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解重要句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总之,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

他躲在寓里弄文学,也创作,也翻译,我们往来了许多日,说得投合起来了,于是另外约定了几个同意的青年,设立朝花社。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因为都以为应该来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接着就印《朝花旬刊》,印《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印《艺苑朝华》,算都在循着这条线,只有其中的一本《拾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扫荡上海滩的艺术家,即戳穿叶灵凤这纸老虎而印的。

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者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可是往往不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看他旧作品,有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

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力气固然白化,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账。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有时也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么?……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

他于是一面将自己所应得的朝花社的残书送到明日书店和光华书局去,希望还能够收回几文钱,一面就拼命的译书,准备还借款,这就是卖给商务印书馆的《丹麦短篇小说集》和戈理基的长篇小说《阿尔泰莫诺夫之事业》。但我想,这些译稿,也许去年已被兵火烧掉了。

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有三四尺的。这方法很不好,有时我在路上遇见他,只要在相距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个年青漂亮的女人,我便会疑心就是他的朋友。但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因为怕我被汽车或电车撞死;我这面也为他近视而又要照顾别人担心,大家都仓皇失措的愁一路,所以倘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大和他一同出去的,我实在看得他吃力,因而自己也吃力。

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他终于决定地改变了,有一回,曾经明白的告诉我,此后应该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的答道:只要学起来!

(节选自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有删改)


【注】①柔石(1902—1931),革命青年作家,“左联”成员,1931年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②方孝孺(1357—1402),浙江宁海人,明建文帝侍讲学士、文学博士。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起兵攻陷南京,自立为帝,命他起草即位诏书;他坚决不从,遂遭杀害,被灭十族。
1.理解文中加横线句子的含义。
(1)我向来是不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2)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
2.请根据甲文和乙文,概括刘和珍和柔石的形象特点。
3.乙文中较多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4.分析鲁迅上述两篇文章叙述上的共同特征。
2021-01-15更新 | 2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题
17-18高二·浙江·阶段练习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符号与征兆

[美]纳博科夫

那个精神失常、无法治愈的年轻人要过生日了,他们不知该买点什么生日礼物给他,这是他们第四次遇到这个难题。排除了很多可能会冒犯到他或惊吓到他的物品后,他的父母选择了一样精致无害的小东西——一个篮子,里面用十个小罐头装着十种不同的水果果冻。

那个星期五,他们的儿子生日那天,事事都不顺利。地铁晚到了,他们等了一刻钟,期间只听见自己心脏尽责跳动的声音,和报纸摩擦的沙沙声。接下来他们要转乘的公交车也晚点了,好不容易来了,车上又挤满了吵闹的中学生。当他们顺着土黄色的小路走向疗养院时,开始下雨了。在疗养院他们又开始等待,然而,最后并没有等到他们表情呆板、面黄肌瘦的儿子像往常一样拖着脚步走进房间,出现的是一位他们认识而并未留意过的护士。她兴高采烈地解释说,他又尝试自杀了。没什么大碍,她说,但父母的看望可能会打搅到他。这地方人手奇缺,所以总是把东西搞混,因此他们决定把礼物带走,下次来时再带给他。

在大楼外,她等丈夫撑开伞,然后挽住了他的手臂。他一直在清嗓子,他不开心的时候总是这样。他们来到街对面的公交车站雨棚下面,他把伞收了起来。几英尺远的地方,一棵树迎风摇曳,往下滴水,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鸟无助地在树下的水坑中抽动。

