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衔接与排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1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易(0.85) |
名校

1 . 按要求选择。

(1)以下文字最可能选自(     

广义相对论像一匹特洛伊木马。表面上这个理论很宏伟,只要几个简单的假定就能得到宇宙的一般特点,包括光线弯曲和大爆炸本身,所有这些都已进行测量,精度令人吃惊。如果在早期宇宙中人为插进一个宇宙常数,甚至膨胀问题也能得到解释。这些解答给我们有关宇宙诞生和死亡的最令人信服的预测。

A.科普书籍B.论文摘要C.调查报告D.科创大赛成果推介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面对文字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去主体的中介感,把文字作品和听者置于脑后,会破坏朗读的审美价值,反而丧失了创作初衷的积极意义。

①不应忽视听者、自我陶醉,而应由己达人、声情并茂
②不应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而应力求正确、竭尽所能
③不应无视韵律追求“自然”,而应捕捉韵味、讲求波澜
④不应只凭感觉望文生义,而应强化感受、引发感情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④③①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汽车,造还是不造?这是小米发展史上最重大的决定之一。面临重大战略思考时,我们______,______,以宏观终局判断来反推我们的策略和选择。我们必须看到几个客观事实:第一,______:第二,______;第三,______,它与个人移动设备和居家环境一起组成了完整的智能生活场景。

①要有终局意识
②智能汽车是智能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③手机行业已经进入成熟存量竞争阶段
④不能陷入碎片化的局部信息
⑤车是最大的个人消费品,智能汽车就是当下最大的风口
A.④①⑤③②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⑤②D.①④③②⑤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中常常将“树叶”写作“木叶”,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还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和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 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②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③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④我们所习见的门闩、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⑤“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⑥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A.①⑤⑥②④③B.⑤①⑥④③②C.⑤①④③⑥②D.①⑤⑥④②③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更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和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B.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和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C.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D.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更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4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要学会专注做好一事。学习时长不是衡量勤奋的标准,归根结底要看自己是否真的学进去了。人这一辈子,终究是对自己负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         ;曹雪芹十载披阅,增删五次,         ;袁隆平淡泊名利,专注田畴,         ;屠呦呦滴水穿石,矢志不渝,         。制心一处,持之以恒,无事不成。

①书写不朽篇章     ②提取治病良药     ③培育神奇稻种     ④终成复国霸业
A.①④③②B.②①③④C.④①③②D.①③②④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茶陵县第二中学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高二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考古学家发掘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3500年来,【乙】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丙】不断地在艺术上和技术上把它提高,【丁】取得了高度水平,达到了辉煌成就

1.把下面四句话组成表意完整的一段话,放入括号处,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国的区域在内。
②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
③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④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A.①④②③B.③②①④C.①④③②D.②③①④
2.根据前后语境,文中甲乙丙丁处没有语病的一处是(       
A.甲B.乙C.丙D.丁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高二语文含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①5月1日上午,国家博物馆门前排队的观众摩肩接踵不绝如缕。②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博物馆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共接待游客近4000万人次,达历史最高水平。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优秀传统文化受到热捧,“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博物馆成为假期出行重要目的地。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在观众奔赴博物馆的同时,各大文博场馆也“双向奔赴”,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五湖四海的观众。⑦作为没有围墙的课堂,不仅博物馆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推动了研学旅游的发展。⑧近年来,博物馆越来越多有料、有趣的“出圈”背后,数以万计的馆藏珍贵文物和重要出土文物得到抢救修复一系列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有序推进革命文物阶段性保护利用工程圆满收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中加点的两个成语均使用恰当。
B.②“历史”后加“同期”更严谨。
C.⑥⑦两句中有一处存在语病。
D.⑧中的两处顿号应改为逗号。
(2)请将下面语句依次填回③和⑤句中的横线处,使语意连贯、完整。要求:不用抄写原句,只需按照合理顺序,将“甲”“乙”“丙”“丁”“戊”“己”六字写在答题卡上。
【甲】文创上新       【乙】聆听历史故事                 【丙】观赏精美文物
【丁】讲解升级       【戊】带走文创产品                 【己】展览启新
2024-06-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高三5月综合练习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物流,物的流通。中国古代为农耕社会,商品意识淡薄,谈不上全面的物的流通。中国古代虽没有物流的概念,但并非没有物流的工具。从古诗词中大抵能看到它的影子,最出名的一首物流诗应是杜牧的《过华清宫》其中几句读者 A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处之,便是物流运输的工具,那时最快的是马。官方的快递小哥骑着快马,从南方出发,一路向长安(今西安)疾驰。按彼时的运输条件,纵然八百里加急,杨贵妃想吃到原汁原味的鲜活食品,也是不容易的。而普通百姓,想第一时间尝到南方的新鲜果蔬,纵是垂涎三尺,也 B

胃口无法满足,情义又何尝不是?②唐朝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读者仍然熟悉。③家书自然指亲人之间互报平安的信件。④一封信,何以能值万金?有文学夸张的成分,更因为战争,驿路不畅,信送不出去,也送不过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望眼欲穿却听不到亲人的消息,便会 C 其实,即便没有战争,百姓之间的书信往来也走不了官方的快递渠道。邮驿属于官方机构,传递官服文书、军事情报,民间书信,搭不上车。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即”与文中加点的“即”,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即无他人帮忙,我也能如期完成。
B.出发在即,请你再检查一下行李。
C.他总是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D.你要先改变非黑即白的思维习惯。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24-05-30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8 .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服饰是文化礼仪的载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懂“新中式”热度背后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在传承创新中赓续中华文脉,我们一定能让服饰之美绽放新光彩,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①无形中加深着人们对中式美学的理解
②越来越多的“国潮”服饰现身大街小巷、融入百姓生活
③“国潮”服饰彰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④提升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A.③①②④B.①④③②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
2024-05-25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宝玉又说:不必温热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①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要打颤儿。②宝钗笑道:宝兄弟,③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④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冻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他,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护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

1.“从此快不要吃那冷酒了。”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语义双关指利用词语或句子的两种有联系的意义构成双关,达到一箭双雕、婉转含蓄的效果。请分析画横线句的双关语义。
2024-05-2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押题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10 . 按要求作答。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近年来,作家、学者走进直播间卖书已不新鲜,                     。靠传统征订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全新赛道只用了几个小时便超额完成。

①更具网感的姿态、富有感染力的讲述             ②吸引更多人感受文学世界的温度与深度
③新媒介为文学传播敞开新窗口             ④文学消费生态格局正在重塑
A.②④①③B.④③①②C.③④②①D.①②④③
(2)以下是小浦高三毕业之际写给老师的感谢信,画线句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够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A)尊师在上,感激涕零。栽培之情,铭记于心。(B)幸得您传道受业,解惑答疑。您的教诲,字字珠玑,句句入心,激励我奋发向前!三年里(C)我们相濡以沫,朝夕相处。真诚感谢您辛勤付出、无私奉献,(D)衷心祝愿您桃李满园,芬芳四溢

您的学生:小浦

2024年5月7日

不得体的一项是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9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