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别人可能有说服作用的话语形式。说服就是运用语言来对具体的他人作劝说、解释、说明,以期对他们有所影响。“说服”一词的拉丁词源原义是“敦促”和“甜”,也就是好言相劝,与希腊语“劝说”一词的“令人欢愉”和“甜”是相同的。在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太阳与风》的故事:太阳与风相互夸口说自己最强,于是他们进行一场比赛。风看到一个穿着外套的行人,就说,“谁能使这个人脱掉外套就算赢了”。风刮了又刮,但刮得越凶,那个行人就把外套裹得越紧。然后太阳出来了,照在行人的身上,行人感到身体出汗了,就把外套脱下来,搭在手臂上。

②人们经常有一个误解,以为对什么事情有一个想法或信念,只要说出来,就是说理,因为“理”已经在他的话里了,或者他说的话就是“理”。这是不对的。看法或信念只是结论,人们可以凭印象、偏见、习惯对许多事情有看法和下结论,既没有考虑到别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也没有想过要如何才能说服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他人。说理则是明述道理,也就是把你领会、理解并相信是正确的主张清楚地讲给别人听。道理可以默会,但说理必须明述;默会是自己想清楚,明述是以适当的方式来向别人讲清楚。自己想清楚了才有可能对别人讲清楚,理由、证据、逻辑、别人可能提出的质疑或反驳,都在要想清楚和讲清楚的范围之内。非说理的话语也许有它自己的用途,但那些用途都不是说理。

③说理是文明的产物。约翰·洛克把人类的心灵看成是一张空白的书写板,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最终在儿童心灵上写下什么内容,这个重任便落到了家长和学校的身上,一个无知、无耻、没有规矩的孩子代表着成人的失败,而不是孩子的失败。”然而,在孩子长大成人,智力成熟以后,如果他还是不学习说理,或者根本拒绝说理,那责任便是他自己的了。一个文明社会把这样的人视为失败之人,是有充分理由的。

④说理由哪些主要因素构成?就修辞术来说,首先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逻辑”,意思是“用语言表达思想”,诉诸“理智”和“理解力”。亚里士多德称逻辑是存在于证明本身之中的,因而,逻辑是说理中最重要的说服手段。

⑤说理的另一个因素是“情绪”,这个字的意思是哀婉、同情、同感。亚里士多德称“情绪”是“存在于听众那里的东西”。说理不只是晓之以理,而且还需要动之以情。所谓情,当然不只是哀婉,还可以是怜悯、快乐、崇敬、热爱、愤怒等等。人们常常凭感情接受说服,并不需要先弄清道理。有时,虚假的宣传有巨大的“说服”效果,起决定作用的便是听众的“动情”。

⑥逻辑说理是理性论证的主要力量,但是单单依靠这种力量往往并不能起到预想的说服效果。有的哲学家甚至认为,单纯逻辑的说理是枯燥无味的,很难引起人们愿意被说服的意愿。哲学家罗蒂就曾因此提出“背弃理论,转向叙述”的说理主张。所谓叙述,就是要让听众运用他们的想象,这是一种诉诸情绪的说理方式,它甚至显得不是在说理,而是在说故事。就是引导对方想象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你我他都能认同或感同身受的境遇,由此形成的共识是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推理出来的。梁启超为了作“新民”的国民启蒙,曾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用小说来说服读者接受“新民说”,主要依靠的就是情绪的力量。

⑦在说理中,逻辑、动情都是必要的手段,但也要防止被滥用或不当运用。一般来说,正确的逻辑是在避免形式逻辑的谬误上建立起来的。说理者需要能够对讨论的问题有比较全面、深入、独特的了解,有比较成熟、周详的思考,能够持论客观公正,不偏激,不光表述自己的理由,而且也了解和尊重对方的看法。同时,还要正确使用打动人心的说理方式,增强说服力。

(徐贲《明亮的对话》,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有改动。)

1.根据文意,以下表达最符合公共说理特征的一项是(     
A.小区为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巩固成果,在垃圾站附近张贴标语:垃圾分类我能行,绿色生活我先行。
B.网友在贴吧上留言公开批评为犯人辩护的代理律师:如果犯人伤害的是你的亲人,你还想为罪犯辩护吗?
C.教师志愿者在分享会上深情讲述:张桂梅校长带着十七位老师,将床从山下抬到山上教室,铺上新被褥。
D.高考前,小明在班会上举手发言,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简析第①段引用伊索寓言的用意。
3.对本文写作意图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批评随意发表看法却不阐释理由的做法。
B.指出类似张贴标语的做法是毫无价值的。
C.告诫学生学习说理在文明社会的重要性。
D.提醒人们不要轻易被煽情的话语所蒙蔽。
4.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从2021年开始,要逐步增加中考体育科目的分数。以下是立场不同的两位学生表达的看法,请结合本文观点,任选一则进行评析。

甲:这对青少年的成长绝对是一件好事。如果说学习这件事情是一个磨练意志力的过程,那么体育不但能够提升一个人的体魄和精力,而且是最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力的。同时,体育教育也最方便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在体育竞赛中学生会反复地经历失败,反复的前进,能够很好的磨炼意志。

乙:这件事真的让人感到崩溃。本来考文化课已经很难了,学生每天都要学习繁重的课业知识,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现在还要把剩余的时间拿出来锻炼身体,这不是减负,这是增加学生的负担。

2021-05-05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