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解重要句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朱光潜认为,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载于字典,十分明确;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下列语段中,没有涉及“文字的联想意义”的是(     
A.苏轼《惠山烹小龙团》诗中说“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而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都有清沁肺腑的意味。
B.从前有些人做诗文喜欢从《幼学琼林》之类的书中寻找辞藻典故,写美人都是“柳腰桃面”,才子都是“才高八斗”,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全是套语滥调。
C.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
D.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的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2024-02-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根据题干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怎样理解“跟我并排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这句话的含意?
(2)第四段中“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第六段中“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差点”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4)为什么“从墓园回去的时候……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朴园     (突然抬起头来)我听人说你现在做了一件很对不起自己的事情。

周萍        (惊)什——什么?

周朴园     (低声走到萍的面前)你知道你现在做的事是对不起你的父亲么?并且——(停)——对不起你的母亲么?

周萍        (失措)爸爸。

周朴园     (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周萍       (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周朴园     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敢当一件事。(甲句)

周萍       (失色)爸!

周朴园     公司的人说你总是在跳舞窝里鬼混,尤其是这三个月,喝酒,赌钱,整夜地不回家。

周萍        哦,(喘出一口气)您说的是——

周朴园     这些事是真的么?(半晌)说实话!

周萍        真的,爸爸。(红了脸)

(选自《雷雨》第一幕)

1.台词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请分析“哦,(喘出一口气)您说的是一一”这句话的潜台词。
2.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4 . 所谓潜台词,就是指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阅读《雷雨》片段,对下面各项潜台词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②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A.①你竟这般狠毒,不管我们母子死活。②哪是什么亲戚,别骗人了。③她还活着,就在你面前。④看你现在怎样对待她。
B.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根本就不是什么亲戚。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站在你面前。④她被人救了,现在就在你面前。
C.①你只管剥削人的大事吧。②你真的是她的亲戚吗?③谁需要你给她修坟墓?④你现在打算怎样对待她?
D.①你哪有心思管我们的事!②你哪配做她的亲戚!③人活着,就在你面前!④你怎么不认识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一下·全国·课前预习
5 . 对“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这句话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指代“木”,“木”就是“树”,二者是同一概念,但两个词的形象色彩不同。“木”具有着“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说木质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想到非木质的叶子。所谓“暗示性”是特指词语的形象色彩。
B.“这”指代“木”,“木”具有木质材料的影子。人们一看到“木”,就想起树干,很少想到树叶。“木”是秋风叶落情景 中的鲜明的形象。所谓“暗示性”,应该是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的意义。
C.“影子”是指躲在概念背后的“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是就诗歌语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性特征而说的。
D.“影子”是指词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意味,它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只有“敏感而有修养 的诗人们”才能捕捉到“影子”,也就是课文所说的“语言形象一切潜在的力量”。
2022-03-04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9 说“木叶” 随堂检测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吼秦腔

徐海滨

说来也怪,赤条条从黄土高原生出来的我,最厌秦腔。一听人唱,耳内便如凶汉捉了木筷乱捅,喉头也紧出丝丝苦味。读到大学,厌中又添了几许鄙意,视板胡、边鼓如笑料。脑海里翩翩而来的是卡鲁索、帕瓦罗蒂、邓丽君、山口百惠等。待毕业去了江南,五官七窍被温柔柔娇滴滴的越剧浸得半酥,更恶秦腔的硬亢。再后来飞去美利坚,每日苦读打工之余,哼几句祖国歌曲,心暖如春,倒也快意。唱来唱去有了点小名气。

忽一日,乔治相求于我,为他危在旦夕的祖父一唱。乔治乃中美混血儿,素喜嘲讽大陆留学生,自视甚高。因我囊中羞涩,常被他取笑。此时他神色惨然,我心肠一热,便斗胆跟着去了他家。

只见那老者,双眸暴出,皱纹如铁针铸成,又似西北边塞深沟大川,须发如雪,透出人生终点的悲哀。族人子弟蜡像般伫立在病榻旁。

乔治父亲肥眉胖目,对我连道“感激、抱歉”之类的话。我点点头,张口便唱,将记忆中的中国民歌一曲曲调出来。全部抖尽后,老者纹丝不动,似喘非喘,一脚阴间,一脚阳间。

当下心中惶惶,硬着头皮又甩出催眠曲、语录歌、知青歌……唱得满屋眉毛皱起,乔治喉结直跳,恨不得生吞了我。

乔治父亲突问:“会唱秦腔吗?”

