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5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实行的“三孩政策"有利于提高出生率,从而调整年龄结构
B.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
C.全球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及食品安全问题等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D.转基因农作物进行推广种植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2 . 红树林既可防风护堤,也可为鱼类、鸟类等动物提供栖息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树林的海岸防护作用体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
B.“植物一鱼一水鸟”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常见的一条食物链
C.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结构相对复杂,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D.采取退塘还林、治污减排等措施有利于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
3 . 生物在自然条件下,数量减少到维持种群繁衍所需的最小值以下时,灭绝几乎是笃定的结局,这种状态称为物种的功能性灭绝。处于功能性灭绝状态的生物,通过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使种群数量逐步恢复,如朱鹦、大熊猫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处于功能性灭绝的朱鹦种群已丧失其生态功能,不具有间接价值
B.处于功能性灭绝的大熊猫种群内信息传递成本增大,自然繁殖成功率低
C.保护朱鹦栖息地、建设大熊猫人工繁育基地属于不同的保护措施
D.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及人类猎杀是生物出现功能性灭绝的主要原因
4 . 近年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卓有成效,鱼类及各种生物资源逐步恢复,江豚在长江中尽情嬉戏的场景不断被人们观察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江豚的出现不利于长江中鱼类资源的恢复
B.应将江豚迁入动物园以更好地保护它们
C.江豚吸引市民前来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长江中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是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的结果
5 . 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强调秉持生态文明理念。我国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加强野生稻等种源物种的保护, 推进华南虎等濒危物种的人工繁育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建立国家公园等就地保护措施, 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D.对华南虎等濒危物种可以通过建立精子库、基因库等对其基因进行保护
6 . 肉苁蓉是濒危植物,叶退化,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其从梭梭的根部吸取养分,梭梭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固沙造林的优良树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肉苁蓉与梭梭的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B.梭梭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肉灰蓉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D.干旱荒漠物种数量少导致其具有较高的恢复力稳定性
7 . 濒临灭绝的长江江豚是长江独有的哺乳动物,喜食多种鱼虾。实施“十年禁渔”计划三年来,多年难见身影的江豚开始成群结队跃出水面。据报道,中科院水生所顺利诞生编号为“F9C22”的幼豚,这是全人工环境中首次成功繁育的第二代长江江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十年禁渔”行动是提高长江江豚环境容纳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B.编号为“F9C22”幼豚的诞生说明易地保护是保护长江江豚的最有效措施
C.长江中不同鱼类具有相同的生态位,有利于这些鱼类进行基因交流
D.长江江豚属于第二营养级,既以鱼虾为食又与其协同进化
8 . 现今,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下列措施中,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B.颁布相关法律文件
C.大力引进外来物种D.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9 .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的活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退耕还草,修复草原生态
D.实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
10 . 青头潜鸭对水质要求极高,是一种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的水鸟,加之气候变化、天敌侵害及人类过度猎杀等原因,野外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濒危程度越来越严重,被称为“鸟中大熊猫”。2022年,国内首个青头潜鸭人工种群在北京动物园宣布建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某地青头潜鸭的密度,可以采取逐个计数的方法
B.气候变化导致栖息地丧失会导致青头潜鸭的生态位变窄
C.人类猎杀是影响青头潜鸭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在动物园建立人工种群属于对生物多样性的易地保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