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常见考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9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拂衣去。

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岁早,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英敢迕,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有不便于民者,必条利病反复,或遂而不行。或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祸。”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大谷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复过之,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

调东平府司录参军,府事无大小,永成决之。吏有不能办者,私相靳曰:“尔非郭司录耶!”通判郑州燕山兵起,以永为其路转运判官。郭药师屯边,怙恩暴甚,与民市不偿其直,复驱之,至坏目折支已。安抚使王安中莫敢问,永白安中,不治且难制,请见显责之;不从,则取其尤者磔之市。乃见药师曰:“朝廷负将军乎?”药师惊曰:“何谓也?”永曰:前且将军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木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氏不楚乎居尚尔如缓急何!药师虽谢无愧容,永谓安中曰:“它日乱边者必此人也。”已而移河北西路提举常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则为好言荐之朝          缪:诈伪
B.不获命                         脱:倘若
C.或遂而不行                  寝:止息
D.世方雷同,毋以此   贾:消除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        刘日薄西山
B.奸利无所忌                      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C.至坏目折支                  度我至军中,公
D.请见显责之                      剑阁峥嵘崔嵬
3.《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合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合词的是(     
A.为奸利无所忌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D.必条利病反复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永刚直抗上举动的一组(     
①盛威临永,永不为动   ②袖举牒还之       ③永杖巫,暴日中
④必条利病反复             ⑤或遂寝而不行   ⑥吾知行吾志而已
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⑧
5.给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力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B.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C.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D.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郭永屡次援引法令节制丹州长官,因而受到威胁,但郭永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反而为他说好话,向朝廷作了推荐。
B.郭永痛恨“警盗”为非作歹,四处制造事端,他坚决地将“警盗”押送到府,使上级部门改变了原先的做法。
C.郭永不愿与世浮沉,他坚持自己的志向而受到百姓的爱戴,数年后回大谷复职时,老人孩子非常热情地对待他。
D.郭永在担任转运判官期间,恩威并施,对依仗皇恩为非作歹的戍边将领郭药师,进行良言规劝,取得理想效果。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
(2)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鸡豚狗之畜                       彘:猪
B.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王: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C.七十者帛食肉                    衣:衣服
D.无其时                              失:错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
B.孟子认为,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让百姓按时畜养耕种,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
D.这两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实行王道的步骤和具体措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2021-04-3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江子一,字元亮,济阳考城人。子一少慷慨有大志。家贫,以孝闻。苦侍养多阙,因终身蔬食。仕梁起家为王国侍郎、奉朝请。上书言事,为当轴所排,乃拜表求入北为刺客。武帝异之。又启求观书秘阁,武帝许之,有敕直华林省。其姑夫左卫将军朱异权要当朝,休下之日,宾客辐凑,子一未尝造门,其高洁如此。为遂昌、曲阿令,皆著美绩。后为南津校尉。弟子四,历尚书金部郎,大同初,迁右丞。兄弟性并刚烈。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子四乃趋前代炯等对,对甚激切。帝怒呼缚之,子四乃据地不受。帝怒亦歇,乃释之,犹坐免职。及侯景攻陷历阳,自横江将度。子一帅舟师千余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走,子一乃退还南洲,收余众步赴建邺,见于文德殿。已而贼亦至。帝怒之,具以事对,且曰:“臣以身许国,常恐不得其死,今日之事,何所复惜?不死阙前,终死阙后耳。”子一启太宗曰:“今贼围未合,可击之;迨贼垒立,无所用武也,请开承明门出战。”帝许之。子一及弟尚书左丞子四、东宫直殿主帅子五并力战直前。子一乃身先士卒,抽戈独进,群贼夹攻之,属者莫敢继。贼坐甲不起。子一引槊撞之,贼纵突骑,众并缩。子一刺其骑,骑倒槊折,贼解其肩,时年六十二。弟曰:“与兄俱出,何敢独旋?”乃免胄赴敌,子四槊洞胸死;子五伤脰,还至堑一恸而绝。贼义子一之勇,归之,面如生。诏曰:“祸故有闻,良以矜恻,死事加等,抑惟旧章,可赠子一给事黄门侍郎,子四中书侍郎,子五散骑侍郎。”侯景平,世祖又追赠子一侍中,谥义子。

(节选自《南史·江子一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B.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C.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D.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成语“白手起家”中的“起家”不一样。
B.当轴,比喻官居要职的当权者。古汉语中当涂、当路、用事都有“当权”之意。
C.免胄,脱下头盔。古代将士的封赏方式。古称帝王或贵族的后代,也叫“胄”。
D.追赠,一般是指给已死的官吏追封官爵,与按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的谥号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子一以孝闻名,尽心侍亲。他家中贫困,经济拮据,因为奉养父母缺少足够资粮,于是便终身吃粗茶淡饭。
B.江子一不慕权贵,政声良好。他的姑父左卫将军朱异,位居权要,他从不拜访;曾担任两县县令,颇有政绩。
C.江子一忠君爱国,一门忠烈。他作战勇敢,视死如归,其弟子四、子五,皆是大勇之人,后都死于侯景之难。
D.江子一性情刚烈,敢于言事。他曾因上书言事,被官居要职的大臣排挤,还因与皇帝发生激烈对抗而被免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休下之日,宾客辐凑,子一未尝造门,其高洁如此。
