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运动定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某同学按图甲所示,安装实验器材测量重力加速度g。已知物块A与遮光片的质量为,遮光片中心距光电门的高度为h。物块B质量为,置于光滑的桌面上。锁定物块B,使系统保持静止状态。某时刻解除锁定,物块A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光电门记录遮光片的遮光时间(忽略绳和滑轮的质量,不计系统内的摩擦)。

(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片的宽度d,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遮光片的宽度___________
(2)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及所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3)实验数据分析发现,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比真实值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任写一条即可)
2023-01-12更新 | 88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四校联考物理试题
2 . 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忽略空气阻力及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摩擦。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可以计算出铁块下滑至C点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铁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10m/s2,sin37°=0.6,cos37°=0.8)(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2)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动摩擦因数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填“大”或“小”或“不变”)。
3 .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桌面水平且粗糙,在牵引重物作用下,木块能够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牵引重物触地且不反弹,木块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未碰到滑轮)。已知牵引重物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

某同学通过分析纸带数据,计算得到牵引重物触地前、后木块的平均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由此可求出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_______(结果用题中字母表示);在正确操作、测量及计算的前提下,从系统误差的角度,你认为该实验测量的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结果与真实值比较会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木块的质量为M=_____(结果用题中字母表示)。
4 .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分别测得两物块的质量
②将物块1、2用跨过轻质定滑轮的轻绳连接,物块2下端与打点计时器纸带相连,托住物块1,两物块保持静止;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释放物块1,两物块开始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每相邻的两个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中的数据可知,物块1匀加速下落时的加速度大小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通过该实验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由于空气阻力及纸带的影响,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真实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下面图片涉及的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a)两个实验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放大的思想方法
B.图(b)实验可以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C.图(c)的实验中结果中的力的图示,其中F表示力F1F2合力的理论值,F′表示力F1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D.图(d)的装置测量小车从高处加速下滑挡光片前缘经过光电门传感器时的瞬时速度,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2023-01-12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题
6 . 某小组利用如图甲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测量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的加速度a,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的周期为T,0、1、2、3…、7是纸带上标出的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有一个打出的未画出。量出0和2两点的距离为s1、2和4两点间的距离为s2,则木块的加速度a=___________(用字母Ts1s2表示);

(2)实验测得木块的加速度为a,还测得钩码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用字母amMg表示);
(3)因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阻力导致动摩擦因数的测量值____________真实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20-12-29更新 | 77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物理试题(四)
7 . 如图所示为某实验小组测量盒状物体A(物体中空,其中可盛放砝码)质量mA的装置图,通过质量不计的细线与滑块相连接,滑块上固定宽度为l的挡光条,已知滑块和挡光条总质量为M,气垫导轨上放置两个光电门,调节气垫导轨水平。请在以下实验步骤中按要求作答:

(1)测得光电门1和光电门2之间的距离为s
(2)在总质量为m0的砝码中取出质量为m的砝码放入盒状物体中,剩余砝码放在滑块上,释放滑块,使其从静止开始运动:
(3)记录下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的时间t1t2
(4)下落过程中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用实验所测数据slt1t2新以表示)
(5)改变m重复以上步骤,得到多组am的数据,作出a-m图像。并求得图像斜率为k
(6)斜率与所测数据间关系式k=______;(用字母Mm0mA表示,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7)由k可得物体A的质量:
(8)如果滑块所受阻力不能忽略,且阻力恒定。则物体A质量的测量值______真实值(选填“>”,“=”或“<”)
2020-10-10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山西省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
8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有凹槽的木块、钩码若干、细线和速度传感器等。实验中将部分钩码悬挂在细线下,剩余的全部放在木块的凹槽中,保持长木板水平,利用速度传感器测量木块的速度。

具体做法是:先用刻度尺测量出A、B间的距离L,将木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用速度传感器测出它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然后从木块凹槽中移动钩码逐个悬挂到细线下端,改变悬挂钩码的总质量m,测得相应的速度,由运动学公式计算对应的加速度,作出图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设加速度大小为,则L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
(2)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则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的测量值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其原因是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3)实验中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悬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木块和槽中钩码的总质量。
2020-02-18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试题
9 . 1966年曾在地球的上空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测定质量的实验,实验时,用双子星号宇宙飞船m1去接触正在轨道上运行的火箭组m2(后者的发动机已熄火).接触以后,开动双子星号飞船的推进器,使飞船和火箭组共同加速(如图),推进器的平均作用力F=923N,推进器开动时间为t=7s。测出飞船和火箭组的速度变化是,已知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质量m1=3400kg,求:(最终的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火箭组受到的平均推力F′;
(2)已知火箭组的实际质量m=3660kg,求该次测量的相对误差。(已知相对误差
2020-08-0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10 .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正确操作后获得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他用天平测得小车的质量为M,钩码质量为m,毫米刻度尺测得纸带上自O点到连续点1、2、3、4、5、6的距离分别为:d1=1.07cm、d2=2.24cm、d3=3.48cm、d4=4.79cm、d5=6.20cm,d6=7.68cm。已知实验所用交流电频率为f=50Hz。



(1)打点1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以各点速度v的二次方为纵坐标,以各点到O点的距离d为横坐标,作v2d图像,所得图线为一条斜率为k的倾斜直线,不考虑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和空气阻力,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用mMk表示);
(4)若考虑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3)中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020-02-20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大理州高三上学期11月统测试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