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4 道试题
1 .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将不同种植物的优势集中在一个个体上,培育人们生产所需的优良杂种植株。如图为利用某种耐酸植物甲(4n)和高产植物乙(2n),培育高产耐酸植物丙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过程的原理有:___。①过程为酶解法去壁,该过程所需的酶是___
(2)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是___。甲、乙同学在诱导愈伤组织所用的培养基中,均加入一定量的蔗糖,目的是___。植物丙′的体细胞中有___个染色体组。
(3)植物细胞工程可作为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例如植物微型繁殖技术。请说明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具有的优点:___(写出两点)。
2022·河北·模拟预测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2 . 芦荟栽培产业早已在全世界兴起,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快速获得芦荟种苗,请根据如下获得芦荟试管苗的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苗的获得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
(2)步骤①选用芦荟茎尖,优点是______。在获取脱毒苗时,也可选取该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
(3)步骤②中常用的试剂有______(答出两种)。步骤③→④过程为______
(4)步骤⑤中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______三大类,请预测作为“激素杠杆”的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同配比的情况下,对诱导分化的影响:______(不考虑芦荟内源激素)。
(5)植物细胞工程除了用于种苗的快速繁殖,还可用于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例如通过______筛选得到抗盐碱的烟草新品种。
2022-05-15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押题卷(三)
3 .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根系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苯甲酸、苯乙酮、丙三醇、苯甲醛等物质,这些物质会抑制青枯病原菌和其他植物的生长。由于土地限制等原因,同一土地多年连续种植现象十分普遍,这些物质产生的自毒作用越来越明显,造成花生产量下降。扬州大学已采用“采集根际土壤→选择培养→分离、纯化培养→菌种鉴定”途径筛选出将苯甲酸降解为无毒小分子(CO₂和H₂O等)的根际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花生根系分泌的苯甲酸等物质属于其____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代谢物,合成该类物质的代谢的进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从连作花生的土壤中寻找降解苯甲酸的根际菌?______________
(3)为确保能够分离得到苯甲酸分解微生物,常将土壤稀释液先进行选择培养,该培养基的碳源要求为________________,进行该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分离、纯化培养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接种,从物理形态角度考虑,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
(5)获得的菌种可通过___________工程大量增殖,并作为微生物肥料施用于土壤。采用微生物降解、修复土壤技术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
(6)筛选得到的降解苯甲酸的根际菌并不能直接推广应用,还需考虑的原因有哪些?(答出1点即可)____________
4 . 花椰菜(2n=18)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科研人员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用的酶是_______
(2)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_______,从而维持原生质体的形态和活性。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的再生,进而经过_______形成愈伤组织。
(3)经过②操作后,需筛选出融合的杂种细胞,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黑芥叶肉细胞的_______(填写细胞器名称)存在,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4)采用特异性引物对花椰菜和黑芥基因组DNA 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下图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再生植株1~4进行 PCR 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4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_______

   

