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概括要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到生活中就是一餐一食。从“粮食”到“食物”再到“大食物观”,这是一个观念的转变,也是①___________。这一观念创新要求我们尽快从传统的粮食观中走出来,通过科学构建“大食物观”,让粮食安全更稳固、让食物营养更全面、让食物生产更低碳、食品科技更未来、“食育”教育更普及。而筑牢粮食安全是树立“大食物观”的基石,树立“大食物观”首先要关注三个问题:

近年来耕地乱象仍屡禁不止,必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同时要解决好耕地以次充好、以差补优问题,把土地用好养好。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核心产业,虽然我国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在一些品种、领域中仍存在②__________,我们必须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抓好种业创新,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把农业“芯片”紧紧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前,老百姓的食物需求③__________,要以“大食物观”来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因此,要积极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食物,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分别概括2-4段的主要内容,每个不超过8个字。
2022-07-1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就某些问题发表意见,表达观点,提出主张。想让读者信服这些意见、观点或主张,就要进行论证。

展开论证之前,首先要确定观点。所谓论点,就是文章所持的观点,也就是论证要证明的对象。论点可能来自阅读所得,也可能就是平时生活中的思想火花,还可能与对某些问题的长期关注和反复思考有关。  ①  ,对议论文的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有了论点,就要考虑  ②  。这个选择的过程,同时是构思文章结构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思考、完善论点的过程。我们常说论据要有说服力,这种说服力要在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中加以考虑,所谓选择论据,并不只是简单的挑选而已。

需要强调的是,有了合适的论据,并不等于完成了论证。论据再多再好,也不能自动证明论点。以罗列论据代替论证,是刚开始写作议论文时常常出现的问题,应引起注意。所谓论证,其实就是对论据进行解说和分析,建立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如类比、对比、演绎、归纳、因果分析等;  ③  ,都要注意论证逻辑的严密。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空不超过12个字。
2.请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2022-07-1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楼梦》中的建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红楼梦》 整体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古人认为完美的园林景观应该。《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设计就非常注重这一点,在蓊郁的花草树木和潋滟水光映衬下,小山曲水,错落有致, 楼台亭阁掩映于茂林修竹, 极尽清幽旷达之妙。每一个庭院都和山石花木交相辉映, 极富自然情趣。

同时,园子里每一座院落的建筑格调, 。 如贾宝玉所住的“怡红院”, 院中种植着芭蕉和海棠两种植物, 芭蕉为绿, 海棠为红, 于是贾宝玉便为其取名“红香绿玉”, 整体意境颜色艳丽,暗香浮动,与宝玉的性情相符;,“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 比别处幽静”,自然情趣流泻而出, 与黛玉真诚率真的气质相合;蘅芜苑, 一眼望去, 清凉瓦舍,但透过院内各种香草,素净无华,把宝钗安份随时、不流于俗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 每一座庭院都与人物合二为一, 不分彼此了。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稻香村”是《红楼梦》大观园中的一处建筑,后来成为李纨的居所。阅读下面的文字,分析“稻香村”是如何体现庭院与人物“合二为一, 不分彼此”的?

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恃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回)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4 .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句子不超过35个字(含标点)。

317日,经自治区党委、政府同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批复了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上报的平陆运河项目建议书,平陆运河项目正式立项。平陆运河始于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约140公里,项目按内河I级航道(3000吨级船舶)标准建设。运河以发展航运为主,兼顾供水、灌溉、防洪、改善水生态环境等。

(摘编自《广西日报》2022320日)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尘卷风虽然与龙卷风是“近亲”,但龙卷风首先在空中形成,逐渐延伸到地面,将地面的东西吸到空中,宽度为几十米到几千米,下接地、上连天;尘卷风则相反,首先,再向空中发展,宽度为几米到几十米,高度多为几米到几十米。

尘卷风动作迅疾,但旋转行进时相对不稳。这是为什么?由于地表粗糙不平,接触地表的小团空气不但会因地表的摩擦作用而减速,还会因流速发生差异而产生不同大小的空气涡旋……不管是哪种原因产生的涡旋,都会随着气流总的方向,前进中又相互干扰、变形、合并或扩散。

尘卷风,但相对来说,大的尘卷风更偏爱春季。在春季,树叶还没有全长出来,庄稼地光秃秃的,地面没有遮挡物,地面上空气温度变化较大,容易刮起尘卷风。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每一段的内容,每句不超过18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第十三个“联合国中文日”来临之际,由央视出品的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播出。该片从最基本的汉字开始,故事化讲述汉字的来源和流变,挖掘汉宇背后的文化密码,让观众从全新视角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文字,在获得“硬核”文字考古学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字”从遇见你》以汉字为题,一字一集,结合孕育汉字的生活场景,溯源每个字的原初形态及含义。纪录片融合了实景拍摄、动画设计、声画运用等多种影像手段,以轻松幽默的表达方式解读文字的渊源和嬗变。比如,在“文”字篇章中,纪录片通过绘画、动画模拟和旁白讲述相结合的方式,生动描述了周朝一个有关王位继承的故事,让观众对“文”字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文”字所蕴含的内涵也有了深入的理解。《“字”从遇见你》每集5分钟的传播轻体量,契合当下全球短视频社交风潮,是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的有益补充,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风采的一道荧屏风景线,有利于让更多人了解汉字、爱上汉字,传播汉字文化。