回去要坐很久的地铁,她和她的丈夫彼此并没有说一句话。

上次儿子试着自杀时,用医生的话来说,他的方法非常有创意;要不是一个病人以为他在学飞,出于嫉妒恰好及时地阻止了他,他差点就成功了。

他的妄想症病况作为研究对象,被写成了一篇考究的论文,发表在了一份科学月报上,疗养院的医生还把这篇文章给他们看过。那篇文章把他的病叫做“参照性躁狂症”。在这些非常罕见的案例中,病人想象他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参照他的人格和存在衍生出来的,只不过带有一定的伪装。无论他在哪里,异常的自然都像阴影般笼罩着他。星空中的云彩彼此变换,是在以缓慢的信号,传递关于他的极详细的信息。黄昏摇曳的树木,是在打着手势,讨论他的所思所想。卵石或污渍或太阳斑点的形成模式,都代表了他必须截获的信息,不然就将大事不妙。一切都是密码,他是一切的主题。他周围的一切都是间谍。他必须时时小心防备,在每分每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努力解读事物的波动。

当他们伴着雷声走出地铁站混浊的空气,街灯已经亮起,这难捱的一天已经快要结束。他们回到家中,彼此间仍旧长久无言。

他上床睡觉之后,她还待在客厅里,摆弄她那副脏兮兮的扑克牌和一本旧相册。她开始翻看相册。这张是那孩子四岁的时候,羞怯地,皱着脑门,在一只热情的松鼠面前转过脸去,就像他在任何陌生人面前一样。这张是罗莎阿姨,一个唠叨、瘦削、眼神粗鲁的老妇人,曾经生活在充满噩耗、火车事故、肿瘤增生的悲惨世界里,直到德国人杀死了她以及她曾担心牵挂的所有人。这张是那孩子,六岁的时候,他手脚并用地画出美丽的鸟儿,像一个大人一样被失眠所折磨。这张是他的表兄,现在是著名的象棋手。这张又是那孩子,大约八岁,已经变得难以理解,他害怕一本书里的一张插画,那只是一张田园风景画,有石头的山坡上,一个旧马车轮子挂在光秃秃的树上。这张他十岁了,这一年他们离开了欧洲。她回想起旅途中所受的侮辱和困难,以及他们抵达美国之后,他上的特殊教育学校里,那些丑陋、顽劣、瑟缩的孩子们。

所有的这一切,她都接受了。说到底,活着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接受幸福之事的逝去。对她来说,她所失去的甚至连幸福都算不上,只是变好的可能性而已。她想起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她和她的丈夫必须忍受的阵阵痛苦;想起那些正以无法想象的方式折磨她儿子的看不见的巨大痛楚;想起这世上存在的无数美好的事物;想起这些美好事物的命运——要么被打碎,被抛弃,要么被化为疯狂;想起在肮脏的角落里喃喃自语的无人关心的孩子们;想起无法从农夫的刀下逃离的美丽的野草。

已近午夜时,她在客厅中听到丈夫的呻吟,然后便看到他蹒跚地走出来。

“我睡不着!”他叫道。

“为什么睡不着?"她问,“又胃痛了吗?要不要叫医生?”

“不要医生,”他呻吟着,“医生都去死吧!我们要快点把他从那儿接出来。不然,我们就要为……负责,负责!”

“好的,”她轻轻地说,“我们明天早上就带他回来。”

“我想喝点茶,”她的丈夫一边说,一边向厨房走去。

她有点困难地弯下腰去,把几张滑落在地板上的扑克牌和照片捡起来。他精神亢奋地回来了,大声说道:“我想好了。我们把卧室让给他。然后每晚轮流陪他半夜,睡沙发半夜。我们让他一个礼拜至少看两次医生。”

电话铃响了。这个时候电话铃响,不正常。

“我能找查理听电话吗?”电话里传来一个女孩细声细气、沉闷的声音。

“你打的是哪个号码?……不,你打错了。”