②今贼围未合,可击之;迨贼垒立,无所用武也。
2021-04-30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吉林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4月联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何以利吾家?’士庶人:‘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为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①梁惠王:魏惠王。因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②梃(tǐng):木棒。③耨(nòu):锄草。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百亩之田,勿其时
(2)苟为后义而先利,不不餍
(3)故民从之也轻
(4)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A.(1)(2)相同,(3)(4)不同
B.(1)(2)相同,(3)(4)相同
C.(1)(2)不同,(3)(4)相同
D.(1)(2)不同,(3)(4)不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
B.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
C.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
D.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是指丈夫的配偶。
B.庶人,也叫“庶民”,西周对农业生产者的称呼,泛指无官爵的平民。
C.万乘之国,即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
D.孝悌,指孝顺父母、关爱子女。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4.下列对【选文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他通过利害分析,告诫梁惠王要讲仁义,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百姓活活地饿死。
C.孟子引用孔子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用以批评统治者的残暴统治,这体现出他“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
D.孟子认为,如果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必难抵挡外来之敌;如果施行仁政,即使国力弱小,也能无敌于天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2021-04-30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阳信县联合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宗泽,字汝霖。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佑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帅鄜延,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者。”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且)上言:“邢、洺、磁等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河北义兵都总管。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以书劝王檄诸道兵会京城。又移书北道总管赵野、河东北路宣抚范讷、知兴仁府曾楙合兵入援。三人皆以泽为狂,不答。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秉义郎岳飞犯法将刑,泽一见奇之,曰:“此将材也。”会金人攻汜水,泽以五百骑授飞,使立功赎罪。飞大败金人而还,遂升飞为统制,飞由是知名。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黄)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谥忠简。

(摘自《宋史·宗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B.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C.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D.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自宋起,中进士者多即授官,无需经吏部选试。
B.檄,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与“移文”合称“檄移”,移文多用于晓谕等。
C.除,意为任命,多指除去旧职以任新职。古代表授予官职的词还有拜、举、授等。
D.蒙尘,蒙受风尘,美好事物遭埋没。文章此处指帝王因微服出访而在外奔波辛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泽爱国忘家,至死不渝。他接到吕惠卿令他视察黄河堤防设施的檄文时,虽逢长子去世,仍立即动身;临终前他无一语谈及家事,只念念不忘收复失地。
B.宗泽精明能干,富军事才能。他在担任磁州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磁州作长远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
C.宗泽豪爽有大志,刚方不屈。他直陈时弊遭到考官不公正对待;他被推荐充任和议使,却做好了赴死不归的打算;多次为黄潜善所阻仍坚持上疏请皇帝还京。
D.宗泽知人善用,威名远扬。他发现将才岳飞并大胆起用,成就一代英雄威名;他多次打败金兵,甚至孤军获胜,金人对他既尊敬又害怕,宋人称他宗爷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2)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布辞之官。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B.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C.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D.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著名人物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B.单于,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世北方的游牧民族虽也有称其首领为“单于”的,但更多的却是称“可汗”。
C.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D.陛下,一直以来都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为人搭救,得到高祖赦免。汉高祖悬赏捉拿他,他先藏身于朱家家里,经朱家劝说,汝阴侯滕公向高祖进言赦免了他。
B.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吕后受到单于的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众将都赞同,只有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的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
C.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孝文帝听说他是贤人,便召他入京欲任用他为御史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向皇帝进言,然后离开京城。
D.季布重诺之名,受到曹丘宣扬。楚人有“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
(2)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5.樊哙表示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但是季布认为樊哙这个人该斩首,季布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什么?这件事最后的结果怎样?