请概括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的特点,不超过6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绘本,特指以绘画艺术为主,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叙述故事的书籍。不仅是画出来的书也是文学与艺术相互融合的载体。绘本创作可             中国画、水彩画、钢笔画、铅笔画等多个门类的绘画形式,且带有画家鲜明的个性风格,因而呈现出多样的面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儿童绘本作为绘本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面对的特定读者群体,需要创作者站在儿童的视角,构建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审美喜好与成长需求的故事,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得德育、智育、美育的多重收获。这极大              着创作者的艺术创造力与故事创编能力。

对于中国儿童绘本画家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如何在儿童绘本创作中运用中国符号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让孩子们           其中,健康成长,是当下儿童绘本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近年来国内             出的许多优秀儿童绘本作品中,我们能够欣喜地看到艺术家们为此所作出的努力与探索。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承载       考验        浸润        涌现B.展示       考验       沁润       显现
C.承载       检验        浸润        显现D.展示       检验       沁润       涌现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是“画出来的书”,还是文学与艺术相互融合的载体。
B.它不仅是“画出来的书”,还是文学与艺术相互融合的载体。
C.既是文学与艺术相互融合的载体,也是“画来的书°
D.它既是“画出来的书”也是文学艺术相互融合的载体。
3.结合材料内容,说明优秀的儿童绘本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2022-07-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服,又名华服。狭义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广义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综合文化符号体系。历经数千年变更,汉服是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的表征,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宝藏,与中华传统饮食、建筑和汉字汉语等共同构筑成恢宏的中华文化大厦。《春秋左传·正义》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人靠衣装”,,就像把厚重的传统文化穿在身上。着汉服的人,坐着,是一组文化修为的展柜;走着,是一阵人格魅力的和风。

汉服不是静态的出土文物,。《礼记·曲礼上》记载:“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在喜气洋洋的结婚仪式、青春飞扬的毕业典礼,汉服爱好者姹紫嫣红的背后彰显着礼义规矩。事实上,汉服轻形式重精神,雍容典雅,深邃灵动,体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蕴藉含蓄守太和的审美理想,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价值取向,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根据文本内容,请简要概括汉服的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7个字。
2022-07-10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有多久没有睡个好觉了?越来越多的人白天工作压力大、不清醒,晚上睡不好、睡不着。因此,睡眠成为困扰许多人的问题。怎样才能拥有良好的睡眠?

生物钟和睡眠压力是控制我们昼夜觉醒和睡眠规律的两大因素。其中,生物钟受光线的影响较大,会导致大脑分泌物质来调节清醒和睡眠的节律,作用最为明显的就是褪黑素。当夜晚来临,天色变暗,大脑内的褪黑素就会明显分泌,增加睡意。如果夜晚光线太强,褪黑素就会分泌减少,影响睡眠。此外,生物钟还会受饮食、运动的影响,睡眠前暴饮暴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同时,睡前剧烈运动使交感神经兴奋而影响入睡。

影响生物节律的另一个因素是睡眠压力。睡眠压力是指随着清醒的时间推移,大脑会不断增加对睡眠的需求。白天清醒的时间越长,对睡眠的需求就越大,到夜晚睡眠时就会睡得更快、更深、更沉,睡眠时间也会更长。

1.请根据上面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就晚上如何拥有良好睡眠给出三点提醒。要求:句式使用否定句并能构成整句,每句不超过10个字。
2.高考前夕,学校邀请专家到校,为高三学生举办“科学睡眠”科普宣传活动,请你为此次宣传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语言简明、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
2022-07-08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上,石钟山得名有三种说法,一是主声派,认为山乃以声得名。代表人物有《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唐人李渤、宋人苏轼。二是主形派,代表人物是清人曾国藩与俞樾,其观点是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三派是主张形声结合的,清人郭庆蕃即持此说,其《舟中望石钟山》诗中指出山形如洪钟,波涛与玲珑的山石激荡又发出类似钟磬之声。

究竟哪一种说法更为科学,更符合实际呢?

其实,石钟山是由石灰岩构成的,它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因含有二氧化碳的地表水及地下水长期的溶蚀,使其形成了奇特的岩溶地貌;特别是山的下部受到江水湖水及地下水的冲刷溶蚀,其山体下部几乎被掏空,呈中空之状。另外,山体外形上尖下圆,孤峰处于江边湖畔的平原上,宛如洪钟覆地。山下石钟洞,乃穹形溶洞,当长江与鄱阳湖水灌注溶洞之内,风兴浪作,水波连续猛烈地冲击洞顶与四壁,砰訇之声回环四起,余韵绵绵,犹以物击钟,声布四方。

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乃石钟山取义得名的真谛。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2.请根据文意得出结论,并简要概括石钟山取义得名的原因。一共不超过30字。
2022-07-08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