她轻轻地把听筒放下,手按在胸前。“吓到我了。”她说。

他略略笑了一下,马上继续他亢奋的独白。他们天一亮就去接他。他们要把所有刀子都锁在抽屉里,这是为了保护他自己的安全……

电话铃第二次响了。

还是那个没有起伏的、焦急的年轻声音,要找查理。

“你拨错号了。我告诉你是怎么回事吧。你把零拨成字母‘o’了。”她再次挂断电话。

他们坐下来,开始这顿意外的、欢快的午夜茶点。他出声地啜饮,整张脸红光满面;时不时举起杯子绕着圈晃动,让糖溶解得更彻底一些。生日礼物还放在桌子上。当她给他倒第二杯茶时,他戴上眼镜,兴致勃勃地再次检查那些黄色、绿色和红色的小罐头。他笨拙、湿润的嘴唇拼读出上面的标签——杏子、葡萄、桃子、柑橘……当他读到山楂的时候,电话又响了。

1.阅读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她兴高采烈地解释说,他又尝试自杀了。(她为何“兴高采烈”?)
(2)他们坐下来,开始这顿意外的、欢快的午夜茶点。(怎么理解茶点是“欢快的”?)
2.文中画线句子是如何表现夫妇二人的沉重心情的?
3.分析第八段叙写“她”翻看相册情节的作用。
4.文末“当他读到山楂的时候,电话又响了”可否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
2020-11-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新东方】语文066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敞开的落地窗

[英]萨契

“纳托尔先生,我婶婶马上就下楼来。”一位神色泰然的十五岁少女说,“在她下楼前,暂且由我招待您,请多包涵。”

弗兰普顿·纳托尔尽量地应酬几句,想在这种场合下既能恭维眼前招待他的这位侄女,又不至于冷落那位还没露面的婶婶。可是心里他却更为怀疑:这种出于礼节而对一连串的陌生人的拜访,对于他当时所应治疗的神经质毛病,究竟会有多大好处?

在他准备迁往乡间时,他姐姐曾对他说:“我知道你一到那里准会找个地方躲起来,和任何活人都不来往,忧郁会使你的神经质加重。我给你写几封信吧,把你介绍给我在那里的所有熟人。我记得,那里有些人是很有教养的。”

弗兰普顿心里正在琢磨,他持信拜访的这位萨帕顿夫人,属不属于那一类有教养的人。

“附近的人,您认识得多吗?”那位侄女问道。

“几乎谁也不认识。”弗兰普顿回答说,“四年前我姐姐曾在这里呆过,就住在教区区长府上。她写了几封信,叫我拜访一些人家。”说完最后一句时,他叹了一口长气,随即耷拉下了脑袋

“这么说,您一点也不知道我婶婶家的情况了?”泰然自若的少女追问道。

“只知道她的芳名和地址。”弗兰普顿承认说,推测着萨帕顿夫人是有配偶呢还是孀居,屋里倒是有那么一种气氛暗示着这里有男人居住。

“她那场大悲剧刚好是三年前发生的。那该是在您姐姐走后了。”

“她的悲剧?”弗兰普顿问道。悲剧和这一带静谧的乡间看来总有点不和谐。

“您可能会奇怪,我们为什么在十月间还把那扇窗户敞开得那么大,尤其在午后。”那位侄女指着一扇落地大长窗说。窗外是一片草坪。

“这季节天气还相当暖和。”弗兰普顿说,“可是,那扇窗户和她的悲剧有关系吗?”

“恰好是三年前,她丈夫和她两个兄弟出去打一天猎,就是从那扇窗户出去的。他们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他们三个人都被沼泽地吞没了。那年夏天的雨水特别多,往年可以安全行走的地方会突然陷下去。连他们尸体都没找到。可怕也就可怕在这儿。”说到这里,孩子讲话时的那种镇静自若的声调消失了,她的话语变得断断续续,激动起来,“可怜的婶婶总认为有一天他们会回来,他们仨,还有那条和他们一起丧生的棕色长毛小狗。他们会和往常一样,从那扇窗户走进屋来。这就是为什么那扇窗户每天傍晚都开着,一直开到天色十分黑的时候。可怜的婶婶,她常常给我讲他们是怎样离开家的,她丈夫手背上还搭着件白色雨衣,她的小兄弟朗尼嘴里还唱着:‘伯蒂,你为何奔跑?’您知道么,有的时候,就像在今天,在这样万籁俱静的夜晚,我总会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我总觉得他们几个都会穿过那扇窗户走进来——”

