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3 道试题
1 . 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可在自然环境中被分解成直径小于5mm 的颗粒,称为微塑料。微塑料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且较难分解的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的微塑料会随着自然条件或人类活动而发生迁移,且会对土壤中的多种生物造成毒害,过程如图所示。调查发现,水鸟体内微塑料的浓度远高于鱼体内的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微塑料吸附在植物根部可能会抑制根系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B.微塑料不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C.生活中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有利于降低微塑料污染
D.微塑料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且难排出,会沿食物链传递而富集
2 . 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单位为流动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图乙表示该区域发生大规模火灾后某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A、B、C、D组成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渠道
B.图乙A~B段决定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食物短缺造成出生率降低
C.图甲中所含食物链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自身同化能量的比值为16.7%
D.据图乙分析,工作人员及时采取了就地保护措施,为图乙所示生物提供了生存机会
2024-06-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问津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长江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其生存环境恶化,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已对长江江豚成功实施迁地保护,并利用水下生态声学记录仪对其生活习性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存在合作捕食的行为,长江江豚还会采用翻转身体的方式扩大声呐信号的探测范围来寻找更多的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长江江豚的合作捕食行为不属于原始合作
B.性别比例能影响长江江豚种群的数量
C.长江江豚捕食时以翻转身体的方式给同伴传递行为信息
D.迁地保护的长江江豚若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则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下降
2024-06-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指导生物试题
4 . 栝楼产业是我省特色产业之一。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栝楼园的立体利用也不断得到发展,例如可采用“上层栝楼+下层生姜”的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栝楼、生姜都有很多不同性状的品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
B.该种植模式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差异合理分布,体现了自生的原理
C.该种植模式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实现了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D.种植人员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
2024-06-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一六八中学(东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生物试卷
5 . 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现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地区的草原上。1994年普氏原羚数量不足300只,经过采用各种保护措施,在2018年时其数量已达2793只,但它们仍面临着生存威胁。在牧场围栏附近常可见到普氏原羚的尸骨,有的是狼捕食后的残骸,有的是被围栏上的刺丝勾挂致死的。由于道路和牧场围栏阻隔,普氏原羚被隔离在13个分布区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估算草原上的普氏原羚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
B.隔离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普氏原羚小种群内可能会发生近亲繁殖
C.草原上普氏原羚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D.大量捕杀狼等天敌,提高普氏原羚在草原的环境容纳量不是保护普氏原羚最好方法。
2024-06-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一六八中学(东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生物试卷
6 . 某林场工作人员在野外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影像,该工作人员猜测其为被放归的大熊猫。大熊猫粪便中常含自身DNA,通过采集、提取DNA做进一步检测后,该猜测得到了证实。野化放归是复壮和重建大熊猫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对保护大熊猫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须彻底去除粪便中微生物的DNA后再检测,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B.建立自然保护区,给予其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C.通过改善栖息环境来提高K值可使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J”型
D.放归野外可改善物种多样性、降低灭绝风险以实现野生大熊猫种群复壮
7 . 某林场工作人员在野外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影像,该工作人员猜测其为被放归的大熊猫。大熊猫粪便中常含自身DNA,通过采集、提取DNA做进一步检测后,该猜测得到了证实。野化放归是复壮和重建大熊猫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对保护大熊猫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须彻底去除粪便中微生物的DNA后再检测,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B.红外触发相机技术可用来调查该林场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C.通过改善栖息环境来提高K值可使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J”形
D.放归野外可改善物种多样性、降低灭绝风险以实现野生大熊猫种群复壮
8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抓住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依托自然资源变荒山为果林,通过林下种草养兔等措施来建设美丽新农村,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创造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林下养兔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B.草、兔、果树等生物间存在信息传递
C.保护环境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收集兔粪种植食用菌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024-06-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热身考生物试卷
9 .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使这个星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也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碳交通、垃圾回收、使用绿电等举措能有效减小生态足迹
B.建立动植物园等就地保护措施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栖息地碎片化可能会使野生动物种群因近亲繁殖而退化、消亡
D.引入新物种进行生物防治要考虑引进物种对当地物种的影响
2024-06-08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皖北私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杭州西溪湿地面积约11.5平方公里,湿地内河流总长100多千米,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西溪湿地自建立以来动植物增加了近700种,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湿地公园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次生演替
B.湿地公园的建设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C.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和调节气候的生态价值
D.湿地中的物种因河流的分隔都会出现生殖隔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