杂种植株染色体数目

材料

染色体数

花椰菜

18

黑芥

16

杂种植株1

28

杂种植株2

26

杂种植株3

30

杂种植株4

24

杂种植株5

34

(5)进一步检测获得的杂种植株的染色体条数,结果如上表,除了紫外线处理使黑芥原生质体染色体片段化导致染色体条数改变以外,杂种植株染色体条数在24-34范围内不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6)对杂种植株进行_______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5 . 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培养外植体的培养基中常用的凝固剂是___。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___(填“高”或“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对培养基彻底灭菌时,常采用___(填仪器名称)进行灭菌。
(2)图中外植体的消毒所需酒精的体积分数是___。用酶解法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时,常用的酶是纤维素酶和___
(3)细胞产物工厂化生产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重要应用,高产细胞系须在___培养基培养至___。再从中提取辣椒素。
6 . (一)下列是高产蛋白酶的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配置脱脂牛奶固体培养基时脱脂牛奶需单独用 112℃灭菌的原因是_________,推测还可用 _________方法达到相同的目的。配置该培养基还需调节 pH 为__________
取三个不同地点的土样,用无菌水稀释。分别取 10-4、10-5、10-6三个稀释度涂布到筛选平板中,每个稀释度做 3 个重复。
(2)将得到的平板 _____________于 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h。观察平板上的菌落, 用接种环挑取 _________的菌落中的菌种在脱脂牛奶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以进一步______。最后将分离出的单菌落接种到 _____________( A.LB 固体斜面培养基   B.LB 固体平板培养基            C.马铃薯蔗糖斜面培养基   D.马铃薯蔗糖平板培养基)中,于 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 h 后,放入 4℃冰箱中保存。
(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是一类单链环状 DNA 病毒,能引发番茄黄化曲叶病。检测某番茄幼苗是否感染该病毒,实验人员进行以下操作:①分析 PCR 扩增结果;②从番茄幼苗组织样本中提取 DNA;③利用 PCR 扩增 DNA 片段;④采集番茄幼苗叶片组织样本。回答下列问题:
(3)若要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_________(用数字序号表示)。
(4)步骤②在番茄研磨液中加入 2mol/L 的氯化钠,作用是__________;研磨液中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的作用是__________
(5)操作③中使用的酶是_______。PCR 反应中每次循环可分为变性、退火、_______三步。
(6)PCR 扩增得到的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的结果如下:

注:M:DNA marker;1-4:空白对照、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样品实验中,DNA marker 是一组_____的混合物,起参照作用。______ 是阴性对照组,TYLCV 的 DNA 是阳性对照组。若想利用该样品植株获得无病毒的番茄幼苗,方法是___
2022-07-02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菜兼用型作物, 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意义重大。但病虫害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且人们对马铃薯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马铃薯育种势在必行。生产上常采用马铃薯的块茎进行繁殖,杂合子的马铃薯要比纯合子的产量高,表现出杂种优势现象。我国科学家在马铃薯的脱毒及育种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生产上的种植用种,杂交后代与块茎繁殖后代的不同体现在_______________
(2)培育脱毒马铃薯时,外植体宜选用________ (填“茎尖”或“叶片”),不选另一个的理由是________
(3)现有一批只含有一个抗病基因B的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植株(不考虑交叉互换),若想探究基因B转入染色体的位置,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①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高产基因和抗病毒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高产基因和抗病毒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马铃薯栽培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差,野生马铃薯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好,但二者存在杂交不亲和性。利用野生马铃薯种,通过细胞工程改进马铃薯栽培种种质的思路是____
2022-05-31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8 . 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对黑腐病等多种常见病害具有抗性。我国科学家将紫外线(UV)照射处理的黑芥叶肉原生质体和花椰菜根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了抗黑腐病的杂合新植株。对双亲和部分杂合新植株的染色体计数,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株

花椰菜

黑芥

杂合新植株A

杂合新植株B

杂合新植株C

染色体数/条

18

16

34

30

58


(1)原生质体融合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化学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将花椰菜和黑芥体细胞在--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继而培养成新植物体的技术称为_______ ,该技术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
(3)已知用一定剂量的UV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破坏其染色体。根据表中数据,尝试推测已获得的花椰菜黑芥杂合新植株B染色体数目少于34(双亲染色体数之和)、杂合新植株C染色体数目大于34,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分析杂合新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杂合新植株与___________植株的根尖,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4)简要写出从杂合新植株中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合新植株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3-07更新 | 5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2月适应性考试(一)理综生物试题
9 . 葡萄扇叶病毒会使葡萄减产10%~50%,国内某团队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葡萄脱毒苗,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外植体往往选择葡萄植株的_______部位,理由是_____________
(2)脱分化是指________,影响该过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___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
(3)若要获得原生质体,可先用__________酶处理X,其中酶混合液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甘露醇,目的是________;若要获得突变体,一般用诱变剂处理X而非外植体,理由是___________
2022-06-18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三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10 . 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成功获得了番茄一马铃薯杂种植株,为了便于杂种细胞的筛选和鉴定,科学家利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番茄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膜上的蛋白质,其培育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得原生质体,过程①需要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处理两种植物细胞,该过程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融合完成后,杂种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荧光分布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融合过程是否受温度的影响?__________(填“是”或“否”)。
(3)过程③和④利用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番茄细胞内有12对同源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共48条染色体,则在“番茄一马铃薯”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多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条染色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