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概括中心意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6 道试题
1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认为,从前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王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使秦国富裕强大。以此看来,客卿并没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
B.文章指出,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用,那么不是秦国出产的器物也不能用,甚至连江南的金锡、西蜀的丹青也不能用了。
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李斯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道理劝说秦王,希望他不要赶走客卿,而加强敌国的力量。
2023-10-26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癸亥晦,日有蚀之。诏曰:“阴阳错谬,日月薄蚀。百姓有,在予一人,其赦天下。公卿百寮,各上封事,无有所讳,举贤良方正各一人。”太中大夫郑兴上疏曰:“臣闻‘国无政,不用善,则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其道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此应变之要也。昔齐桓公避乱于莒,鲍叔从焉。既反国,鲍叔举管仲,桓公从之。遂立九合之功。愿陛下成己从众之德,济群臣举善之美。”不。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尝从刘歆学讲议,歆美其才,学者皆师之。兴既之凉州,坐事免。会赤眉作乱,东道不通,兴乃归隗嚣。嚣贰于汉,兴每匡谏,言辞恳至,嚣虽内不能悦,而外相崇礼。兴求归葬父母,嚣不听,而徙舍益禄。兴见嚣曰:“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今乞骸骨,而徙舍益禄。兴闻事亲之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奉以周旋,不敢失坠。今为父母乞身,得益禄而止,是以父母为请也,无礼甚矣。将军焉用之!”嚣曰:“幸甚。”乃为办装,使与妻子俱。上闻兴归,征为太中大夫。光禄勋杜林上书荐兴曰:“执义坚固,敦于诗书,好古博物,见疑不惑,宜侍帷幄,以益万分。”于是敬异焉,每朝有大议,辄访问兴。上尝以郊祀事问曰:“欲以谶决之,何如?”兴曰:“臣不为谶。”上怒曰:“卿不言谶,非之邪?”兴曰:“臣于书有所未学,而无敢非。”上乃解曰:“言不当若是邪。”兴数言事,文辞温雅。

(节选自《后汉纪·光武皇帝纪卷第六》)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A尝B同C僚D故E归F骸G骨H非I敢J为K用L也M求N为O先P人Q遗R类S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文中指罪过、过错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的“过”字意思相同。
B.屈,文中指降低身份的意思,与《孟子》中“威武不能屈”的“屈”字意思不相同。
C.从,文中指听从、接纳的意思,与《鸿门宴》中“旦日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从”字意思相同。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文中指请求放自己回中原安葬父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武帝尊敬并看重郑兴,每遇朝中大事总是邀请他商议;面对日蚀现象,光武帝归咎于自己,特赦天下,还要求百官进言,但没有接受郑兴的进谏。
B.郑兴借前人的话劝谏光武帝,希望他谨慎处理政务,重用好人,还举出历史人物作为例证。郑兴对隗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服了隗嚣归顺朝廷。
C.隗嚣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想办法拉拢郑兴,他让郑兴搬入更好的房子,又增加郑兴的俸禄,但在郑兴诚恳要求之下,他还是放郑兴一家离开。
D.郑兴学问渊博,品行高洁,不但求学的人都以他为师,光禄勋杜林也向皇帝推荐他,认为他适合辅佐国君;他上书陈事,言辞总是温文尔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无政,不用善,则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
(2)兴曰:“臣于书有所未学,而无敢非。”上乃解曰:“言不当若是邪。”
5.谶语是巫师或方士等以谶术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光武帝和郑兴对此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3-06-17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6月联考语文试题
3 . 下列对《劝学》一课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是古代的议论文,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B.《劝学》这篇文章在论证上,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比如第二段和第三段。
C.《劝学》一文论述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有指导意义。
D.《劝学》是《荀子》一书的第一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后半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2022-12-1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任丘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论语》中还有很多关于君子的论述,请阅读以下章节,用四字词语或成语概括“君子”的基本品格(至少四个角度)。

①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②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③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④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⑤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⑥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0-16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论语》材料,完成题目。

①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上述材料中,孔子谈及哪些学习智慧?请简要概括。(每则限4个字)
2022-10-1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6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B.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022-04-12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7 .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
B.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说明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明而行无过矣”。
C.荀子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劝学》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2021-12-3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叶塘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报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

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邪党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踪州。居二年,徙扬州、颜州。复学士,留守南京,以母忧去。服除,召判流内铨,时在外十二年矣。帝见其发白,问劳甚至。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修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遇,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照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宋史·欧阳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斯/
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C.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人朝为馆阁校勘/
D.始从尹洙游/为占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除”,指守丧期满。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
B.“翰林学士”,古代官名,负责文件起草、图书编纂、侍读等。
C.“嘉祐”,北宋仁宗使用的最后一个年号,“仁宗”是他的谥号。
D.“致仕”,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政、休致等指称官员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颖悟超群,才学显著。他幼时聪敏过人,刚成年时就享有极高声誉;参加科举荣登甲科,不久,出任西京推官。
B.欧阳修为人刚直,受到排挤。他曾因上奏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人而遭到一些宦官的诋毁,被外放为同州知州。
C.欧阳修才德出众,深得皇帝赏识。仁宗曾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来嘉奖他的直言善谏,后又破例提拔他做要职。
D.欧阳修为文朴实,重视文风,他在主持礼部进士的考试时,极力排斥那些险怪奇涩的文字,考场的文风,也从此大为改变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
(2)修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5.欧阳修奉命出使河东时,做了哪些利民之事?请简要概括。
2021-10-12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下列语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运用了排比、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既极其简练地交代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又写出了阿房宫惊人的耗费量,为下文的展开做铺垫。
B.“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既遥承上文“六王毕”,又启下文写宫女之多。说明宫女的来源和六国灭亡的可悲。
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既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写宫女之多,又暗写阿房宫楼阁高耸入云和下临渭水的地理形势。
D.“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写了阿房宫里珍宝的由来,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剽掠”一词揭露了六国统治者的剥削罪行,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这里写六国的君王不爱其民,为后文总结历史教训伏下一笔。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恐惧。
B.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
C.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D.若火之始,泉之始达                 然:……的样子。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有是四端也
A.若火始然,泉之始达B.知皆扩而充
C.人皆有不忍人D.治天下可运掌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