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1 道试题
1 . 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雾霾天气的出现是污染物浓度过高,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所致
B.人口众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虽还未产生沉重的压力,但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C.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D.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实质是人和环境的各个成分之间关系的失调,可持续发展要求要着眼全局,从系统的关系进行宏观调控
2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明显增长,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
B.1961年到1967年生态盈余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人均生态足迹小
D.若全球生态赤字持续扩大,未来可能会造成生态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
2023-05-25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近几年来,某软件推出一项功能,即用人们每天走路的步数在软件上兑换“能量”,再用一定量的“能量”在现实生活中转换为栽种一颗小树苗,使人们在加强自身锻炼的同时,又能为改善自然环境贡献力量。减少开车,节约用纸,使用清洁能源等都是现代环保措施的重要方式。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多走路,少开车,低碳出行,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B.减少生态足迹可减小对环境资源的压力
C.环境污染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可大量引进外来物种进行恢复
D.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 . 2023年1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一篇研究论文认为,大气臭氧层破坏是2.5亿年前生物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上世纪后叶,全球再次出现臭层危机。经过全世界几十年的共同努力,南北极的臭氧空洞正在逐渐修复,并有望在2060年左右被完全修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层破坏直接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现象加剧
B.臭氧层破坏将使地表生物多样性大大下降
C.人口剧增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是上世纪臭氧破坏的重要因素
D.减少氟氯烃、哈龙等物质排放是目前臭氧层保护的重要方法
5 . 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主张“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各国应携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人均生态足迹值小
B.CO2等温室气体增多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C.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是引起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
D.目前我国需要继续做好计划生育,避免人口激增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6 . 科学家统计了1961~2014年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地球为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越大,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越大
B.若全球生态赤字持续扩大,可能会造成生态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
C.降低肉食类食物比例,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减小生态足迹
D.培育良种、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
7 .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有,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指的是地球能为人类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的总和,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对某一区域而言,不仅要关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大小及变化情况,更要关注两者之间的差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所以人均生态足迹小
B.居民适当提高食物中蔬菜的占比,可以增大生态足迹
C.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会出现生态赤字
D.可以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生态承载力
2023-02-04更新 | 3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8 . 生态足迹指数(EFI)是指一定区域的生态承载力(EC)与生态足迹(EF)的差额占生态承载力的比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EFI的大小可反映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B.若EFI=100%,表明该区域可能还未被人类开发利用
C.当EFI<0时,则应采取的措施是提高EF或缩小EC
D.当EFI=0时,提高消费水平会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9 . 下列关于人口过度增长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会随着消费水平的增高而逐渐增大
B.对资源不断开发,造成资源危机
C.由于生态足迹的扩大,改造环境的力量增大
D.与环境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处于动态平衡
10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很多诗句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庄子·内篇·人间世》)中的伐桂、割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韩非子》)中的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关系,体现了合理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C.“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吴兴杂诗》)中深水种菱,浅水种稻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去其螟腾,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诗经·小雅·北山之什》)中的农田去虫害,体现了农业生产中对能量流动的实践应用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泰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