她打了个寒噤,中断了自己的话。这时她婶婶匆忙走进屋来,连声道歉,说来迟了。弗兰普顿不禁松了一口气。

“薇拉对您的招待,总还可以吧?”她婶母问道。

“啊,她挺风趣。”弗兰普顿回答。

“窗户开着,您不介意吧?”萨帕顿夫人轻快地说,“我丈夫和兄弟们马上就要打猎回来。他们一向从窗户进来。今天他们到沼泽地去打鹬鸟,回来时准会把我这些倒霉的地毯弄得一塌糊涂。”

她兴致勃勃地继续谈论着狩猎、鹬鸟的稀少和冬季打野鸭的前景。可是对弗兰普顿来说,这一切确实太可怕了。他拼命想把话题转到不那么恐怖的方面去,可是他的努力只有部分成功。他注意到,她的目光不时从他身上转到敞开着的窗户和窗外的草坪上。他竟在悲剧的纪念日里来拜访这个人家,这真是个不幸的巧合。

“医生们都一致同意要我完全休息,叫我避免精神激动,还要避免任何剧烈活动。”弗兰普顿宣称。他有着那种在病人中普遍存在的幻觉,错误地认为,萍水相逢的朋友,都非常渴望知道他的疾病细节,诸如得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之类。

“噢,是吗?”萨帕顿夫人用那种在最后一分钟才把要打的呵欠强压了回去的声调说。突然,她笑逐颜开,精神为之一振——但却不是对弗兰普顿的话感到了兴趣。

“他们可回来了!”她喊道,“刚好赶上喝下午茶。你看看,浑身上下全是泥,都糊到眼睛上了!”

弗兰普顿略微哆嗦了一下,把含着同情的理解的目光投向那位侄女。可是那孩子此时却凝视着窗外,眼光里饱含着茫然的恐怖。弗兰普顿登时感到一股莫名恐惧。他在座位上急忙转过身来,向同一方向望去。

【甲】在苍茫暮色中,三个人正穿过草坪向窗口走来,臂下全挟着猎枪,其中一个人肩上还搭着一件白色雨衣。一条疲惫不堪的棕色长毛小狗紧跟在他们身后。他们无声无息地走近这座房子。然后一个青年人沙哑的嗓音在暮色中单调地唱道:“我说,伯蒂,你为何奔跑?”

弗兰普顿发疯似地抓起了手杖和帽子,急火如风,慌不择路地冲出门厅,跑上甬路,逃出大门……

“亲爱的,我们回来了。”拿着白色雨衣的人说道,从窗口走了进来,“我们走过来的时候冲出去的那个人是谁呀?”

“一个非常古怪的人物,纳托尔先生。”萨帕顿夫人说,“他光知道讲他自己的病。你们回来的时候,他连一句告别的话也没说就跑掉了,真像是大白天见到了鬼。”

“他大概是因为看见了那条长毛小狗。”侄女镇定地说,“他告诉我说,他就是怕狗。有一次在恒河流域什么地方,他被一群野狗追到了一片坟地里,不得不在一个坟坑里过了一夜。那群野狗就围着他头顶转,呲着牙,嘶叫着,嘴里还吐着白沫。不管是谁,也得吓坏了!”

灵机一动,编造故事,是这位少女的拿手好戏。

(删改自《英美短篇小说选》,梁献章译)

1.小说中划横线的句子分别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1)他叹了一口长气,随即耷拉下了脑袋。
(2)她的目光不时从他身上转到敞开着的窗户和窗外的草坪上。
2.文中标注【甲】的文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4.构思巧妙奇特是萨契小说的一大特点,请结合全文赏析这篇小说构思方面的巧妙奇特之处。
2020-04-13更新 | 27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