2021-04-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道千乘之国”中“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孝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则材料分别从什么方面突出了孔子和孟子的政治主张,试做分析。
2021-04-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田昼者字承君,阳翟人。其人物雄伟,议论慷慨,俱有前辈之风。邹浩志完者,教授颖昌,与承君游相乐也。浩性懦,因得承君,故遇事辄自激励。元符间,承君监京城门。一日报上召志完,承君为之喜。又一日,报志完赐对,承君益喜。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客问:“承君近读何书?”承君曰:“吾观《墨子》,作诗‘知君既得云梯后,应悔当年泣染丝’之句。”为邹志完发也。客言志完,志完折简谢承君,辞甚苦,因约相见。承君曰:“斯人尚有所畏,未可绝也。”趣往见之,问志完曰:“平生与君相许者何如?今君为何官?”志完愧谢曰:“上遇群臣,未尝假以声色,独于某若相喜者。今天下事故不胜言,意欲使上益相信而后言,贵其有益也。”承君许之。既而朋党之祸大起,时日变更,承君谢病,归阳翟田舍。一日,报废皇后孟氏,立刘氏为皇后。承君告诸子曰:“志完不言,可以绝交矣。”又一日,志完以书约承君会颍昌中涂,自云得罪。承君喜甚,亟往,志完言:“谏废立皇后时,某之言戆矣。上初不怒也,某因奏曰:‘臣即死,不复望清光矣。’下殿拜辞去,至殿门,望上犹未兴,凝然若有思也。明日某得罪”志完、承君相留三日,临别,志完出涕,承君正色责曰:“使志完隐默,官京师,遇寒疾不汗,五日死矣,岂独岭海之外能死人哉!愿君无以此举自懑,士所当为者,未止此也。”志完茫然自失,叹息曰:“君赠我厚矣!”乃别去。

建中靖国初,承君入为大宗丞,宰相曾布欲收置门下,不能屈,除提举常平,亦辞,请知淮阳军以去。吏民畏爱之。岁大疫,承君日自挟医,户问病者,药之良勤。一日小病不出,正昼,一军之人尽见承君拥骑从腾空而去,就问之,死矣。或曰为淮阳土神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颍昌                                   教授:担任官学中的学官
B.报志完赐对                              赐对:帝王召见臣子对答问题
C.今天下事故不胜言                         事故:意外的变故
D.承君谢病                                   谢病:托病自请辞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客言志完                              义而死焉者也
B.下殿拜辞                              道之政,齐之以礼
C.凝然若有思也                         不者,若属皆且为
D.君赠我厚矣                              有是哉,子迂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昼有前辈风范,堪为楷模。他言行出众,与性格怯懦的邹浩结成好友;在二人的交往中,邹浩遇事常以他为榜样激励自己。
B.田昼待人真挚,心地坦诚。好友受朝廷重用,他真心为其感到高兴,但是也并没有因为好友比自己官高权重而有所讳饰奉承。
C.田昼直言责劝,堪称诤友。皇上废孟氏另立刘氏为皇后,他当面指斥邹浩的无能失职,得知实情后又深感欣慰并进一步勉励。
D.田昼崇尚气节,体恤百姓。宰相笼络,他不屈不从;发生瘟疫,他带医为民疗治;白日飞升看似荒诞,却体现了百姓的感念。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监 门 法 不 许 出 志 完 亦 不 来 久 之 志 完 除 言 官 承 君 始 望 志 完 矣 志 完 遣 客 见 承君 以 测 其 意。
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趣往见之,问志完曰:“平生与君相许者何如?今君为何官?”
