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衔接与排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9-10高一下·吉林长春·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天到野外踏青,除了可以_______外,还可以___________。那娇艳欲滴的朵朵桃花,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清风轻轻吹过,带走了缭绕的雾气,_________,一下子变得清晰明媚起来,__________不由使人想到“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惟此花”的诗句。
①看到自然秀美的景色 ②感觉桃花簇拥的美妙快感 ③在迷蒙的烟雾中亭亭玉立④像是一个害羞的少女 ⑤点染胭脂的春桃 ⑥桃花的笑脸
A.①②④③⑤⑥B.②①③④⑥⑤C.①②④③⑥⑤D.②①④③⑤⑥
2016-11-18更新 | 87次组卷 | 1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1·宁夏银川·一模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李叔同是近代史上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旷世奇才。                       
                                            
①他于20世纪初创办的《音乐小杂志》,是我国第一份传播西方音乐的刊物
②他与萧友梅、赵元任、黄自一道被认为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四大拓荒者
③其金石作品集《李颅印谱》让世人叹为观止
④他填词的歌曲《送别》一直传唱到今天
⑤其组建的“春柳社”,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早已成为经典歌曲,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A.②④⑥①⑤③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②①⑥③D.⑤③②①④⑥
2016-11-18更新 | 91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2届云南省建水一中高三年级9月月考(语文)
11-12高二下·辽宁大连·期中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当然与小城不同,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很有文化。 _ _       _                     。但这魔力对贝多芬比较具体,那就是当时作为音乐之都的听众基础和整体氛围。
①接下去的一个评语倒是明贬实褒:“住在维也纳,天天想离开却很难离开。”
②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褒是贬,但好像是明褒实贬
③这句评语的最佳例证是贝多芬,他在一城之内居然搬了八十多次家,八十多次都没有离开
④因为一切展示性的文化堆积得过于密集,实在让人劳累
⑤可见维也纳也真有一些魔力
⑥一百多年前已经有旅行家作出评语:“在维也纳,抬头低头都是文化。”
A.⑤④⑥③①②B.⑥⑤②④①③C.⑥②④①③⑤D.④⑥②①③⑤
2016-11-18更新 | 113次组卷 | 9卷引用:2014-2015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3-14高三·河北石家庄·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4 . 下到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斥资180亿美元防止五大湖遭亚洲鲤鱼入侵
②亚洲鲤鱼是指原产于亚洲的鲤鱼,也是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鳙鱼、鲤鱼、鲢鱼等8种鱼的统称
③它们不仅繁殖迅速,也给水中其它生物种群,比如鲑鱼,带来灭顶之灾,并有向美国五大湖蔓延之

④但随着数量的增加,亚洲鲤鱼已经危害到当地的生态环境
⑤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美国政府于2009年底开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
⑥美国曾于70年代从中国进口这些鱼类,以改善生态
A.①②⑥③④⑤B.②⑥④③⑤①C.②④⑥③①⑤D.⑤②③④①⑥
2016-11-18更新 | 95次组卷 | 6卷引用:2013-2014学年云南昆明三中滇池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4-15高三上·广东江门·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5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眼睛的近视可以用眼镜或手术来缓解,但是视野的近视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                                                     ,那么总有一天你平静的生活就会被外界的变化打破。我们这只“井底之蛙”,也就不得不因患了视野近视症而被社会淘汰。
①只是这样的日子对外面世界变化的反应与感受也是极其微弱的
②周而复始、机械、单一的城市生活,让我们对世事发展变化缺少思考,患上了“视野近视”病
③这种视野的近视让我们自己成为了城市的“井底之蛙”都全然不知
④不管你愿不愿,外面的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迟早会影响到你
⑤如果你不具备广阔的视野,提前解读社会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未来积极准备
⑥过“井底之蛙”的日子,是舒服且没有太多烦恼的
A.③②①⑤⑥④B.②③⑥①④⑤C.③⑥②④①⑤D.②⑥③④①⑤
2016-11-18更新 | 71次组卷 | 8卷引用:2014-2015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3·宁夏银川·三模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6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                                              
①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公所修。 ②这井水也不一般,清冽有加,传范仲淹公余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③这祠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④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绝。⑤如同情人的信物,这井成了后来人怀念范公的依托。⑥治民痼疾,颇有奇效。
A.④②⑥⑤③①B.①②⑥⑤④③C.④③①②⑥⑤D.③①②⑥⑤④
2016-11-18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3-2014年云南省玉溪一中分校高二秋季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3-14高三·云南·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                                                。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
①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他的文章之中
②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
③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
④或许是自己的突然醒悟
⑤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
A.⑤①⑥④②③B.③②⑤⑥①④
C.③②⑤⑥①④D.③⑤②④⑥①
2016-11-18更新 | 22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5届云南省师大附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一语文试卷
2013·云南·二模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8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
②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③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
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如何适时地、恰当地给
予表扬应引起高度重视。
⑤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⑥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③①⑥⑤②④B.③⑥⑤②①④C.④⑥③②⑤①D.④③⑥⑤②①
2016-11-18更新 | 78次组卷 | 5卷引用:2013届云南省部分名校高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11-12高三·陕西·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9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年轻时不擅长把握自己,做什么事都走极端显得过度。太急切地表现,                 。太过于胆怯,           。一审势,看准了再做,二适度,得体地表现。古语说:“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孤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①不太得体                            ②就容易太夸张激昂
③就害怕见人                         ④机会来了也显不出你
⑤常滥情失控                       ⑥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
A.③①②⑤⑥④B.②①③⑤④⑥C.③②①⑤④⑥D.②⑤①③⑥④
2016-11-18更新 | 78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1-2012学年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2012·辽宁大连·二模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0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是他们的社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① 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要对他人及社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② 就是说,任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以社会为前提。
③ 离开了社会,人们不仅无法从事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而且也无法取得赖于生存的生活资料。
④ 为了适当而自发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
⑤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
A.③②⑤①④B.③⑤①②④C.②④③⑤①D.②⑤①④③
2016-11-18更新 | 771次组卷 | 1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