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解重要句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选段一: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选段二:

这里吃了药,仍不见病退,急的乱骂大夫,说:只会骗人的钱,一剂好药也不给人吃。麝月笑劝他道:你太性急了,俗语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又不是老君的仙丹,那有这样灵药!你只静养几天,自然好了。你越急越着手。晴雯又骂小丫头子们:那里钻沙去了!瞅我病了,都大胆子走了。明儿我好了,一个一个的才揭你们的皮呢!唬的小丫头子篆儿忙进来问:姑娘作什么。晴雯道:别人都死绝了,就剩了你不成?说着,只见坠儿也蹭了进来。晴雯道:你瞧瞧这小蹄子,不问他还不来呢。这里又放月钱了,又散果子了,你该跑在头里了。你往前些,我不是老虎吃了你!坠儿只得前凑。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口内骂道:要这爪子作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坠儿疼的乱哭乱喊。麝月忙拉开坠儿,按晴雯睡下,笑道:才出了汗,又作死。等你好了,要打多少打不的?这会子闹什么!

1.根据选段,挑选出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     
A.这首诗词是宝玉在警幻仙姑的指引下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中看到有大橱装载着各省薄命女子的生平判词,遂找到自己家乡金陵的柜子取册观看。
B.这首诗说的是晴雯。霁月难逢,是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姑娘难以找到;同时“难逢”又是“难于逢时”,即命运不好的意思。
C.晴雯性格暴烈叛逆,对丫头婆子张口就骂伸手就打,体现了她贪慕虚荣和仗势欺人的品格。
D.打骂坠儿虽然行为残暴,但体现了晴雯堂堂正正地活着的心态。体现了她“心比天高”。
2.生平判词中多用解释字义的方式诠释了金陵十二钗们各自人生的悲欢离合。材料中词首两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不仅点出晴雯的名字,暗示他的人品和将遭到的不幸。根据诗句和你阅读的原著,试分析晴雯的人物经历和特点。
3.阅读选段二,有人说,晴雯打骂坠儿这一过程显示了她不尊重同为女婢的人的生命,是她的无知和冷酷无情。也有人说这体现出了她的正直和坚持。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呢?并回答理由。
2021-01-07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1名著阅读论语 红楼梦
2 . 阅读《祝福》(节选),完成各题。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日“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 ”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 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一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

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样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死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已,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1.对小说中的“我”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鲁迅本人,小说里所写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
B.“我”是虚拟的一个人物,表明这件事是作者想象出来的,现实中没有。
C.“我”是线索人物,叙述祥林嫂半生遭遇,串连情节,使得小说结构紧凑。
D.“我”是一个激进的革命青年,不满现状,热心助人,代表中国的希望。
2.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伙计在回答祥林嫂的问话时的“简捷”与“淡然”,表明他的冷漠。
B.“我”和“小伙计”都说过“我说不清”,但二者的心理不同。
C.“小伙计”的答话中有两次重复反问,因为对“我”的提问很不耐烦。
D.末段中“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是“我”的激愤的反语。
3.①概括出“我”对祥林嫂复杂的心理变化历程。
②从“我”对祥林嫂的心理变化看,“我”是一个怎样的小知识分子?
4.赏析文中画线的词句。
(1)“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中的“剩”字的妙处。
(2)简析一下,原句比“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好在哪里。
5.这篇小说以“祝福”为题目比用“祥林嫂”为题目好在哪里?
2020-07-03更新 | 37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