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2 道试题
20-21高二下·浙江·阶段练习
1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千秋岁引

(宋)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科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 快哉此风!”②《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馆寒砧”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心中抑郁难当。
B.“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
C.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
D.“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仕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
2.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
2021-06-01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新东方】【2021.5.19】【SX】【高二下】【高中语文】【SX00091】
2 .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江”指长江,词人由流逝的江水联想到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感慨万千。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
C.“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词人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了赤壁大战的恢弘场面。
2021-06-01更新 | 886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放鹤

李绅

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

闲整素仪三岛近,回飘清唳九霄闻。

好风顺举应摩日,逸翮将成莫恋群。

凌励坐看空碧外,更怜凫鹭老江濆


【注】:①三岛: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②摩:接近。③
逸翮:强健善飞的鸟的翅膀。④濆:水边,岸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鹤的羽毛如雪一样洁白无瑕,白鹤在池水里与白云的倒影共舞,顾影自怜,自在逍遥。
B.颔联从仪态和鸣声两方面直接写白鹤,并借仙境和云天来烘托出白鹤的俊逸神采,不同凡俗。
C.诗人认为白鹤应乘风展翅高飞,展现自己的特立独行、孤高傲世,不应贪恋安逸的群居生活。
D.本诗回忆当初放鹤的情形,前两联凸显了白鹤的超凡脱俗,后两联表达对白鹤的期许和喜爱。
2.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2021-05-3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②三边:泛指边疆。危旌:高挂的旗帜。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心惊”二字,表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燕台一去”实际上是“一去燕台”的倒装,“汉将营”用了以汉代唐的写法。
B.中间两联以蓟门为立脚点,写的是蓟门远望之景。入目的万里寒光、三边曙色、沙场烽火、海畔云山,景色异常壮阔雄浑。
C.尾联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效仿班超从军的愿望。这一愿望在 “客心惊”的铺垫下自然脱出,有水到渠成之妙。
D.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为国立功的壮志。
2.《唐诗分类绳尺》言此诗“善状物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高二下·浙江·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小问题。

将至海州明山有作

张耒

望望孤城沧海边,好云深处是人烟。

乌飞山静晴秋日,水阔人闲熟稻天。

旗影远摇沽酒市,棹歌归去隔村船。

功名富贵非吾事,誓斸明山数亩田。


注:绍圣初年,张耒因元祐党籍案被贬谪到润州做官,途经海州。
1.颈联“旗影”和“棹歌”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来表现当地生活的闲适。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1-05-2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新东方】高中语文20210513-005【2021】【高二下】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冰冷的露水打湿桂花之景象,暗示了望月之夜所处的季节。下面诗句不能暗示季节的一项是(     
A.草色遥看近却无B.秦时明月汉时关
C.映日荷花别样红D.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但月的空明皎洁却跃然纸上,你是从诗中哪个词语感悟到的?全诗抒发了望月者怎样的情感?
3.《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为什么?
2021-05-28更新 | 373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衡阳泗州寺

张抃

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

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

漂泊渐摇青草外,乡关谁念雪园东。

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


[注]①张抃,唐朝将领,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人。②雪园,汉朝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悠悠”一词写出“一水”的情态:悠长、从容不迫地流淌的样子。
B.“几层峡浪寒舂月”,写汹涌的峡浪冲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明月,“春”字颇具表现力。
C.“一点渔灯出苇丛”以景结情,诗人不直接抒情,用景物来渲染情感。
D.全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四句是虚写,后四句是实写,拓展了表现空间。
2.本诗善用意象来表达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采用哪些意象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8 . 阅读下面两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 意

元好问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客中忆二女

高 启

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

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


【注】①了了:了然,清楚。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两首诗的标题都明白如话,“客意”指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之感与思亲之情,“客中忆二女”指诗人在旅途中思念家中的一双女儿。
B.元诗首句手法独特,孤身一人,已甚孤寂,偏偏又是雪天客居他乡,一盏青灯相伴,孤枕难眠,用一“孤”字来渲染清冷、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C.元诗语言平易、朴素、明白晓畅,优美而不尚浮华;高诗语言明白如话,不用典故,力求通畅,亲切动人。元诗比高诗语言更“平实”。
D.高诗实写自己在客居他乡的长夜中,常常梦回家乡,想象着一双女儿依偎在母亲身旁,看着他们母亲为“我”缝制衣服。
2.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021-05-26更新 | 2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断肠”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请作简要赏析。
2021-05-2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1高一下·浙江·阶段练习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山房春事二首

岑参(唐)

其一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其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释】①衣桁(héng):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②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
1.其一最能体现整首诗歌感情基调的词语是__________,其二最能体现整首诗歌情感基调的词语是_______
2.请从炼字角度分析两首诗歌中“乱”字的妙处。
2021-05-24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新东方】高中语文20210513-007【2021】【高一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