地及水域面积
B.每个人、每座城市、每个国家的生态足迹大小不尽相同
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也越大
D.生态足迹总量超过生态承载力总量时,会出现生态赤字
2024-03-07更新 | 3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3 . “无废弃物农业”模式是将人畜粪便、农田秸秆和废弃的农产品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这种做法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态足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堆肥和沤肥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B.堆肥和沤肥提高了有机物含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C.肥料中的有机物可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D.人类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则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2024-01-21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4 . 长期单一种植水稻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水稻秸秆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主要附属品,焚烧秸秆会造成环境污染,增加碳排放。利用秸秆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质,栽培过程可以加速秸秆的腐熟速率,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化肥的施用,菌渣还能作为有机肥,对水稻具有增产作用,我国许多地区利用水稻与其他作物或食用菌生长季节的差异性实施轮作模式提高生产收益。为了探究不同稻作模式:水稻—小麦组(RW)、水稻—油菜组(RO)、水稻—羊肚菌组(RME)、水稻—大球盖菇组(RSR)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稻作模式

冬季

夏季(水稻)

2019年

2020年

2020年

2021年

RW

12.77

12.21

8.73

6.10

RO

13.94

12.43

8.30

6.07

RME

10.35

11.58

7.22

5.00

RSR

11.05

16.38

9.95

7.00

(1)定期松土促进根系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助于硝态氮的吸收,植物吸收的硝态氮可用于合成的有机物有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油菜和羊肚菌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____________成分。根据生态足迹的概念分析,不同作物轮作的生态足迹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单一种植水稻的生态足迹。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4种轮作模式中对于恢复土壤肥力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组。
(4)在“稻菇轮作”模式中,秸秆用于真菌养殖,菌渣还田作为水稻生长的肥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在此模式中,农民需要施加氮肥,原因是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下列关于碳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足迹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等有关
B.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碳足迹要大
C.使用风力发电、节约能源等可增大碳足迹
D.保护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等可减小碳足迹
6 . 今年是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第三年,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当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减少生态足迹
B.加快推进电动车替代燃油车
C.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大规模种植速生杨
D.利用人畜粪便、作物秸秆生产沼气
2023-05-28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7 . 辽宁省盘锦大注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以处理猪粪尿为抓手实施生态工程,成为我国北方生态农业的典范。请根据下面的简述,分析回答问题。
①把猪粪尿水依次排入水葫芦池、细绿萍池,分别吸收高、中浓度的猪粪尿水。再将低浓度的肥水排入稻田。再将稻田水排入鱼塘,抽鱼塘水冲洗猪和猪舍。各池水每7天向下排放一次,形成水的良性循环利用。
②改造猪舍压缩猪的活动范围,增加养猪量。根据养猪量,调整加大水葫芦和细绿萍池的占比,连猪舍顶盖上也修了细绿萍池。
③水葫芦、细绿萍、稻米糠和秸秆都是猪的食物,减轻了外购饲料的负担。致富的农民对外传授经验,平抑市场猪肉价格波动,取得良好的声誉。西安生态养殖场是第74个获得联合国授予的“环球500佳”。现在的他们实现了二期三期规划,建立了养殖大棚基地等。
④如图是该养殖场部分能量流动模型.a、b、c分别是各营养级的同化量,x、y、z是传递给下一级的能量,m、n代表外部输入的能量。

(1)上述①,②、③每项突出体现了1条不同的生态工程原理,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___
(2)流经该养殖场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人与猪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文字或字母关系式表示)
(3)如果在保持养殖场原有资源和物种不变的前提下,要保证的能量(b和c)基本不变,且逐步减少外部输入(m和n),以降低生态足迹。为此需要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改变参数模拟运算,例如,改变水葫芦和细绿萍池的占比这对参数模拟运算。请你再写出可能达到目的1个参数对: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多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的措施是巧接食物链、延长食物链。最常见的是用秸秆、沼渣、粪便来养殖蘑菇,捕食食物链接上腐生食物链。从能量流动特点看,延长食物链会使能量损耗 _________,而巧接新的食物链能够提高生态系统能量的______ 效率。请写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24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高三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二)生物试题
8 . 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足迹包括碳足迹、耕地、草地等B.开车出行更便利会减少生态足迹
C.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的生态足迹大D.砍伐森林扩大城镇规模会增加生态足迹
2023-01-12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9 . 生态足迹是指现有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大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餐厨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可以减小生态足迹
B.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摄取比例可以缩短食物链从而减小生态足迹
C.建立沙滩保护区、种群数量为K值时进行捕捞等均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D.培育农作物良种、建设生态农业等措施均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10 .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碳达峰后一段时间内,大气CO2浓度仍可能继续增大
B.导致大气中CO2全球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乱砍滥伐
C.为实现碳中和,需要缩小人类的碳足迹
D.实现碳中和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会明显减慢
2022-06-08更新 | 52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