(2)愿君无以此举自懑,士所当为者,未止此也。
2021-04-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寔字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永嘉初,固辞骁骑将军,请还凉州,许之,改授议郎。父轨卒,州人推寔摄父位。军士张冰得玺,文曰“皇帝玺”。群僚上庆称德,寔曰:“孤常忿袁本初拟肘,诸君何忽有此言!”因送于京师。寔下令国中曰:“忝绍前踪,庶几刑政不为百姓之患,而比年饥旱,殆由庶事有缺,窃慕箴诵之言,以补不逮。自今有面刺孤罪者,酬以束帛;翰墨陈孤过者,答以筐篚;谤言于市者,报以羊米。”曹佐高昌隗瑾进言曰:“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今事无巨细尽决圣虑兴军布令朝中不知若有谬阙则下无分谤。窃谓政刑大小,与众共之。若善恶专归于上,虽赏千金,终无言也。”寔纳之,增位三等,赐帛四十匹。寔知刘曜逼迁天子,遣太府司马韩璞、灭将军田齐步骑一万,东赴国难。命讨虏将军陈安、故太守贾骞各统郡兵为璞等前驱。复遗南阳王保书曰:“王室有事,不忘投躯。孤州远域,是以前遣贾骞瞻望公举。中被符命,骞还军。忽闻北地陷没,寇逼长安,麹允持金五百请救于崧,是以决遣骞等进军度岭。会闻朝廷倾覆,为忠不达于主,遣兵不及于难,痛慨之深,死有余责。今更遣韩璞等,唯公命是从。”及璞次南安,诸羌断军路,相持百余日,粮竭矢尽。璞杀驾牛飨军,泣谓众曰:“汝曹念父母乎?”曰:“念。”“欲生还乎?”曰:“欲。” “从我令乎?”曰:“诺。”乃鼓噪进战。会张阆率金城军继至,夹击,大败之,斩级数千。刘弘者挟左道,客居天梯第五山,然灯悬镜于山穴中为光明,以惑百姓,受道者千余人,寔左右皆事之。弘谓之曰:“天与我神玺,应王凉州。”密与寔左右十余人谋杀寔。寔潜知其谋,收弘杀之。左右因夜害寔。在位六年。私谥曰昭公,元帝赐谥日元。

(节选自《晋书·列传五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今事无巨细/尽决圣虑/兴军布令/朝中不知/若有谬阙/则下无分谤/
B.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今事无巨细尽决/圣虑兴军布令/朝中不知/若有谬阙/则下无分谤/
C.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今事无巨细/尽决圣虑/兴军布令/朝中不知/若有谬阙/则下无分谤/
D.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今事无巨细尽决/圣虑兴军布令/朝中不知若/有谬阙/则下无分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嘉,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纪年的名号。汉高祖刘邦首创年号,此后历代帝王遇到大事,一般都要“改元”。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B.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如“敕命、敕书、敕封”中的“敕”。“敕令”即“帝王命令”;《林黛玉进贾府》中“敕造”,指奉诏令建造。
C.左道,又称邪道、邪门旁道,多指非正统的巫蛊、方术等。中国古代尚右卑左,因此“左道”与“名门正派”相对,含贬义。文中指此意。
D.私谥,指古代士大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予的评价性称号。如陶渊明去世后私谥“靖节先生”。由朝廷颁发的谥号一般比较正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寔敬贤爱士,具有领导才能。张寔辞去将军的职务后,请求回归凉州,父亲去世后,众人推举他代替父亲张轨行使职权。
B.张寔忠于职守,没有非分之想。有位军士得到刻有“皇帝玺”的玺印,想献给张寔。张寔说不能有觊觎之心,便将玺交给朝廷。
C.张寔善于纳谏,虚心听取意见。高昌人隗瑾认为政事不能独断专行,应该交给由官员们共同商讨,张寔采纳了这个建议。
D.张寔效忠皇帝,危难中谋勤王。刘曜逼愍帝退位迁徙,张寔得知此事后,率领各路人马攻打羌人,大破敌军,国难遂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比年饥旱,殆由庶事有缺,窃慕箴诵之言,以补不逮。
(2)窃谓政刑大小,与众共之。若善恶专归于上,虽赏千金,终无言也。
2021-04-30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待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尝待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B.白尝待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C.白尝待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D.白尝待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谪仙,指称才情高超、清越脱俗的人物,有如自天上被谪居人世的仙人。谪,表示降职,类似的还有贬、放、迁、窜等词语。
B.飨庙,“飨”通“享”,指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文中指帝王祭祖庙。“飨庙及郊”是指玄宗到城郊祭祖庙。
C.沟壑,指溪谷、山沟,《战国策》有“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之语,其中“填沟壑”是死的婉辞,文中即取此意。
D.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文中“六经”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文采出众,受到贺知章的盛赞,也颇得唐玄宗的喜爱,多次被召见宴请,然终因性格等原因,壮志成空。
B.李白曾和崔宗之乘舟到金陵,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船上,旁若无人,后被赐金放还。
C.杜甫颇负才学,虽考进士未中,困居长安,但因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年间受到皇上的赏识。
D.杜甫多次呈献自己所作的赋颂,希望能博得皇上同情、怜悯,让其继承祖业,以改变长久屈辱的困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2)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5.李白、杜甫虽并称“李杜”,但个性迥异。依据材料,分别概括他们的个性特点。
2021-04-2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