秦腔?心中一凛,瞬间膝软。

乔治父亲道,家父是关中人,四九年去台湾,后来到美国,苦了几十年,儿时最喜秦腔,前几天我寄信到陕西买录音带,只怕来不及了……

四下目光注视着我。牙一咬,豁出去了,嘴唇颤几颤,将那些年月不想听不爱听又不得不听硬着头皮听的秦腔移植“样板戏”从肚底翻将出来:“小常宝控诉了土匪罪状,字字血,声声泪,激起我仇恨满腔。普天下……”

一曲吼尽,喉已半哑,却见老者眼珠一动,一亮,笑纹骤骤,齿间依稀有声。乔治父亲急忙将耳贴在老人嘴旁,频频颔首,潸然泪下。

须臾,老者长出一口气,撒手去了西天。乔治两道目光盯在我嘴上,百思不解:一曲让他难以接受的旋律,竟然满足了祖父临终的心愿。

乔治父亲掸掸双袖,领着乔治,垂手向我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

从此声名大振,到处有人来邀我唱秦腔。却也怪,过去恨也恨到顶点,厌也厌到极处,更无意去学,此时竟能开口便唱。除了移植“样板戏”,还能来几下《火焰驹》《三滴血》。莫非梦中学来,娘胎带来?奇也。那黄土高原酿了千年的秦腔,含着大喜大悲、大凶大吉的秦腔,唱得我骨也铮铮,血也滔滔,满喉满口黄土味。

从此专唱秦腔,入迷之余,去翻资料,吓了一跳。才知秦腔源于古时陕甘民谣,向东发展,演变出晋剧、豫剧、京剧等;向南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川剧、汉剧、徽剧、绍剧等。秦腔可谓是中华民族襁褓时期的摇篮曲。隔着万里大洋,唯有秦腔能载我心,能抗游子的精神饥渴。更料不及,在C大学外国音乐节上,我上台一吼,吼出个头彩。

好容易熬到回国探亲,急忙跑到西安访友。友人情切,为我开个联欢会。其间笙歌管弦,婆娑舞姿,妙不可言。最后举座邀我唱一支在美国最拿手的歌。我不假思索,开口便是秦腔。众人始是惊异,继而窃语,终于哄堂大笑,将我最后一句齐茬茬卡在了喉管深处。

有说我风趣,有怨我戏弄人,有讥我摆架子,有斥我啃了几天洋鸡腿竟敢取笑祖宗……

夜深人静,胸闷难寐。终于耐不住了,我冲出被子,恨恨地站在房间里,把被卡住的那最后一句秦腔热乎乎地吼了出来……

好多年不流泪了,脸上有两道奇怪的热流。

(选自《当代戏剧》,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美混血儿乔治向来瞧不起大陆留学生,“我”本不愿为其祖父唱歌,但出于对海外华人的民族情感,“我”还是去了他家。
B.当听到乔治父亲问“会唱秦腔吗”时,“我”顿时心凛膝软,这是因为“我”此前不太喜欢秦腔,担心自己唱不好。
C.为老人唱一曲秦腔之事,让“我”声名大振,所以“我”便了解秦腔,热爱秦腔,专唱秦腔。
D.这篇小说善于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如刻画乔治祖父时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语言也典雅凝练,温婉细腻。
2.小说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好多年不流泪了”的“我”为何“脸上有两道奇怪的热流”?请联系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2-02-01更新 | 362次组卷 | 2卷引用:家乡文化生活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7 . 下列对“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句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四个比喻多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
B.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骆驼”,形象地写出了其味烈、味深、味浓、味久的特色。
C.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鲈鱼”“黄犬”,形象地写出了其味润、味浅、味淡、味短的特色。
D.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北”衬“南”。作者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
2022-02-01更新 | 239次组卷 | 3卷引用:14-1 故都的秋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
8 . 对本文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作者巧妙地指出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等国家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B.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写出了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媚外求荣。
C.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三个短语,层层推进,写出了“拿来”必须独立思考,鉴别精华和糟粕,独立自主地选择。
D.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的目的是造就新人和新文艺,这句话强调了继承的重要性。
2022-01-31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12 拿来主义随堂检测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
9 . 对《荷塘月色》中“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
2022-01-31更新 | 260次组卷 | 5卷引用:14-2 荷塘月色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10 . 作者在67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
2022-01-31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3-2 哦,香雪随堂检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