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应用动能定理解多段过程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如图,一滑雪车道abc足够长,b点处有小圆弧使滑雪车经过时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从沿斜坡改为沿水平地面。坐着一名运动员A的滑雪车从点a由静止滑下,经过点P时另一名处于静止状态的运动员B瞬间也进入车中,车与雪道的动摩擦因数恒定不变,则由于B坐上车会导致(  )

A.车沿斜坡滑下的加速度更大
B.车经过点b时的速度更大
C.车克服斜坡的摩擦力做功更小
D.车在水平地面上停下的位置与b相距更近
2024-03-15更新 | 46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物理试题
2 .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37°,物体1放在斜面紧靠挡板处,物体1和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0.5,一根不可伸长的柔质轻绳跨过光滑轻质的小定滑轮,绳一端固定在物体1上,另一端固定在物体2上,斜面上方的轻绳与斜面平行物体2下端固定一长度为h的轻绳,轻绳下端拴在小物体3上,物体1、2、3的质量之比为4:1:5,开始时用手托住小物体3,小物体3到地面的高度也为h,此时各段轻绳刚好拉紧,已知物体触地后立即停止运动、不再反弹,重力加速度为g=10m/s²,物体3从静止突然放手后,物体1沿面上滑的最大距离为(  )

A.3hB.hC.2hD.h
2022-04-29更新 | 46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训练(三)物理试题
3 . 如图甲所示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壶比赛场景,比赛过程如图乙所示,在左端发球区的运动员从投掷线MN中点P将冰壶掷出,冰壶沿水平冰道中心线PO向右端的圆形营垒区滑行。若冰壶以m/s的速度被掷出后,恰好停在营垒区中心OPO间距离为。已知冰壶的质量为,冰壶自身大小可忽略,冰壶在冰道上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1)求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实际比赛中,运动员可以用毛刷擦拭冰壶运行前方的冰面,使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某次比赛中冰壶投掷速度=3m/s,从MN前方10m处开始不停擦拭冰面,直至冰壶正好停在0。若擦拭后冰壶与冰面间动摩擦因数减小至某一确定值,求此次比赛中冰壶运动总时间;
(3)若冰壶从P处以=3m/s投出后立即开始不停擦拭冰面,擦拭距离为20m,其他条件不变,则冰壶能否停在O点,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2022-04-24更新 | 65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测试(二模)物理试题
4 . 把某一物体以20J的初动能竖直向上抛出,在抛出的同时,恰好有风沿水平方向吹来,物体到达最高点时的动能为5J,已知在整个过程中风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水平,求:
(1)从开始到最高点风力对物体做的功;
(2)物体的重力是风力的多少倍;
(3)物体再次回到与抛出点等高处的动能为多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面上以某一速率v0(未知)从A点开始沿ABC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恰好到C点停止。已知B点是AC的中点,AC长为2L,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1)求物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t
(2)若物块运动到B点时,即对其施加一水平恒力FF作用2t时间后,物块的速度大小变为,方向与物块在A点时速度方向一致,求F的大小。
6 . 一滑块从某固定粗糙斜面底端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某时刻撤去恒力,运动过程中滑块的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为已知量,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的正弦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B.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C.恒力F的大小等于
D.滑块与斜面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2022-03-04更新 | 9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河北省新高考测评卷(猜题卷八)
7 . 如图所示,截面是高为h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光滑斜面固定在粗糙水平面上,底端用小圆弧与水平地面平滑连接,在距斜面底端为d的位置有一竖直墙壁、小物块自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小物块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小物块与墙壁发生碰撞后以原速率反弹,且最多只与墙壁发生一次碰撞,不计碰撞过程中能量损失。则物块最终静止时距斜面底端的距离可能为(  )
A.B.C.D.
8 .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有轨道ABCD,水平放置的AB段长度为L=3m,BC段是半径R=1m、圆心角θ=37°的光滑圆弧,CD段(足够长)的倾角为37°,各段轨道均平滑连接,在圆弧最低处B点下方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在A点右侧放置有弹簧发射器。一质量为m=2kg的滑块P(视为质点)被弹簧发射器发射后,沿水平轨道AB向左滑行,第一次经过B点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滑块P的重力的11倍。已知滑块PAB段、CD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sin37°=0.6,cos37°=0.8。
(1)求滑块P被发射后经过A点的动能;
(2)将滑块P冲上BCD段后返回AB段停止时的位置记为E,求EB的距离;
(3)若将一质量为M=3kg的滑块Q(视为质点,与AB段、CD段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0.5)置于B点,弹簧发射器重复上一次发射过程,PQB点发生弹性正碰,Q沿BCD轨道向上运动,当Q的速度减为0时,使QDC段、BA段的动摩擦因数变为μ′,Q滑下后恰好能与P相遇,求μ′的值。
2022-02-23更新 | 71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物理试题
9 . 如图1所示是打桩机进行路基打桩的实物情境图,打桩过程情境模型如图2所示,已知打桩机重锤A的质量为m,混凝土钢筋桩B的质量为M,其中M=8m。每一次打桩时,打桩机抬高重锤A,比桩B顶部高出H,然后从静止自由释放,与桩发生时间极短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后,与桩一起向下运动,设桩受到的阻力f与深度h成正比,即,其中k(重力加速度为g,其他阻力忽略不计)。
(1)完成第1次打桩后,试求桩B深入地面下的深度h1
(2)已知桩B的长度l=3H,试求使桩B刚好全部进入地面下,则要打多少次?
2022-02-15更新 | 72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高考总复习一轮闯关 考点22 动量和能量 提升练
10 . 一个凹形圆弧轨道ABC竖直固定放置,AC两点连线水平,B为轨道的最低点,且BAC连线的距离为h。质量为m的滑块从A点以初速度v0 = 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进入轨道,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已知物体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B,滑块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B.在B点,滑块处于失重状态
C.滑块一定会从C点滑出轨道
D.滑块一定不会从C点滑出轨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